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銀行買金銀,消費還是投資?
- 發佈時間:2014-08-14 02:33:17 來源:長沙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李素平
日前,長沙市民蔡小姐在人民路上一家銀行網點辦理ETC業務時,順便瞄了一眼銀行網點的貴金屬製品櫃檯,其中有一款白銀制的祈福塔,16克售價508元,感覺做工精美就買了作為車飾。不過,她回到家裏才想起,目前的銀價僅4元/克左右,而銀行賣的這個白銀塔,算下來要31.75元/克,刨除白銀的原料成本,溢價超過了6倍。“自己願買的,怪誰呢?這種貴金屬製品溢價太高,頂多算是個工藝品,根本談不上投資保值。”蔡小姐感覺有些懊惱。
現象:擺臺賣金銀,銀行網點新風景
今年以來,黃金和白銀材質的各種擺件、飾品,擺放于玻璃櫃檯或櫥窗,陳列在銀行網點大堂,已經成為長沙多個銀行網點的新風景。譬如東塘的招行網點、中信銀行紅旗區支行、建行展東支行等銀行網點的大廳裏,都有各種造型的黃金或白銀製品。和以往金條、金幣唱主角不同的是,如今銀行提供的貴金屬製品中,不乏用於佩戴或裝飾的首飾、擺件品種,如祈福塔、轉經筒、黃金盤等,其消費品屬性不輸商場的同類品種。
家住長沙市梓園路某小區的市民胡阿姨對此深有感觸:“附近一個銀行網點就有這樣的櫃檯。‘母親節’快到的時候,銀行專門賣送給媽媽的珍珠手鍊,裏面鑲顆千足金珠子;現在快到中秋節了,客戶經理又在短信裏推銷起銀月餅。”胡阿姨告訴記者,有次自己也想買,而一問價格,並不見得比商場金店便宜,就作罷了。
算賬:貴金屬偏貴,保值功能或有限
銀行渠道銷售的貴金屬製品,性價比如何?我們不妨來算筆賬。以胡阿姨所述銀行在銷的銀月餅來看,包裝精美的18克彩繪銀月餅,零售價498元,折合27.67元/克。顯而易見,該款銀月餅的溢價高昂,或許更適合饋贈親友,難以入選家庭資産配置。
事實上,銀行銷售的貴金屬製品,若有彩繪圖案或特色造型,則更像是一個買來消費的商品,而不是可提供保值增值空間的投資品。曾經在某銀行網點買過生肖紀念幣的市民陳先生認為,金銀紀念幣與其説是投資品,還不如説是藝術品。“作為投資,買標準金銀條比較好,而金銀飾品一是溢價比較多,二是很難回購,保值增值的想法只是浮雲。”
不過,銀行業人士並不認同此觀點。某股份制銀行一位資深零售人士認為,銀行銷售貴金屬産品的品質更有保證,部分産品的價格比市面上其他渠道的貴不了多少,對市民來説也增加了一個選擇。
建議:家庭資産貴金屬宜配比例10%
記者就此諮詢中國金幣總公司在湘代銷機構藏金閣,其工作人員表示,一般的金銀幣(章)只要是正規渠道發行的,數量不太大的,都具備一定的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而做工比較精美,價格偏離市場金銀價格較多的品種,則多為工藝品,適合饋贈和收藏,其保值增值功能較弱。
從家庭資産配置比例上講,黃金白銀等貴金屬的佔比也不宜太高。前述銀行人士表示,居民若將黃金白銀作為投資品,建議在家庭總資産中的配比不超過10%,並且儘量選擇發行方或商家承諾回購的投資性金條。“至於所謂的‘限量版’,一般也不要對其保值增值功能抱有太大希望。”
記者觀察
“大媽搶金潮”或致銀行貴金屬業務分化
據中國寶玉石協會綜合調查統計,2013年,中國黃金消費量已經在去年超過印度,成為全球最大黃金消費國,其中黃金消費量超過1200噸,白銀首飾及器皿的需求量約為1500噸。商務部監測的3000家重點零售企業數據則顯示,2013年金銀珠寶銷售增長22.3%,顯著高於其他社會消費品的增長額。
與此同時,“大媽搶金潮”也影響到了銀行的貴金屬業務。2013年的金價1月份最高的1695.7美元/盎司,下挫到6月份最低點的1180美元/盎司,半年時間出現近1/3的價差,一方面引發了商場賣場的“大媽搶金潮”,造成了黃金飾品銷量猛增;另一方面,也助長了銀行辦理貴金屬業務的熱情。
熱衷於賣金銀,對銀行有啥好處?上市銀行財報或許給出了答案。以工行為例,其2013年年報中稱,“具有知識技術含量、為客戶增值多且客戶樂於接受的金融資産服務類業務,形成了新的盈利增長點,其中包括實物貴金屬等業務收入增幅超70%。”數據顯示,工行2013年的貴金屬業務交易額和交易量分別達1.31萬億元和13.66萬噸,分別較上年增長20.2%和35.5%,無疑將帶來豐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