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船集團在航運“逆勢”轉机型再“起航”:船大“巧”調頭

  • 發佈時間:2014-08-17 15:58:0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船大“巧”調頭——中船集團在航運“逆勢”轉机型再“起航”

  新華網北京8月17日電(記者張辛欣)“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4.8%,實現利潤達到去年全年的1.55倍,造船完工量和新接訂單均為世界造船集團第一位。”世界航運市場持續低迷,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的業績卻讓人眼前一亮。“船大‘巧’調頭,轉型出活力。”中船董事長胡問鳴告訴記者,中船正是通過産品結構和産業結構的雙調整,深挖市場,做全産業鏈,實現利潤和營收大幅增長。

  抓住“綠色船舶”新需求

  “同一個船型,我們比別人貴300多萬美元,卻能多拿訂單,就是因為我們的船品質更穩定、更省油,船東算得出這筆經濟賬。”談起自主研發的“綠色船舶”,胡問鳴不無自豪地説。

  他説,受金融危機影響,航運市場供需失衡、運價偏低、成本高企。船東掙不了錢,船廠就接不到單,“訂單荒”曾一度困擾我國造船業。

  “不是不需要船,而是用不起船。”胡問鳴告訴記者,從2012年起他陸續拜訪國際船東,發現高航運成本是擺在船東面前最大的難題。他判斷,新型節能環保型船舶將取代高耗能老舊船舶,催生一批新造船需求。

  辭迨諧。便佔得先機。中船自2012年起開發出百餘型節能環保新船,日均油耗比市場上運營的船舶低15%至35%,不僅滿足了船東降低運營成本的需求,還在技術上實現環保。新船一推出便引來眾多船東詢價。其中,旗下企業外高橋造船開發的綠色好旺角型散貨船,去年至今共有56艘訂單入賬,佔全球同類市場的28%。

  中船也因此贏得轉機。前7個月,集團造船完工量697.1萬載重噸,新接訂單量1129.2萬載重噸,手持訂單量3986.7萬載重噸,分別佔全球份額的12.4%、15.5%和12.5%。

  拓展非船業務

  截至目前,中船的船舶業務與其他業務板塊比例為45:55,而在兩年前,這一數字是95:5。在胡問鳴看來,從做大船舶業務到拓展非船業務,中船的“巧”調頭起到了實際效果。“目前,我們主要利潤均來自非船業務,不僅平抑了造船風險,還開拓了新的市場。”

  以低空通用航空保障系統為例,胡問鳴説,艦載機能夠準確降落在艦船上,需要一個低空空域的立體指揮和管控系統。“能在雙向變動位置與姿態的海上指揮管控、完美起降,搬到陸地上更能簡單適用。”目前,借助海上艦船航空保障系統經驗,中船已在密雲等地與合作方共同建立了通用航空低空空域管理與運作示範基地,開展低空監視與服務系統的研發和試驗,為今後佈局通用航空打下技術基礎。

  和航空保障一樣,中船將自身在船舶、船用動力等方面的優勢延伸到其他領域。圍繞軍工核心主業,發展船舶造修、海洋工程、動力裝備、機電設備、資訊與控制、生産性現代服務業六大板塊,既打破了船舶局限性,又將産業鏈融合延伸。其中,動力板塊並行發展海洋動力裝備和陸用動力産品。2013年,動力裝備板塊船用低速機佔國內産量份額超過了70%。

  把技術創新放在首位

  近日,中船與全球領先船舶動力供應商瓦錫蘭簽署協議,收購瓦錫蘭船用低速發動機研發設計業務,進行發動機技術研發。對這次收購,胡問鳴坦言“有些糾結,但仍認為值得。”

  “發動機是工業的心臟,瓦錫蘭有強大的發動機工程數據庫和技術研發能力,儘管此次收購回本要多年,但為了中國的船舶發動機研發能力快速進步,十分值得。”胡問鳴説,當前造船業低端産能氾濫,“鋪攤子造船”的發展套路已不可行,創新成為船企做強、找尋出路的關鍵。

  近年來,中船集團不斷加大技術創新,在軍事及準軍事裝備、尖端民船等領域加強研發,推出了眾多科技含量高的産品。包括新型驅逐艦、護衛艦、大型海警船、海監船、萬箱以上超大型集裝箱船等。2013年,中船集團高端産品訂單佔接單金額的比例超過50%。

  “市場低迷恰恰是技術創新的好時機,未來中船集團更要潛心科技創新和研發,搶奪高端領域的競爭主動權。”胡問鳴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