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7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交易擺在明處科企高效對接

  • 發佈時間:2014-08-18 02:31:2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在品種權保護難,種子産權難以規範交易,育种家權益分配亟需改革的背景下,種業科技成果産權的“公平、公正、公開、公益”交易被各方呼籲,如何化解這些難題?國家種業科技成果産權交易平臺給出了答案。這是首個國家級種業科技成果交易平臺,通過平臺的運作將改變種業科技成果轉化方式,發揮市場配置種業科技公共成果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促進種業科技成果轉化,增強我國種業科技創新的活力。

  本報記者 崔麗 見習記者 李國龍

  8月13日,國家種業科技成果産權交易平台啟動儀式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舉行。主要負責平臺運作的中國農科院農業智慧財産權研究中心宋敏博士介紹,國家種業科技成果産權展示交易平臺遵循“公益性、專業性、權威性”的基本原則,集授權品種、育種專利和育種材料等種業科技成果展示推介、轉化交易和資訊發佈為一體,保障種業科技成果展示和産權交易的規範透明、公正高效,通過平臺的運作改變種業科技成果轉化方式,發揮市場配置種業科技公共成果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促進種業科技成果轉化,增強我國種業科技創新的活力。

  國家種業科技成果産權交易平臺是農業部唯一批准設立的從事種業科技成果展示交易的國家級電子商務平臺,是農業部落實國務院深化種業體制改革總體部署的又一重要舉措。

  據悉,國務院2011年8號文件提出在雜交玉米和雜交水稻方面探索建立品種權轉讓交易公共平臺,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調動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後,開始了平臺的開發籌建。國務院辦公廳2013年109號文件提出建立種業科技成果公開交易平臺和託管中心,制定交易管理辦法,禁止私下交易。在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的總體框架下,建立種業科技成果産權交易專業平臺,平臺的功能逐步趨於完善。在研發建設過程中,農業部農種函(2014)1號文件指出依託中國農科院成立國家種業科技成果交易中心。

  1平臺能提供哪些服務?

  平臺是農作物品種數據雲中心,可以實現種業科技成果展示推介、種業科技成果産權線上交易,實現育種研發單位與種業企業、以及種業企業與廣大農戶之間無縫隙對接,提高交易轉化效率,加速育種創新和創新成果推廣運用

  農作物品種數據雲中心採用先進的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資訊技術,通過全面系統地全數據採集,大數據挖掘,以及基於人工智慧的個性化資訊推送,為交易當事人、服務商和社會公眾等提供個性化的全方位資訊服務。種業科技成果展示推介系統主要功能是實現對種業無形科技成果的可視化展示和資訊的超越時空快速傳播推廣。轉化交易系統由種業科技成果産權線上交易系統、招投標管理系統和組建種業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的智慧財産權池組成,同時引導建立價值評估、仲介代理、維權救助等專業服務體系,形成政府公共職能與市場機制有機協調的種業科技成果配置機制,打造“一站式”的種業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平臺,為種業科技成果産權交易轉讓和推廣運用提供展示推介、價值評估、代理託管、質押融資、資訊發佈和維權救助等全方位服務,實現育種研發單位與種業企業、以及種業企業與廣大農戶之間無縫隙對接,提高交易轉化效率,加速育種創新和創新成果推廣運用。

  國家種業科技成果産權交易平臺的運營管理由國家種業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具體負責,該中心依託中國農科院農業智慧財産權研究中心現有專業團隊成立,是農業部唯一批准設立的國家級種業科技成果展示交易機構。該中心規劃由北京總部核心區、區域性展示基地和分中心、重點品種展示試驗點組成,主要負責運營交易平臺,審查展示交易當事人和服務商的主體資格,以及展示交易對象的真實性,維護交易秩序和確保交易安全;採用可視化線上展示的方式,為交易雙方、社會公眾等形象提供最全、最新的種業科技成果展示;開展培訓活動,宣傳普及相關專業知識,發佈相關的交易統計資訊,為社會公眾提供專業、權威的數據。

  2對品種權交易有哪些好處?

  平臺為品種權交易提供了通暢、快捷的通道,理順了産權利益關係,保證科研單位的育種成果轉讓給企業,加強對品種權的保護

  近年來,我國種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但是,在我國種業知識財富擁有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大量育種科技成果閒置浪費、利用率低、價值挖掘不夠等問題也日益凸顯。科技對農業、種業發展的支撐作用並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發揮。宋敏説:“種業科技成果産權交易平臺的建立可以將各式科技創新的産權放到電子平臺上,通過網路平臺的作用,有效地將科研成果聚集梳理在一起。”

  在實現成果聚集的功能後,就要解決聚集來的資源如何有效地配置出去。目前,品種權等種業科技成果存在難以正確衡量價值,品種權等還存在交易實施的風險性、投資回收的長期性等導致的交易成本高、交易不活躍、成功率低等問題,使得目前種業科技成果産權交易主要以分散的個體直接交易為主,缺乏高效的科技成果配置機制,不僅阻礙了科技成果資源與其他社會資源的合理結合,而且也導致大量財政性資金資助完成的職務發明成果在私下交易中流失,有的甚至轉讓給國外公司,難以真正發揮公共農業科研投入的公益性功能。

  “種業科技成果産權交易平臺的建立,是基於公正、公平、高效和透明的基礎,有利於發揮市場機制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提高科技資源配置效率,同時防止種業科技成果私下轉移導致國有資産流失,保障公共投入科研成果真正運用到實現保障種業健康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社會公益性目標上。”宋敏説。

  據了解,目前我國種業科技創新主要集中在科研單位,在品種權申請人中,教學科研單位佔國內申請總量的58.49%,企業只佔35.65%;在授權品種中,教學科研單位佔國內授權總量的63.56%,國內企業佔32.11%;在國內授權的農業發明專利中,科教單位佔44.74%,而國內企業僅為17.2%;同樣,在育種發明專利申請中,科教單位佔60%,企業僅佔23%。

  按照國發〔2011〕8號文件明確規定的事企分離方針,科研單位必須逐步退出終端種子生産經營市場,農業科研單位完成的育種科研成果只能以品種權等智慧財産權形式進入市場轉讓交易,實現與其他生産要素結合併最終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宋敏説:“平臺為品種權交易提供了通暢、快捷的通道,理順了産權利益關係,保證科研單位的育種成果轉讓給企業,發揮科研單位和經營企業各自的優勢,實現種業科企之間的高效對接,達到強強聯合的目的,也有利於種業科技成果良性評價機制的建立,提高了科企合作的效率。”

  國內也有類似的一些種業産權交易平臺,但是沒有很好的運作,最大的原因是隊伍不夠專業,而國家種業科技成果産權交易平臺能夠更專業地給用戶提供資訊對比、查詢、交易等一站式服務。”宋敏説。

  目前交易平臺已經掛牌有出讓意向的1000多個各項資訊,預計品種權、專利、育種材料等1年將有30億的交易額,潛在規模有上百億。交易可以有協商議價、公開拍賣競價等方式。由於平臺將顯示品種的真實有效資訊,可以打擊裝飾性育種等倣冒育種,對於打假維權很有幫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