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進一退,石山刻下畢節的綠色奇跡

  • 發佈時間:2014-08-18 09:31:36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綠色時報8月18日報道(記者苑鐵軍李蘭麗通訊員章薇) 綠色在擴展。

  近年來,貴州依託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全省森林覆蓋率以年均1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

  石漠化在後退。

  通過大力開展石漠化治理,貴州石漠化擴展趨勢得到有效遏制。目前,貴州石漠化綜合治理實現78個石漠化重點縣(市、區)全覆蓋,石漠化面積以年均1.48%的速度減少。

  一進一退,貴州石漠化治理不斷創造奇跡,畢節試驗區就是其中的經典案例之一。

  專注治理

  生態環境得到切實改善

  畢節也曾陷入低谷。

  26年前,在落後的生産方式和人口膨脹的雙重壓力中,“開荒開到天邊邊,種地種到山尖尖”讓畢節陷入“森林-耕地-裸岩”的逆向演替中,被聯合國專家定論為不宜人居區域。

  為破解經濟貧困、生態惡化、人口膨脹的生存怪圈,1988年6月9日,畢節試驗區建立,並就此進入大規模治理石漠化的重要階段,貴州林業人在石漠化留下的貧瘠破碎的土地上開始艱難探索。

  畢節石漠化治理迎來重要時間節點。

  2008年3月,國家啟動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畢節8個縣(區)全部被納入試點範圍。

  《中國綠色時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畢節還相繼出臺《關於加快推進石漠化綜合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林業生態建設重要文件,明確了不同時期生態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建設措施。

  匯聚合力,讓石漠化治理獲得更多的能量。

  依託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長防林、坡改梯、封山育林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畢節治理石漠化不僅取得顯著成效,還創造出“山上植樹造林戴帽子,山腰種地坎樹、搞坡改梯拴帶子,坡地種植綠肥、覆蓋地膜鋪毯子,山下搞鄉鎮企業、庭院經濟抓票子,基本農田集約經營收穀子”的“五子登科”綜合治理模式,並在全省推廣。

  畢節市林業改革發展辦公室主任聶祥軍説,石漠化治理為畢節帶來了更多的綠色。

  據統計,1988年至2013年,畢節試驗區森林面積從601.8萬畝增加到1774.65萬畝、森林覆蓋率從14.94%增長到44.06%;石漠化面積從2005年的6526平方公里下降到5767平方公里,全市生態環境得到切實改善。

  2012年10月,畢節被授予“全國石漠化防治示範區”稱號。此後,“全國林業生態建設示範區”“全國林業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更是對畢節專注石漠化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的肯定和褒獎。

  不斷總結

  五種治理模式各具特色

  如同中醫治病需“辨症論治”,治療方法與用藥多寡,因人而異、因病而異,不同病情,治療方法也不盡相同。

  石漠化治理同樣如此。

  在治理石漠化過程中,畢節根據石漠化強度及程度進行了科學劃分,五種治理模式發揮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封山育林與人促修復主導型模式。

  在強度石漠化地區,畢節採取封育管護和人工促進封山育林的方法,恢復林草植被,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大方縣西溪河小流域通過封山育林,配合客土回填、營養袋苗造林等措施,完成營造林4950畝,森林覆蓋率從8.6%提高到23.4%。

  植被恢復與特色産業主導型模式。

  在中輕度石漠化地區,畢節通過積極實施坡改梯、人工造林等工程,積極發展特色經果林和地道中藥材産業,促進生態富民。2008年,織金縣在官寨鄉屯上村啟動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後,村裏56戶人家把昔日廣種薄收的600余畝石旮旯地全都種上良種果樹,如今每畝收入3000多元。

  岩溶景觀資源開發與生態旅遊主導型模式。

  在人地矛盾突出、擁有較好岩溶資源的石漠化地區,積極發展生態旅遊業。從2008年開始,黔西縣將石漠化治理與打造“烏江源百里畫廊”旅遊精品線路結合起來,在景區規劃種植既有觀賞價值又有經濟效益的經濟林,實現了生態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黔西縣化屋基曾經是一個交通閉塞、石漠化嚴重、生存環境十分惡劣的苗族村寨。如今,化屋景區每年接待遊客15萬人次以上,旅遊總收入超1500萬元。

  石漠化草地建設與生態畜牧業主導型模式。

  在草地資源較為豐富、地廣人稀的地區,畢節積極引導群眾種草養畜。赫章縣興發鄉中營村通過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工程,對原有天然草地進行全面改良,新增草場4000多畝,扶持80戶養羊2000多只,還扶持村民種植核桃578畝、封山育林2200畝,全村林草覆蓋率增加了30個百分點,經果林和養殖業成為全村支柱産業。

  水土保持與基本農田建設主導型模式。

  在輕度石漠化地區,通過坡改梯等措施和配套坡面水系工程,建設穩産高産基本農田。20多年來,畢節建成基本農田50多萬畝,減少了徑流,增加了土層,有效發揮土壤蓄水保肥能力,降低自然危害程度,加上營造生態林等措施,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産。

  開始收穫

  石山區照樣能收金獲銀

  “亂石山、巴掌土、廣種薄收年年苦,種一坡、收一籮、一年不夠半年糧”,這是畢節過去生存環境惡劣的真實寫照。

  2009年以來,畢節通過整合石漠化綜合治理、鞏固退耕還林等項目,同時加大了各級財政配套,籌集資金近10億元,新發展以核桃為主的特色經果林100多萬畝,使全市特色經果林達160萬畝,初步實現了生態建設與農村經濟的互相促進、協調發展,走出一條興林富民之路。

  如今,畢節已進入治理石漠化的收穫季節。

  目前,畢節年産優質水果達15.6萬噸,形成核桃、蘋果、石榴、櫻桃等特色果品産業。

  依託豐富的森林資源,畢節林下經濟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通過實施石漠化治理工程,畢節林下種植金銀花、前胡等中藥材1萬餘畝,林藥、林牧結合使治理區農戶戶均增收3000多元,不僅解決了農民長期發展與短期收益的問題,還有效鞏固了石漠化治理成果。大方縣桶井村大灣組村民林下種植半夏、金銀花、獨活、杜仲等中藥材2800畝,畝産值超過5000元,戶均增收3萬元左右。

  2013年,畢節林下經濟經營林地面積88.06萬畝,年産值達12億元,天麻、竹蓀等林特産品已深深烙上畢節的印記。

  森林生態系統的修復,還讓畢節用獨特的喀斯特森林景觀為人們提供了美妙的享受。

  依託百里杜鵑等3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三丈水等省級森林公園、大海壩等縣級森林公園……綠色畢節正逐步被中外遊客所熟知。2013年,畢節接待遊客1000余萬人次,實現森林生態旅遊綜合收入達43億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