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設計撬動製造
- 發佈時間:2014-08-14 07:29:39 來源:浙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李倩
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的走紅,讓低調的吳作光再次出現在媒體視線裏。劇中,男主角常常一個人躺線上條自然又極富設計感的白色躺椅上,或是仰望星空,或是放空自己。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把椅子來自溫州的一個傢具品牌“無限”,設計正是出自吳作光之手。
作為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工業設計係的老師,從教近20年,吳作光並不是一個純理論派。自1995年大學畢業後,他就在産品設計尤其傢具設計方面頗有建樹,協助創建了多個知名品牌,他也是國內第一位在傢具領域獲得紅點獎的設計師。
他不多談流派、理念,反倒喜歡自己動手做産品,與老家溫州的中小企業走得很近。技術、美感,怎樣與轉型中的製造業結合起來,在吳作光眼裏,這才是最重要的設計師使命。
原創設計叫好又叫座
“中國也有設計師嗎?中國製造沒有靈魂!”一直到十年後的今天,想到這兩句深深刻在腦海裏的話,吳作光依舊有些激動。
2004年,市場經濟紅紅火火地發展著,無數的中小製造企業冒出來,他們或者大批量做無需設計的來料加工,或者直接拷貝國外知名設計,做出價格低廉的複製品。
科隆家居展、米蘭家居展等國際知名的大型展會期間,常常能夠看到東方面孔,帶著照相機,對著國外設計産品一陣拍後,不出一個月市面上就會出現所謂的倣款。這讓許多國外設計師憤怒。當吳作光第一次在科隆展上介紹自己是來自中國的設計師時,一位義大利的設計師就向他“砸”來這兩句口氣不善的話。
作為一名設計師,同時還是培養國內設計人才的教書匠,這樣的論斷對吳作光的刺激不小。
實際上,僅僅兩年以後,吳作光就與他擔任總設計師的傢具品牌“無限”一起進入科隆展布展了。“當時第一次去科隆布展,很沒自信,擔心外國人不接受中國設計,沒想到最後大受歡迎,訂單紛至遝來。”2009年,他為該品牌設計的吧椅一舉獲得德國紅點産品設計大獎,作品被德國紅點博物館、新加坡紅點博物館收藏,這也是國內傢具界首次獲得該獎項。
讓全球都喜歡中國設計,吳作光的辦法是,先用簡潔的、無需文化背景就能理解的現代主義風格産品,讓別人接受、認可中國産品。
在他看來,消費者需要好設計的培養和引導,“我做一件很表達我個性的東西出來,但消費者看不懂你的東西,可能十年後這個産品是一種流行,但是現在必須要落地,必須吃透消費者的心思。”
消化地接受一部分流行文化,並不是一種妥協。吳作光已經在許多作品裏埋下了東方元素的伏筆,“比如春秋時期的瓦當紋樣,外國人以為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圖案,但其實是我們自己的文化。”他説,孕育一批原創的中國品牌,或者是原創的本土設計師是一定的,但這個需要循序漸進。
被設計的不僅是産品
在國內一家大型櫥櫃企業志邦,吳作光有一個特殊的身份:總顧問。這並不是尋常意義上只提供想法和意見的虛職,而是一個比總設計師有更多職權的全新職位。對企業來説,“總顧問”帶來的正效應非常明顯:2005年産值只有3千萬元的志邦,今年國內銷售額已經超過20億元。或許正是看到這樣可觀的經濟效益,另一家知名衣櫃企業好萊客最近也與吳作光簽約,邀請他領銜設計師團隊。
顧問的工作並不輕鬆。“廠房、參加展會的展廳、産品都是我在做設計,還要與高層一起研究消費者心理,做企業商業模式的設計、企業架構的設計。”在吳作光眼裏,這是設計師在新時期的新任務,“説不定很快就會有一個為設計師而設的專用職位,可能是總創意師或者其他。”
無設計,不生活。沒有任何一個時期,設計像今天這樣,與你我的生活如此貼近。科技與通信的發展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人”正在被大寫,人的體驗與感受被凸顯。以人本設計為最重,這是工業設計的3.0版。
一個好的設計師需要整合很多資源,調動工藝人員、生産人員的積極性、説服老闆接受你的設計,還要接觸經銷商和消費者,這些事早已超越了單純畫個圖紙的設計範疇。
根據吳作光的觀察,國內許多已經上規模、有名氣的品牌企業都還沒有成熟的設計開發平臺,而從全球的維度來看,飛利浦已經走在前面,“設計師就好像機械運轉的一個齒輪,他的創意設計嵌入工業生産流程,其他各種需要協調資源的工作,又有相關的人員去跟進。”
在吳作光看來,目前這個階段很多消費者對産品價值的判斷還主要建立在材料的基礎上。但設計師的思路不能跟消費者完全同步,必須提前看到三五年之後的東西,“流行文化、生活方式,如果你留心,這一切都可以被設計,也正在被設計。”
用設計改造傳統製造
轉型升級換擋期下的浙江,粗放的經營、快速積累財富難以為繼。隨著各類成本急速上升,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企業家們終於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設計。
“浙江的很多老闆,每天想盡辦法降低成本,如果能把這種熱情真正轉移到設計和産品本身上,會很有作為。”這樣的結論並不是憑空得來,與溫州傢具品牌“無限”近十年的合作史,讓吳作光越來越篤信這一點。
2003年的浙江,許多傢具製造企業都在做簡單的機械加工,“無限”也不例外。一二十人的小工廠,每個月産值只有幾萬,用最簡單的工藝來做椅子,出廠價基本上在150元人民幣一把,低廉得近乎是賣鐵價。吳作光就在那時開始為這個品牌設計産品,從單獨幾樣一直到成套的系列。但從圖紙到流水線,他想了很多辦法。
原先溫州做傢具的都是做木質産品和軟體沙發的一批人,製造工藝很局限,他拜訪了幾個溫州當地的優勢産業,比如電子産品、眼鏡製造等,把這些産業的工藝、原材料引入傢具的生産,賦予原本單一形態的傢具更多可能。
浙江的電鍍産業比較弱,一些知名的本地衛浴企業要做出精美的電鍍,需要跑到義大利去加工,成本很高。同樣的,在金屬傢具裏必定要用到電鍍工藝,本地生産又無法達到最佳效果,吳作光的辦法是引入浙江本地企業更善於處理的鋁鎂合金。一款“G”形沙發做出來後,迅速被德國第二大傢具公司買下設計。
一款款産品逐漸豐富成了成套的系列,“無限”開始打出自己的品牌,真正做自己的産品,以前做OEM階段積累的批發老客戶一下子都斷了聯繫。在吳作光的堅持下,“無限”開始重新建立銷售體系,經歷了一段銷售量直線下滑、但利潤卻在成倍增加的時期。轉型的痛苦期不算太長,兩年之後,“無限”的傢具銷售量就超過以前,這個品牌也在全球傢具界聲名鵲起。
“無限”的經歷並不是個例。“以前我們是一個製造大省,在前面一段時間我們完成了很多生産製造的儲備,到了這個節點大家都感覺這樣下去已經不行了,這就是好設計大有作為的時候。”吳作光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