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國崛起需要資本市場撬動

  • 發佈時間:2014-08-15 15:32:22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連建明 實習生 李亦廬

  人物簡介

  祁斌,中國證監會國際合作部主任。清華大學物理學學士,羅切斯特大學生物物理學碩士,芝加哥大學商學院MBA和清華大學數量經濟學博士。

  1996至2000年,在華爾街高盛集團等投資銀行就職。2000年加入中國證監會,歷任戰略規劃委員、基金管理部副主任、研究中心主任、創新業務監管部主任、國際合作部主任等職,具有豐富的金融管理和實踐經驗,對我國金融改革發展尤其是資本市場發展具有深入的研究。

  個人觀點

  ● 美國的財富500強大部分是上市公司,任何一個企業家如果不跟這個市場結合,不走向資本市場,就可能被邊緣化。所以對於企業家來説,他走向資本市場失去的只有是鎖鏈,得來的是整個世界。未來的十年,中國經濟中的60%、70%、80%甚至90%的主體,都會走向資本市場。

  ● 經濟轉型成功取決於三個因素:第一,經濟的市場化情況;第二,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第三,資本市場的發展程度。

  在美國讀過書並且在高盛等華爾街公司工作過,如今擔任中國證監會國際合作部主任的祁斌,對美國資本市場有深入的研究,近日,他到上海參加由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和新民晚報社聯合主辦的第四次“上海金融大講壇”。他分析了經濟發展與資本市場的關係,指出大國崛起離不開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的力量

  説到美國100多年華爾街的歷史,祁斌認為三家企業非常重要,其中之一就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這是道瓊斯指數成分股中唯一從開始生存到現在的公司,從1892年成立,成長到上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用了很長時間。如果以1000億美元市值作為一個世界級企業的門檻,這個過程微軟只花了25年。很多人認為這是不能超越的,但谷歌用更短時間跨過千億美元市值,這説明經濟發展越來越快。

  這些企業的高速發展,都與資本市場相結合,現在是一個競爭加速的時代,中國的企業要參與國際競爭,就要與社會化市場資源去結合,與資本市場的結合是必須的。同樣,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也是與資本市場高度相關的。歷史上1913年,世界發生了三件事情,第一,紐約交易所的規模首次超過倫敦交易所;第二,紐約取代倫敦成為全球金融中心;第三,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這個過程説明大國崛起與資本市場密切相關。

  要了解這方面的情況,祁斌推薦大家看一部名為《美國建造者》美國紀錄片,它講了美國從內戰結束後大概四五十年的歷史,這是一個最快的發展階段,卡耐基控制了美國鐵路80%。雖然當時出了許多企業家,但最厲害的是JP摩根,因為他是搞金融的,他能夠對所有的産業進行資本運作、並購和整合。1901年前後,卡耐基的鋼鐵産量超過了英國全國的産量,美國一個小小的民營企業家,搞了一個鋼廠超過了一個國家的産量。

  當時,JP摩根想整合美國的鋼鐵行業,找到了卡耐基的副手。而卡耐基想退出,他的副手就説,你可以把它賣了。卡耐基説:誰買得起啊?副手説,也許JP摩根可以。卡耐基並非真的想賣,就開了讓人買不起的非常高的價格——4.8億美元。現在來看這個數字好像不大,當時可是一個天文數字,以今天價格來衡量,大概是4000億美元,實際上誰也買不起。卡耐基的意思是我胡開一個價,這個事你別想了。但是,JP摩根説沒問題,大概一兩周就弄到了這個數目的錢,最後買下了這個公司。後來卡耐基很後悔,説我再開高一點就好了。JP摩根買下之後,收購了700家公司,在全世界形成了壟斷地位。

  從這件事可以看到現代經濟競爭中資本力量對時代的推動。祁斌認為,資本市場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包括金融中心建設,方方面面推動金融現代化的重要性是不能低估的,這些案例都體現了資本市場的力量。

  矽谷人才輩出的奧秘

  説到資本市場對科技發展的作用,祁斌説,美國的例子可以借鑒,美國高科技離不開矽谷。他每次去矽谷都很受啟發,第一次去看到高速公路旁邊豎著很多大企業公司牌子,一看有甲骨文、因特爾等等,再一看旁邊都是丘陵,矽谷是紅土,從自然環境看矽谷沒什麼優勢。但是,這裡科技公司卻是層出不窮,上世紀80年代出了四大公司,到上世紀90年代末期,大家以為不行了,2005年卻冒出一個谷歌,2008年出來一個蘋果和臉譜……

  最近20年歐洲和日本沒有什麼太大進步,但美國發展得比較好,就是因為美國經濟不斷轉型,一茬一茬的科技創新。這對中國經濟轉型值得借鑒,祁斌説,大家不要以為經濟轉型就是跳高運動,其實這是一個跨欄運動,只有不斷跨越才能不斷發展。

  祁斌給大家展示了一張照片,這是他上次去矽谷看的一個名人故居,是喬布斯的故居。房子很簡單,門口的車更是普通,一輛奧迪,一輛大眾。而這附近有一個地方就是臉譜創始人扎克伯格創業的地方,這讓祁斌很感慨,我們古代一個村裏出一個秀才就叫文曲星下凡,而那裏會發現怎麼這麼多文曲星下到一個村,這個村就是矽谷。

  矽谷之所以能不斷出現創新人才,與金融環境有關。在三英里內,每個創業者都能找到他的風險投資。矽谷是沙漠,自然條件是美國最差的之一,説明那兒並不是因為自然條件優越而吸引到人才,而是資本和科技對接的機制,這樣效率比較高。

  企業與資本的結合

  現在中國正在大搞科技園區,祁斌認為,搞科技園區要抓重點,真正要建設好一個科技園區,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推動企業和資本的結合。矽谷創立時州長是裏根,他創造了一個好的環境,讓各種要素可以結合。我們就是要創造這樣的環境。

  祁斌認為要推動科技園區發展,就要發展直接融資體系,這樣,中國的金融體系才能更好支援中國創新企業的發展,兩者可互補。

  很多人認為企業上市就是圈錢,其實這是誤解。祁斌説,他去日本看了一個很有特色的札幌交易所。交易所非常小,兩層小樓,但北海道77個公司都在這個交易所上市,而且,這些上市的企業都不融資。大家覺得有點奇怪,不融資不能圈錢,誰還來?但企業還是願意上市,因為上市之後銀行願意貸款,因為公司財務公開,治理結構相對更加透明,銀行敢貸款了。

  祁斌認為,我們鼓勵中國大量的企業上市,即使去不了上海、深圳這樣的主機板交易所,也可以去三板市場,因為上市可以讓企業更規範、更透明,有利於企業到銀行貸款。所以,發展資本市場從而推動企業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企業走上了資本市場,在這個激勵下改善自己的治理結構,完善內部管理在競爭中會越來越好。

  美國的財富500強大多數是上市公司,今年中國有100家企業上榜,大部分也是上市公司。也就是説,任何一個企業家如果不跟這個市場結合,不走向資本市場,就可能被邊緣化。

  中國金融體系的失衡

  説到中國的金融體系,祁斌説中國金融體系目前有些失衡,金融結構中,銀行貸款比重太高,而直接融資比例較低。不要説和美國比,就是和發展中國家比,我們直接融資的比例也是比較低的。

  同時,中國金融的國際化程度也不高,中國經濟總量已經是全球第二,國際化程度其實很高,但是金融服務國際化很不夠。很多企業家參與全球的活動,需要金融機構給他提供服務,但是走出去後發現金融服務尚未跟上。中國企業現在積極參與全球並購,2012年有646家參與全球並購,其實我們2012年出去尋求並購機會的是1萬家,因此,實際上成功率還是比較低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有金融服務能力的機構太少了。雙匯收購斯密斯菲爾德的時候是中國銀行提供貸款,但投行都是外國的,是摩根士丹利和巴克萊。

  中國上市公司的品質也需提高,比如,2000年至2013年,中國上市公司平均凈資産收益率(ROE)為11.6%,美國是13%,而墨西哥是15.7%,印度更是21.2%。這個數據是令人意外的,印度有6000多家上市公司,平均ROE卻是21.2%,是中國公司的兩倍,很值得深思。這折射出我們經濟增長的品質還需要提高。

  今年5月國務院發佈了《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這個發展資本市場的綱領性文件被業界稱為新國九條,祁斌認為,新國九條的亮點一是註冊制改革,二是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三是市值管理、股權激勵和全員持股,四是網際網路金融,五是加快對外開放。

  大國的興起與資本市場關係很大,17世紀荷蘭興起依靠的是自由貿易,18-19世紀英國成為全球強國是工業革命,19-20世紀美國的崛起靠的是資本市場。發展資本市場對中國經濟十分重要,發展新興産業和傳統産業整合都要用好資本市場。中國現在的上市公司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大致在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間,而一個比較成熟的經濟體大概在70%-80%,從這個角度看,中國資本市場的潛力還很大。祁斌説,中國人不怕競爭,中國有無窮的動力,與一個良好的規則結合在一起,中國可以釋放出無限的潛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