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川渝特色”有聲有色——四川大竹縣建設農副産品加工供應基地紀實

  • 發佈時間:2014-08-13 09:01: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四川大竹縣是川東農業大縣,去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9419元,今年將突破1萬元。

  大竹雖偏,但也進入了成都3小時經濟圈。隨著與重慶高速公路連通,大竹到重慶的車程縮短為1個小時,重慶的快速發展對大竹輻射帶動更大。

  近年來,大竹縣立足川東渝北舞臺,將傳統優勢特色農業做得有聲有色,2012年該縣正式提出:建設川渝特色農副産品加工供應基地。

  每年在成都舉行的西博會、在重慶舉辦的渝洽會,大竹的展臺上,以東柳醪糟、苧麻産品、香椿食品等為代表的特色農副産品更是深受遠近客商青睞。

  多年的積澱,大竹擁有了“中國苧麻之鄉”“中國醪糟之都”“中國香椿第一縣”等美譽。下一步,大竹將繼續做大特色農業基地,提升農産品加工企業産能,向既定目標跳躍。

  特色農業叫響全國

  近日,記者來到二郎鄉新建村的香椿基地,一頭扎進茂密的香椿林,陰涼襲人,香味撲鼻。在一些幼林中,林下間種的魔芋、辣椒、茄子長勢很好。

  “我們村發展香椿有10年了,現在所有的坡地和40%的田都種上了,共900多畝。”村支書彭中全説,村民靠種香椿,2010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就突破了1萬元。

  二郎鄉農技站站長楊維剛説,新建村只是基地的一部分,該基地跨越3個鄉鎮,香椿種植面積達1.07萬畝,香椿的特點是投入少、見效快、效益高,當年栽當年就可採,3年後盛産,採摘期集中在3月中旬到5月上旬,採摘後農民還可外出務工。

  據當地農戶講,每年採摘季節,各省收購商開著車前來,場鎮上排成了一條長龍,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家家戶戶收入都能上萬元,數錢的笑臉隨處可見。

  在石河鎮五四村,這裡以另一種特色農産品——苧麻聞名遠近。村支書甘國仲介紹説,該村共種植苧麻600多畝,為2004年縣農業局搞的高産示範片的一部分。早在上世紀90年代,該村苧麻種植面積曾達到1000多畝,原麻價格高達12元/斤,後來價格一路下滑,種植面積逐年萎縮,直到現在,原麻價格也僅4元/斤。五四村的狀況是大竹縣苧麻産業發展的縮影。

  縣農業局有關人士説:“相比種糧,在大竹種植苧麻仍有不少優勢,首先它不擇地,坡地、荒地都可種,對土壤要求不高,其次,原麻耐儲藏,價格低了放上幾年還可賣,其三,國際市場需求量和價格有回升的趨勢。”

  除了香椿、苧麻、糯稻3個傳統優勢特色農産品外,大竹縣的竹子、核桃、黑五類等7種特色農産品也遠近聞名,其中乾竹筍年産量達10萬噸。

  加工企業舞動産業化龍頭

  在大竹縣經濟開發區月華食品園,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四川東柳醪糟有限責任公司生産的醪糟、湯圓粉子系列産品,早已暢銷全國各大城市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公司帶動全縣發展糯稻種植基地10萬畝,擁有萬噸醪糟自動化生産線,年生産能力達到3萬噸,目前正在技改擴能,全部工程完成後,可增加産能5萬噸,年銷售收入可達6億元以上。公司董事長唐祥華説,他們準備到2025年將全縣糯稻基地擴大到20萬畝,“每年擴大2萬畝,5年時間完全可以實現”。

  唐祥華的底氣來源於公司的激勵機制:首先,與農民簽訂保護價收購的訂單,保護價每噸高於國家限定價格400元以上;其次,對成片發展50畝以上的種植戶給予每畝50元的機割補助;給予基地村組一定工作經費補貼,標準是散種每畝補貼20元,50畝以上每畝補貼40元,100畝以上每畝補貼50元。

  大竹縣苧麻加工企業共有5家,其中有省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兩家,四川玉竹麻業有限公司為其中之一。公司目前建立了優質苧麻基地5萬畝,幫助農民年均實現苧麻收入5000萬元以上,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

  玉竹公司是一家集優質苧麻纖維、高檔苧麻服飾和床上用品的研發、生産和經營于一體的企業,産品不僅暢銷國內,且遠銷日本、義大利等國。目前,公司與台灣一家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正在工業園區擴建廠房,欲將産能由6000噸擴大到3萬噸,年産值從2億元提高到10億元。

  據了解,針對每一種特色農産品,大竹縣均建有相應的加工類企業,其中食品加工類企業多達112家,規模以上企業約有10多家,佔15%左右;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4家,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建立産業化基地50萬畝,規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51家。

  在更大的舞臺唱更好的戲

  大竹縣委十二屆十三次全會確立了將該縣建成川東渝北區域次級中心城市的發展定位,對應到農業,建設川渝特色農副産品加工供應基地便成了目標之一。

  這就給本身具有傳統優勢的特色農業構想了一個更大的舞臺,怎樣在更大的舞臺唱出更好的戲,成了重要問題。

  縣級決策層的思路是大力實施農業“1137”工程:重點建設國道210線産業示範帶;創建廟壩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抓好苧麻、香椿、糯稻“三大優勢産業”;培育壯大蔬菜、生豬、秦王桃、“黑色類”産品、竹、核桃、白茶等“七大重點産業”。

  此外,加大對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扶持培育力度,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積極尋求與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大院所合作,提高招商項目履約到位率。具體目標為:力爭2014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1萬元以上,新培育市級及以上龍頭企業2家。到2017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1.7萬元以上,培育成市級及以上龍頭企業20家。

  大竹提出,經過5年努力,構建以新型工業為主導、現代農業為基礎、現代服務業為新增長點的現代産業體系,促進一産擴量降比,到2017年,三次産業結構比為12:57:31,全縣糧食總産量年均達到58.8萬噸以上,油料作物總産量年均達到4.5萬噸以上,蔬菜總産量年均達50萬噸。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