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值得我們警醒
- 發佈時間:2014-08-19 02:32:12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發佈2014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500強名單,中國內地共有32所學校上榜,然而未有學校進入100強。(8月15日中國網)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雖然不能完全真實、準確地反映大學學術研究能力的高低,但不可否認,在某種程度上,它也基本上體現了真實的情況。中國學校未進入百強,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事實上,中國高校並非不注重學術研究能力。相反,中國恐怕是世界上最注重高校學術研究能力的國家之一。正如近日一則反映中國當前高校青教生態的報道所顯示的,中國高校內部職稱評定、資源配置、教師收入都主要與反映教師學術研究能力的科研課題、學術論文的品質與數量掛鉤,而教學則被置於一個較不重要的地位,這恰恰與歐美高校之注重教學形成了鮮明對比。
一方面是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低下,另一方面則是國內重科研、輕教學的高校生態,二者的交相拷問,令我們不得不反思中國高校學術研究的體制與機制,究問中國高校以政府課題為科研資源主要配置方式、以論文發表為科研能力主要評價方式的科研機制之弊病與痼疾。
以政府課題為科研資源主要配置方式、以論文發表為科研能力主要評價標準,表面上看來,乃是學術研究之外在的、程式性的問題。然而,實際上,前者是以權力規制科研方向、界定科研範圍,後者是以利益引導科研方向、框定科研目標,前者關乎政治,後者關乎商業,他們深刻地影響乃至制約著學術研究活動。
在我們國家,學術研究投入之主要方嚮往往是由一個個課題所決定的,課題所在乃是投入所向,一般來説,大課題則有大投入,小課題則有小投入,無課題則往往無投入。這就使課題成為科研資源最重要的配置方式,也成為決定學術研究領域、側重、範圍的“指揮棒”。而課題分配權則掌握在公權力部門手裏,這就無形中使得公權力具有了規制科研方向、界定科研範圍之能力。學術研究本是一項自由事業,無論是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為學術研究的基本倫理已成為共識。而權力的規制與界定鉗制了在學術研究中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成果的獨立與自由,使學術研究成為喪失靈魂的“官學”,淪為公權力的附庸。更有甚者,在社會科學研究某些領域,研究之禁區俯拾皆是,研究之結果早已框定,研究之方法缺乏新意,如此研究,如何能産生優秀的研究成果?
權力之外,尚有商業的利益導向。論文發表關乎畢業文憑、職稱評定、學術地位,這些都密切關係到研究者的自身利益,但是,面對大量的需求,國內學術界所提供的可供論文刊發的期刊卻相對較少,供需嚴重不平衡導致其中黑幕重重,潛規則橫行。久而久之,劣幣驅逐良幣,潛心做研究逐漸失去生存空間,投機與濫製成為業界生態,科研能力逐步走低。
在權力與商業的夾逼下,學術研究的自由度與獨立性逐一喪失,學術研究偏離正軌、失其本真,淪為權力的附庸與商業的收割場,科研能力低下即不可避免。事實上,“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所反映的,並不僅僅是高校的學術研究能力,而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科研創新與學術思考能力,這尤其值得我們警醒與反思。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