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微信急剎:拒絕媒體化

  • 發佈時間:2014-08-14 07:2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移動大數據時代,“靈活”運用網際網路科技明爭暗鬥的戲碼時刻上演。

  7月底,微信的一次小幅更新使用戶開始可以看到公眾賬號發佈文章的閱讀數,並給文章點讚。這一“透明化”做法無疑使習慣了自説自話的公眾號運營者們不寒而慄。一些聲稱幾十萬、上百萬粉絲量的微信公號,瞬間被幾十、幾百、幾千的閱讀量置於尷尬境地。

  騰訊“鼓勵原創”、“為廣告平臺服務”的調整初衷,給公號明確提出高要求。原本懸而未決的公號“影響力”自此有了“閱讀量”這一清晰可見的衡量指標,微信公號圈生態驟變。

  然而,公眾賬號運營者的尷尬並未持續,以淘寶為首的賣家很快通過刷粉、刷閱讀量等“技術優勢”巧妙化解,同時迎來微網志之後,“刷粉産業”的又一個春天。有賣家表示,收入增加都應歸功於微信公開閱讀量之舉。騰訊原本賦予廣告主的公號公開熱度指標,反而淪為刷粉、刷閱讀量從業者在內的一條灰色利益鏈。

  對此,騰訊微信團隊隨即發佈公告,稱近期接到舉報,部分公眾賬號出現了虛假點擊和集讚等違規行為,因此將推出新的措施打擊這些現象。即便如此,不少淘寶刷粉店家依然自信滿滿,認為總有對策“反擊”,而在技術專家、工程師等業內人士看來,主動權還是掌握在應用開發者騰訊手中。

  無獨有偶,日前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頒布了《即時通信工具公眾資訊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規範以微信為代表的即時通信工具公眾資訊服務。其中,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從事公眾資訊服務活動,應當取得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資質的要求,引發微信公號的社交工具屬性與媒體屬性如何取捨的討論。

  其實,騰訊公開閱讀量,業內人士將其解讀為正是微信出於“弱化公眾號的媒體屬性”、“強調社交工具定位”的考量。目前,微信將閱讀量的位置調整至文章結尾,其重要性也在與刷粉“草根”的技術博弈中漸漸衰落。

  菲拓科技工程師王小寶説:“刷粉只是暫時現象,最終會回歸理性。還是要看傳播效果,廣告主也不會一直上當,刷粉、刷量毫無意義。”

  與騰訊玩貓鼠遊戲

  上月末,微信公開訂閱號文章閱讀量後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事件。

  更新後的微信用戶開始可以看到公眾賬號發佈文章的閱讀數,並給文章點讚。而在此之前,文章的閱讀量與粉絲量同被置於後臺,只有公眾賬號的運營者可以看到。原先一眾微信公號動輒宣稱的幾萬、幾十萬粉絲數自此不再無從考究,閱讀量透明化之後,微信“大號”的實際影響力由其發佈文章的這一熱度衡量指標直接量化。

  騰訊方面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微信開放公眾帳號的閱讀數和點讚數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鼓勵原創、讓公眾號能産生更多更好的內容。同時也可以為廣告平臺服務,讓廣告主更加有的放矢的投放廣告與選擇流量主。”

  顯然,直接接受“閱讀量”制裁的是“忽悠的、裸泳的”自媒體。在艾媒諮詢CEO張毅看來,公眾號的粉絲量普遍很少,沒有傳説中的幾百萬,更沒有幾十萬、上百萬的閱讀量。“現在微信公佈了閱讀量,如果一片文章的閱讀量達到五萬,就是非常厲害。但那些閱讀量只有幾十、幾百的,根本沒有廣告價值。”

  廣告主從公眾號運營者獲得的後臺粉絲數據,一經“閱讀量”檢驗,便可推斷其真實性。市面上公眾號的廣告價值,被透明化的“閱讀量”逐一明確劃分等級。

  然而,公眾號遭遇的尷尬很快被“草根”打破,以淘寶賣家為首的“微信刷量産業”在閱讀量曝光之後,迅速成為公眾號化解被動、收復失地的支柱。

  一位主營微信刷粉業務的淘寶店家向時代週報記者承認,找到府要求刷粉絲數和閱讀量的公號運營者增多,並把收入的增加直接歸功於微信公開閱讀量的做法,稱“微信真夠意思”。微信公開閱讀量、開放點讚的“微網志化”做法,讓第一時間嗅到商機的淘寶店主也順勢將“僵屍粉”從新浪微網志挪到了微信平臺。

  很多微信公眾賬號的閱讀量不出意外地急速回溫,漲至與其宣稱的粉絲量相符合的量級。微信突擊“透明化”的辦法,很快就被刷粉、刷量的水軍瓦解。

  但對此,騰訊微信團隊並未坐視不理,隨即發佈公告,稱近期接到舉報,部分公眾賬號出現了虛假點擊和集讚等違規行為,因此將推出新的措施打擊這些現象。騰訊方面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微信將採取的打擊措施包括:首先,通過技術手段集合用戶舉報,對公眾平臺虛假點擊以及集讚等蓄意刷粉行為進行嚴格盤查;其次,微信公眾平臺運營過程中,嚴禁跳轉第三方惡意行銷連結和不安全連結;再次,封停微信平臺上假貨、欺詐等灰色産業鏈的商業流程。

  不少被調查的淘寶商家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近期因微信升級,刷出來的閱讀量可能會不穩定。但也有賣家對於微信的嚴防死守不以為然,稱會應對騰訊的封殺手段“升級”。張毅也認為微信對刷量的遏制是防不勝防,“如果刷量者利用螞蟻大軍,即召集大量真實的人用手機點開,騰訊是無法判斷的。”

  自媒體號“移動網際網路”的創始人契約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有需求就有市場。微信也在不斷改規則,地下軍團不斷破解,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個貓和老鼠的遊戲,會一直玩下去。”

  “刷量軍團”反封殺術

  “刷粉”已經成為眾多依靠微信、微網志等即時通信工具進行網路行銷的機構或個人盈利的重要手段之一。自微信公眾號公佈閱讀量之後,一條虛假刷粉和閱讀量的灰色利益鏈正在悄然興起。

  時代週報記者在淘寶網上發現,裏面充斥著大量提供增加粉絲、連結閱讀數量等的商家。很多商家都在使用同一個網站系統即“微信綜合資訊管理系統”來進行刷粉等服務,該網站上還有教用戶操作的視頻課件,以及線上客服指導。

  代理人通過註冊申請代理就能成為該系統業務的代理,並通過線上充值就能承接各種任務。

  根據該網站介紹,代理分為普通代理、金牌代理、核心代理和超級代理四種,其中普通代理不需要收取代理費,不過其業務發佈的産品費率較高,通常在180%左右。另外三種代理分別需要收取代理費600元、4000元和8000元;其發佈産品的費率分別為120%、100%、100%,其中超級代理還能夠通過招收代理收取代理費和利潤返點,頗有層壓式推銷的意味。

  “微信公開閱讀量後,每天刷粉、刷閱讀量等業務的數量迅速猛增。”一位同時做刷粉服務兼運營公眾號的代理商表示,該業務收入相當可觀。比如,微信快速加粉0.022元/個,自動加友0.16元/個,微信圖文閱讀(刷量)0.18元/人次等。例如,加粉10萬,那麼收入就是2200元,如果刷量1萬,收入就是1800元。

  據上述代理商介紹,以上業務操作都相當簡單,如快速加粉,只要輸入微信號和加粉數量,系統就會自動加粉了。

  該網站聲稱並不怕騰訊的封殺技術手段:“為什麼我們安全?我們的號每個都是不一樣的IP,不一樣的設備,而且都是固定的。每個號都是獨立的、私有化的IP和設備,所以不會串號,不怕被封殺,微信也不可能辨認出來。”

  上述代理商還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微信剛剛推出的時候,他便開始了微信刷粉業務。他表示,廣告收入與公眾號粉絲數量、閱讀量直接掛鉤,即“數據大,價格高”。很多網路行銷公司或個人便註冊大量的虛假賬號,專門用於刷高關注量和閱讀量來承接廣告獲利。目前他一共運營10個微信公眾號,其中10萬關注量以上會承接廣告,幾個開始運營的公眾號每天刷粉300-500,“一天刷一點比較安全”。

  “去媒體化”力保社交

  “通過不同IP,不斷重新打開頁面,閱讀量就會增加。”在匯智線上軟體工程師何志雄看來,在微信公號刷閱讀量的技術是每個人都可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的。淘寶刷粉店家也對時代週報記者坦陳,“伺服器自動産生IP”和“批處理軟體”即可實現自動刷粉、刷閱讀量。

  騰訊方面就此向時代週報記者回應稱:“閱讀數和點讚的數量都是體現原創內容受歡迎程度的重要指標。閱讀次數是通過瀏覽數進行計算的,點讚數是通過用戶登錄態點擊進行計算的,這裡需要説明的是,為了防止出現惡意的刷閱讀次數和刷讚行為,閱讀次數和點讚的計算均加入了防刷演算法。”

  具體利用演算法如何“防刷”,騰訊方面並沒有給出詳細的解釋。何志雄則認為,微信存在重復計算的漏洞,不算是十分嚴謹的統計方式,他同時表示:“在技術上,微信是可以避免刷閱讀量的。問題就是看微信怎麼想,如果要對外增加傳播量,就沒必要刻意避免,甚至只眼睜只眼閉,但如果要平臺長遠發展,就要維持一個平衡。”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和微網志一樣,要把僵屍粉清理出去不存在難度。它在設定規則的時候就應該有考量,故意留一點空間讓更多人參與,形成一種話題,形成傳播效果。”

  “粉絲”對微信真的有意義嗎?“微網志像一個大廣場,很多人聚集起來就有人氣,但微信不同,公眾號的閱讀量需要活的、有效的粉絲,一旦被虛假粉絲蒙蔽,廣告主做了一次收不到效果就不會再做了,運營者只能矇騙一些新人。”王小寶稱,其實微信隨後將閱讀量從頁面上方調整至文章結尾,也是出於弱化其重要性和代表性的考慮。

  騰訊公開閱讀量一舉,引發了刷粉、刷量野蠻生長,而微信又顯出管控不力尷尬。自媒體人契約説:“公開閱讀量對認真的自媒體是好事,那些忽悠的、裸泳的就該浮出水面了。公眾號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去媒體化,因為公佈閱讀數,讓大家認清媒體的實際價值,這也算是變相弱化媒體屬性。”

  580萬個騰訊公眾賬號,使微信這一原本單純的社交工具開始承載媒體功能。“很巧的是,微信公佈閱讀量沒多久,網信辦就公佈了有關的管理規則。微信用來方便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功能是可以的,但把它變成媒體是最大的問題。對於騰訊來説,一定更希望把微信定位成社交軟體而不是媒體,因為媒體的價值非常有限,但社交工具的價值是非常大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微信有必要剎車了。”張毅對時代週報記者分析。

  對此,騰訊回應:“在日常運營中,騰訊有一支專業的隊伍負責處理用戶的舉報內容。一般來説,只要舉報得當,我們的處理流程一般是7天。其實在如此龐大的資訊流中算是比較及時的。微信每天在全球接收80萬條以上的舉報,但其中的40萬是無效的重復舉報和錯誤舉報。”

  擠水分儼然成了各大自媒體平臺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比微信更早問世的微網志,也長期在跟虛假粉絲鬥爭。比如,新浪也成立專門的團隊,對各種惡意註冊行為嚴厲打擊,並封殺惡意註冊用戶。雖然經過數次整頓,但由於利益使然,虛假賬號交易依舊無法杜絕。

  而如今,微信也正在悄悄微網志化。前述微信刷粉網站也宣稱,“我們的號不是僵屍號!每個號都24小時線上的,活的!20%幾率可以互動聊天,雖然是自動回復,但是不是僵屍!”

  “網信辦十條”嚴管公眾資訊服務

  日前,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即時通信工具公眾資訊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規定自公佈之日起施行,規範以微信為代表的即時通信工具公眾資訊服務。並要求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應當取得法律法規規定的相關資質。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從事公眾資訊服務活動,應當取得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資質。

  規定還要求,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應當對可以發佈或轉載時政類新聞的公眾賬號加注標識。

  艾媒諮詢創始人張毅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家網信辦出臺這一規定的目的有兩點,一是對網路資訊安全的管理,而是對微信公眾平臺等行銷亂象進行監管。

  張毅認為:“微信本身也在做這方面的監管,而這次出臺的監管規定背後都有法律法規的支撐,在微信還沒出現大問題之前出臺政策,可以使微信走得更遠一些。”

  根據公開數據,目前微信公眾平臺上有580萬公眾賬號,其中不乏利用公眾平臺進行散佈謠言、詐騙、淫穢色情等現象。

  對此騰訊方面指出:謠言,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發展的毒瘤,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在被它侵透,網際網路也不例外。但是微信,以及整個騰訊,都絕對不會坐視,放任這顆毒瘤的侵蝕,否則不僅會影響到用戶的信任度,也會對整個平臺産生負面影響。

  “我們將在相關資訊被權威機構判定不實,或者接到用戶舉報並核實舉報內容屬實後,積極提供協助阻斷這些資訊的進一步傳播。在此,我們也呼籲大家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尊重社會公眾道德底線,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共同建設健康、安全的網路環境。”騰訊方面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