我國油料及食用油標準體系日趨完善
- 發佈時間:2014-08-19 07:32:24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李培武
食用植物油是人民生活必需的消費品,其品質安全關乎國計民生。近年來農産品品質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制度出臺,油料油脂農業行業標準體系日趨完善,使我國油料及食用植物油品質水準顯著提高,安全隱患從源頭得到控制。
食用油消費需求迅速增長
近年來我國食用植物油生産和消費呈現以下趨勢:一是油料産量穩定,消費量迅速增長。從近五年數據來看,2013年我國食用植物油消費達到2816.4萬噸,較2009年的2223.7萬噸增加26.6%,每人平均消費量22.8kg,較2009年的18.6kg增加22.6%。而我國油料産量近年來維持在5800萬噸左右,食用植物油消費增速遠高於油料生産供給增速。二是食用植物油進口依賴度加大。目前我國油料進口量居世界第一,食用植物油進口量居世界第二。三是食用植物油加工呈規模集團化和産地小型特色化並存特點。依託東北大豆産區、長江流域和西部油菜籽主産區等幾個油料作物主産區,益海嘉裏、中糧集團、九三集團、中紡糧油等前10位壓榨集團的油脂産能約佔全國産能的70%;在雙低油菜、芝麻等油料産地,一些中小型企業採用低溫壓榨法産地加工,有效保留油料的風味和營養成分,滿足人們對芝麻油等特色風味油脂的需求。
安全風險需全程監控
食用植物油的品質與安全隱患可能來自油料作物的種植、收割、儲藏、加工、銷售和食用各個環節:1.天然毒素污染:包括油料作物在種植、收割、儲藏、加工過程中産生的黃麴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天然毒素;2.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落葉劑及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農藥殘留;3.重金屬污染:主要來源於油料種植過程中重金屬累積和油脂加工過程中生産設備的重金屬遷移;4.油脂加工過程中産生的苯並芘、反式脂肪酸以及浸出油溶劑殘留超標,食用高溫煎炸過程中形成的有毒有害物質,儲藏過程中油脂出現氧化、酸敗導致的酸價和過氧化值升高;5.非法添加和摻假使偽:非法添加和摻假是近年來導致食用油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
上述食用植物油風險隱患在標準化生産過程中是完全可控的。首先應倡導消費者科學消費食用油,如高溫煎炸油不宜長期使用;夏季不易購置過多食用油儲藏在家中。從油料油脂生産和政府監管的角度,油料生産過程中應制定和採用系統嚴格的産地環境、生産技術、化肥農藥等投入品使用技術規範;收儲過程中應及時乾燥、防雨、防霉、防蟲;加工過程中應嚴格原料品質控制,去除病蟲粒、霉變粒等雜質,必要時採用油脂脫毒減毒技術;油脂安全儲藏中應避免高溫及外源污染,防止酸敗;流通過程中執法部門應嚴格監督監管,採用先進檢測技術嚴厲打擊非法添加和摻假使偽。
品質控制標準體系完備
針對食用植物油品質安全風險隱患和過程式控制制及監管需求,我國已經研究制定了比較系統的油料作物全程品質控制技術標準體系。油料品質安全標準體系方面,我國已經研究制定了系統配套的雙低油菜、花生、大豆全程品質控制標準體系。以雙低油菜為例,通過對雙低油菜種子繁育、防除微量花粉、除劣去雜、産地環境條件、平衡配方施肥、增施硼鉀肥、隔離連片種植及菌核病防治等關鍵品質控制技術系統研究,建立了雙低油菜生産過程品質控制保優栽培技術;並依據長江流域上、中、下游不同油菜主産區土壤、氣候、品種、耕作制度的差異和雙低油菜優勢區域佈局,制定出雙低油菜産前、産中、産後全程品質控制系統配套的農業行業標準,實現了雙低油菜品質控制保優栽培技術成果的標準化,規範了雙低油菜籽分等分級和硫苷、芥酸、含油量、氨基酸測定等技術內容,構建了雙低油菜從産前種子源頭品質控制技術,到産中産地環境與菌核病防治、保優栽培生産技術和産後雙低油菜産品品質以及配套的檢測方法等全程品質控制技術標準體系。
食用植物油品質標準方面,主要植物油都有嚴格的品質標準,對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芝麻油、玉米油、米糠油、亞麻籽油、棕櫚油、棕櫚仁油、核桃油、葡萄籽油、花椒籽油、橄欖油、紅花籽油等的品質安全指標都有明確要求。此外,在食品添加劑使用方面,針對BHT、BHA、TBHQ等抗氧化劑的使用和限量作出明確規定;同時,針對重金屬、農藥殘留等污染物制定了最大限量標準及相應檢測技術方法標準,為食用植物油品質安全的判定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援。
(作者係農業部農産品品質安全專家組成員、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