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徐有權和他的“紅山模式”

  • 發佈時間:2014-08-15 02:34:4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付偉

  徐有權是廣東省五華縣安流鎮紅山村黨支部書記。1999年時,徐有權帶領村民“上山搞種養、尋找致富路”,走出日後名震廣東、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的“紅山模式”。

  自力更生托起“六個一”

  “以前這裡的山是‘和尚頭——不長毛’。”徐有權站在位於半山腰的自家樓頂指給記者説,15年來,曾經的荒山已被板栗和油茶樹所覆蓋。記者看到,雖還未到收穫時節,但已有惹眼的板栗果實搖曳在枝頭。

  沿著盤山公路,林下路邊,不時有豬場、雞舍、魚塘闖入視野。存欄豬15000頭、雞60萬隻、魚13.6萬尾的産業規模,撐起了村民不斷鼓起的腰包,也讓徐有權的“六個一”工程找到了支點。所謂“六個一”,是指“每戶承包一座山頭、蓋起一棟小康房、建設一個沼氣池、種植一片林(一園果)、飼養一欄牲畜、擁有一口魚塘”。

  15年中,“豬週期”、禽流感不止一次來襲,但以此為經濟支柱的“紅山模式”卻始終屹立不倒,其中的原因除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決心和韌性之外,還有幾條“秘訣”。徐有權告訴記者,首先要掌握過硬的養殖技術,其次有一定規模後要搞自繁自養,這樣可以降低不少成本,“第三,價錢好的時候賺到錢,不要花光吃完,大部分要投入擴大生産,或用作風險儲備金,等價跌時彌補虧損。”“還有一條,也是最關鍵的,必須要搞多种經營。”

  巧用“外援”解決“路電水”

  “我剛上山那時,這裡沒有一條硬底路。”徐有權説,這也是村民們一開始不願意跟他上山的主要原因。紅山村集體經濟規模不大,靠著向加盟農業公司的農戶收取服務費等收入,紅山村委會的家底只有約七八萬元。“靠我們自己,想解決路、電、水這些難題,是不可能的。”徐有權説。

  一位領導曾問徐有權,有沒有信心將100戶村民帶上山?徐有權的回答是:“如果把電拉上山,就有信心。”而今,電線已經延伸到了紅山村種養基地內的每一座山頭,上山紮根落戶的村民數量也已逐步攀升到了73戶。“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回流,這個數字還會增加。”徐有權説。

  “最為緊迫”的是用水問題。在廣東省農業廳、廣東省農墾總局等對口單位的幫扶之下,一條全長3.14公里的輸水管線已盤桓在紅山村的群山之間,上山村民告別掘井挑擔、靠天吃水的日子,喝上了方便、安全的飲用水。

  金融機構幫大忙

  在徐有權看來,外部的幫扶資金最有效的投向是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而在提升村民收入水準方面,切忌給錢給物的簡單做法,“那樣村民也會産生等靠要思想,最終坐吃山空。”

  村民上山搞種養,錢的確是個大難題,但在紅山村,卻很少有人是靠向上面伸手要錢湊夠啟動和擴大生産的資金。“很多村民都是向信用社貸款。”徐有權説,村委會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發揮,“村民個人申請貸款遇到困難,村委會就出面擔保。”而今,伴隨“紅山模式”越叫越響,紅山村也成了當地金融機構的“優質客戶”。“幾萬元的小額信貸基本上可以隨用隨貸。”當地一位官員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