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水産養殖抗旱減災技術措施

  • 發佈時間:2014-08-13 10:31:1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農業部淡水漁業與種質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

  水質調控技術

  1.合理和節約用水,保障重點水面用水。

  (1)科學調度漁業用水,協調解決各行業用水矛盾。對於兼有灌溉功能的池塘和小型水庫,要協調好漁業和農業生産的關係,制定科學的用水調度方案,必要時確定最低水位線,避免多重損失;有條件的地區,可採取“過塘水”,即先水過塘、再灌溉農田的辦法,科學調配、充分利用有效的水資源。

  (2)加強養殖用水調劑,保障生産正常開展。

  乾旱引發池塘水體蒸發,造成養殖密度增大,水質惡化,給養殖生産帶來嚴重影響。一是要保障養殖用水。採取築壩蓄水、疏浚溝渠、引水灌溉、泵站提水、打井抽水等有效辦法,最大限度地調度漁業生産用水,滿足養殖需要。

  (3)本著科學合理和節約用水的原則,適當減少換水頻率,提高水的利用率。對水源條件較好的地區,做好池塘蓄水工作,保持較大的水容量。

  (4)搞好池塘、養魚稻田的滲漏檢查和維修,發現滲漏及時進行修閘堵漏,減少水的浪費。

  (5)修復、添置提灌設施,確保供水順暢。

  (6)優先保證親魚和魚種池塘的用水。旱情嚴重的地方,應採取並塘或轉移的方法,保存親魚和魚種。並塘或轉移時,要注意操作方法,盡可能減輕對魚體的損傷。運輸時,儘量選擇在傍晚進行。

  2.想方設法增加池塘蓄水量,保障養殖生産。

  (1)有條件的地方還需要採取臨時性打小型機井提水,組織排灌機械,加注新水,緩解供水矛盾。

  (2)加深池塘水位,改善水質、降低水溫與水體載魚量。

  (3)如不能加水,則協調養殖戶之間的關係,對即將乾枯的池塘,將苗種集轉机移到水源較好的池塘暫養,待旱情解除後再放回原塘飼養。

  (4)網箱養殖區將網箱移至較深水域。

  3.充分利用有限水資源,加強水質調控。

  (1)控制水位。高溫季節易出現水溫分層、水質惡化現象。故要將水位控制在1.2~1.5米,既有合適的水溫,又可穩定水質。

  (2)乾旱未解除前,減少投喂量,及時清除殘餌、雜物,保持水體環境良好,減少施肥量,保持良好的水質。

  (3)乾旱期要清除池內漂浮物,將未腐爛的雜質撈起,以免引起水質惡化。

  (4)切忌池塘內堆積綠肥和施用人畜糞尿、餅肥等有機肥。

  (5)隨著氣溫逐漸升高,池水的蒸發嚴重,所以應保證池水溶氧充足,及時開啟增氧機。遇陣雨或悶熱天氣適當延長開機增氧時間,防止發生泛塘。

  (6)採用生石灰調節和改善水質。每隔10~15天,每畝每米水深用生石灰15公斤,化水全池潑灑。

  (7)採用微生物製劑調節和改善水質。條件好的地方,可施用EM菌、活水寶、光合細菌、底改凈等有益微生物製劑和底質改良劑改善水質及底質。

  (8)採用生物方法凈化水質和降低水溫。外來水源有限的池塘,在保證基本養殖水位的前提下,可利用池塘面積10%左右的水面設置浮床,移植種植紅菱、水浮蓮、水葫蘆、空心菜等浮性植物,以凈化水質和降低池水溫度。

  (9)備好增氧粉等急救物資,可以在發生嚴重缺氧浮頭、意外停電等情況使用。

  (10)加強夜間巡塘觀察,注意天氣變化,特別是雷陣雨強降溫、強對流可能對魚類引起泛池,要做好充分準備。

  科學投喂技術

  針對乾旱反常氣候,許多地方缺少水源,魚類食欲減退,生長緩慢。因此應加強飼養管理,合理投喂飼料,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1.選擇優質飼料。

  投喂高品質穩定性好的配合飼料,不投劣質和冰鮮飼料;飼料營養要全面,注重蛋白質營養。應適當降低放養密度,適當投喂精料,增加蛋白質營養。

  2.合理投飼。

  旱災未解除前,應減少投喂量,加強有氧投喂策略,日投喂量應為正常投喂的70%~80%;調整投喂技術,做到早晚各投喂一次,並採用8分飽食投喂法,減少飼料浪費和因飼料浪費造成水質污染,保持水質清潔;養殖過程中應及時清除殘餌,保持水體環境良好。

  病害防控技術

  乾旱期池塘水位低,養殖密度加大,魚類之間相互感染病原的機率增加,就會造成魚類抗病能力降低,一旦發生病害,傳染速度加快,因此要特別防止爆發性魚病的發生。

  1.加強日常管理。

  堅持每日數次巡塘,注重日常管理,密切觀察養殖品種的變化,發現問題,正確應對,減少旱災損失。注意觀察魚群活動和吃食情況,發現異常及時進行魚病檢查和相應的治療。貫徹“以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方針,定期對養殖水體潑灑生石灰、微生物水質改良劑,增強魚類抗應激能力。2.加強應激管理。

  水質不穩定、氣候環境差、酸鹼度變化大及溫差大等應激強度較大時,養殖魚類容易感染病患。可全池潑灑三寶高穩VC(150~250克/畝)、葡萄糖(2~3公斤/畝.米水深)和黃芪多糖(100克/畝),增強魚類的抗應激能力。潑灑後4~6小時,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劑消毒,撲殺細菌和病毒,有效控制水産養殖魚類疾病的爆發。3.加強增氧措施。

  改善水體迴圈,消除池塘底部缺氧,使用底層增氧機和在天氣悶熱、下雨天及平時晚上12~1點全池潑灑以過碳酸鈉為主要成分的片狀增氧劑200~300克/畝。

  4.加強危機管理。

  根據天氣情況和養殖經驗,提前實施危機管理:(1)拌喂優質穩定VC(1~2克/公斤飼料),增強養殖魚類抗病和抗應激能力;(2)增加池底溶氧(半夜使用以過碳酸鈉為主要成分增氧劑200~250克/畝),增強養殖魚類活力,減少細菌增殖;(3)使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劑殺滅細菌和病毒,保持水質穩定;(4)降低投餌量,減少殘餌和污物,降低病原菌的營養供給;(5)發生病害應立即全池潑灑三寶高穩VC(200克/畝),提高養殖魚類的抗應激能力,有利於魚類健康恢復和發揮消毒劑的消毒效果;(6)使用好氧的有益微生物(如硝化細菌、芽孢桿菌等)改良水質,注意使用微生物製劑前一天晚上每畝用過碳酸鈉為主要成分的片狀增氧劑,並在使用前3~4小時使用一次快速增氧劑並持續開動增氧機,發揮好氧微生物製劑的功效,達到改良養殖水質的效果。

  苗種補放技術

  持續乾旱影響水産親本和苗種生産,造成苗種供應不足和品質下降,嚴重影響漁業生産。春季是苗種繁殖季節,由於早春缺水,親魚培育過程中水質條件較差,親魚未經過流水刺激,導致親魚性腺成熟差,懷卵品質下降,繁殖過程中産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均下降。一些苗種場因缺水處於半生産或未生産狀態,使得部分地區的苗種供應告急。

  1.做好親本調配和培育,確保苗種生産供應。

  (1)查清親本存量。及時查清親本損失數量,根據親本標準及苗種生産計劃,及時補充、調運親本。

  (2)強化親本培育。加強親本飼養管理,加強營養,補充能量,促進親本正常發育,確保用於繁育生産的親本數量和品質。

  (3)親本異地培育。持續乾旱導致親本培育水面嚴重萎縮,對於能轉移的親本,可異地租賃水面培育,將乾旱地區的親本轉移至非乾旱地區保護和培育,來年再運回當地進行苗種生産。

  (4)野生優質親本的利用。對於四大家魚、蝦類等以野生種為主要親本來源的種類,可從當地或異地湖泊、河流甚至溝渠等水域收集野生親本,進行馴養和培育後用於苗種繁殖。

  2.做好苗種繁育工作。

  (1)改善池塘育苗硬體設施。加固池埂,減少滲水量和滲水的重復利用,新開池塘和塌陷嚴重的池埂,滲透水量相對較多,需加寬池埂,並在池埂適當部位開挖深溝,重新填埋泥土,堵住滲水。滲水比較分散的池埂,在池埂外側開挖淺溝,收集池埂滲水。收集的滲水用氯製劑消毒後重新注入池塘。水位降低後,葉輪式、水車式增氧機的增氧效果下降,注意增加開機時間,或配備底層管道增氧設施,增加水體溶氧量。

  (2)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苗種生産單位和個人,進行育苗技術集中培訓和現場指導,提高苗種繁育技術水準,提高苗種品質,彌補苗種供應不足。

  (3)苗種異地培育。對於能轉移的親本,可異地租賃水面培育,也可將乾旱地區的成熟親本轉移至非乾旱地區進行苗種繁育,苗種育成後再運回當地放養。

  (4)改進苗種捕撈方式,節約用水。有些種類苗種捕撈時,採用放水收集,水資源浪費大。改進捕撈方式,儘量以拉網等方式進行,節約用水。

  3.做好親本和苗種調劑,補充放養以保證養殖生産需求。組織苗種生産單位做好親本和苗種的調劑、調運工作,從異地調運部分苗種補充放養,有些品種也可捕撈部分野生苗種補充放養。抓好苗種的調劑,互通有無,互補不足,最大限度滿足災後養殖戶對苗種的需求,能夠在災後及時補充投放苗種,將乾旱對漁業生産的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

  抗旱管理技術

  1.及時掌握旱情,早安排,早部署。密切注意氣象部門的旱情預報,提前作好應急預案,準備抗旱物資,全面安排部署水産養殖抗旱救災工作。

  2.成立技術服務專家組,主動做好技術幫扶工作。可將專家組成員名單、聯絡方法通過各種方式告之養殖戶,保證養殖戶得到及時的技術指導。

  3.增強水産品品質安全意識,從水域環境監控、産地環境、投入品、生産過程、市場準入等環節加大水産品品質安全監管力度。加強投入品監管和水産品檢疫,嚴禁使用違禁藥物,確保品質安全。

  4.加強生産管理,適當減少養殖密度,科學投喂。旱情嚴重的地方,應及時將商品魚捕撈上市或採取並塘、轉移等措施,降低養殖密度,緩解水體壓力。並塘或轉移時,注意操作方法,盡可能減輕對魚體的損傷,儘量選擇在傍晚進行。對於不能上市的魚種作好並塘或囤積處理,確保不能上市的魚種安全度過乾旱。適當減少每天投喂次數和投喂總量,儘量不施有機肥、少施無機肥。

  5.加強水質調控和疫病防控,確保安全。每天增加巡塘次數,注意日常管理,密切養殖品種的變化。經常清除池塘內的漂浮物,將未腐爛的雜質撈掉,以免引起水質惡化。加強病害監測,加大疫病防治,指導漁民科學用藥,發現問題,及時應對。

  6.及時修復養殖設施,做好苗種準備工作。對已乾枯的池塘,及時清除淤泥、消毒塘體,修補塘埂和溝渠,做好旱情緩解後恢復生産準備。做好苗種儲備供應和資訊調度,組織乾旱程度較輕的地區加大苗種生産力度,及時發佈苗種供需資訊,為恢復生産做好準備。

  7.做好産銷對接,保障市場供應,減少漁民損失。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的銷售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産銷對接活動,組織水産批發市場、超市等到府採購,實現水産品均衡上市。做好市場資訊監測和收集分析工作,及時發佈市場供需和價格資訊,引導漁民及時將達到上市規格的商品魚捕撈出售,減少災害損失。

  8.針對災區大量死魚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病原傳播及污染養殖水體,預防處理不當對公共環境衛生造成危害。及時清撈死魚,集中做深埋處理,選擇遠離水源、河流、養殖區和居住區的地點挖深埋坑,先在坑底鋪墊2釐米厚生石灰,然後將死魚置於坑中,最後撒一層生石灰,再用土覆蓋。發生死魚的水體排放時必須進行消毒處理,達標後排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