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曹妃甸:加快釋放“機遇紅利”

  • 發佈時間:2014-08-13 07:00:1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進入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層面以來,曹妃甸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市功能顯著提升,已經進入産業加速聚集的新階段。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曹妃甸迎來了實現跨越崛起的寶貴機遇

  曹妃甸工程開工建設10多年來,大體走過3個階段:3年開發建設、3年吹沙造地和大外網建設、4年基礎設施完善和産業集聚

  從2003年7月打下第一根樁開始,曹妃甸累計建成碼頭泊位67個,在建27個,已與42個國家和地區實現直航

  曹妃甸把項目建設、加速産業聚集作為核心任務,已有54個項目陸續竣工投産,累計完成投資1569.1億元

  7月31日,京冀兩地簽署了加強深度融合的七項合作協議,《共同打造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框架協議》位居七項協議之首。北京市將在不屬於自己行政轄區的土地上與土地所有者共同投資建設示範區,這一創新舉措,使得本就被媒體關注的曹妃甸再次成為輿論焦點。近日,《經濟日報》記者來到曹妃甸,對這裡的建設情況進行探訪。

  規劃設計奠定基礎

  站在曹妃甸工業區零公里處向四野展望,記者發現,這個昔日不足4平方公里的帶狀沙島已被諸多現代化項目所佔據。現代化碼頭、標準廠房、具有現代氣息的商住建築,都透露著現代大工業的發展氣息。

  “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陸地有淺灘,地下儲有油田,腹地廣闊有支撐,生態良好有濕地”。處在渤海灣中心區位的曹妃甸具有的各種優勢,雖早已被外界看得明白,但要讓設想變成現實卻並非易事。

  曹妃甸工程開工建設以來,先後聘請了包括14名院士在內的3500多人次的專家、學者進行勘察調研和規劃論證,先後攻克了267項技術難題,創造出50多項國家專利,完成了一系列評估報告。設計者在曹妃甸産業遴選上也煞費苦心。他們充分借鑒國內外港口、港區、港城建設的經驗,最終定位為中國能源、礦石等大宗貨物的集疏港,新型工業化基地,商業性能源儲備基地,國家級迴圈經濟示範區以及中國北方商務休閒之都和生態宜居的濱海新城。

  在曹妃甸工作多年的薛渤珣回憶起當初的設計思路時説,曹妃甸的規劃設計體現了大氣、精準、適用、節約等原則。規劃設計建設面積380平方公里,全部接納産業開發,這在我國區域開發中絕無僅有;産業選擇集中在大港口、大化工、大裝備、大電力等方面,體現了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大力發展迴圈經濟,採用環島嶼建設碼頭、利用海水淡化供給企業、讓企業間生産資料形成互為利用的閉路迴圈;就地取材,吹沙造地,就槽建港,水鐵聯運……

  唐山灣生態城管委會主任王新春介紹説,開發之初,曹妃甸就從戰略上謀劃了一個港城,在距離工業區10公里的海邊建設一個百萬人口的生態城,邀請世界一流設計團隊共同完成規劃,並經國務院批准同意。目前,生態城造地及基礎設施已基本建成,城市功能項目正加快建設,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曹妃甸校區今年9月即將開學。這既為工業區的快速發展提供了生活保障服務,又為唐山等城市的功能疏解提供了新空間,北京也表示有意願共同建設生態城。

  當前運作達到預期

  對重點工程而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曹妃甸區區長楊潔告訴記者,像曹妃甸這樣規模大、項目多的開發區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整體進度與預期須基本同步。近10年,曹妃甸建設大體走過3個階段:3年開發建設、3年吹沙造地和大外網建設、4年基礎設施完善和産業集聚。

  10多年來,曹妃甸累計完成各類投資3000多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就達1000多億元,形成政府有效資産2000億元,相當於政府投入的5倍。通過吹沙造地,曹妃甸工業區陸域面積增長50倍,達到210平方公里,綜合配套的港口、鐵路、公路、輸水、輸電等重大基礎設施相繼完成,為大規模産業集聚奠定了堅實基礎。

  按照國家批復的發展定位,曹妃甸把項目建設、加速産業聚集作為核心任務,以港口物流、鋼鐵電力、石化、裝備製造為重點,圍繞壯大延伸産業鏈,加大招商力度,著力打造重化工業升級版。截至目前,已有首鋼京唐鋼鐵公司一期、華潤電廠一期、中石化原油儲備基地以及華電重工、冶金礦山裝備製造、海清源反滲透膜等54個項目陸續竣工投産,累計完成投資1569.1億元,形成港口物流、鋼鐵電力、化學工業、裝備製造、綜合保稅、新興産業、高新技術七大産業園區,煤炭、木材、鋼材、礦石、可再生資源、天然氣等六個大宗商品交易平臺也正在加快建設。2013年,曹妃甸完成固定資産投資735.1億元,實現海關稅收241.5億元。進入2014年,曹妃甸全年計劃推進億元以上重點項目188個,總投資3129億元。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港口建設是曹妃甸建設最大的亮點之一。從2003年7月打下第一根木樁開始,曹妃甸累計建成碼頭泊位67個,在建27個,已與非洲、巴西、澳大利亞等42個國家和地區實現直航。2013年,曹妃甸港區貨物吞吐量達2.4568億噸;今年上半年達1.41億噸,比上年同期增長17.9%。10年時間,曹妃甸打造出一個2億噸大港,堪稱世界港口建設之最。

  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今年以來,曹妃甸産業集聚明顯加快。中石油位於曹妃甸的LNG項目開始向北京供氣;首鋼二期和海水淡化進京項目正在加速推進;中關村曹妃甸高新技術産業化基地、華電重工曹妃甸海上風電産業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簽約落地;建築面積達100萬平方米的河北聯合大學新校園開工……

  7月17日,環境保護部正式批復總投資283.36億元的燕山石化曹妃甸千萬噸級煉油項目環評。此外,首鋼京唐鋼鐵廠二期項目所依託的《河北省鋼鐵産業結構調整方案》已獲國務院批准,國家發改委同意項目進入評估程式;華潤電廠二期項目環評報告已于7月25日通過環境保護部環評公示。幾個期盼多年、努力多年的重大戰略支撐項目有了實質性突破,支撐曹妃甸未來發展的“四梁八柱”已初見端倪。

  當然,最大的利好消息還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的加快推進。長期以來,唐山市與北京市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10多年來,曹妃甸已成為首都産業外遷最大的承載地,共有首鋼京唐、漢能光伏等19家央企和北京企業落戶曹妃甸,總投資達1446億元,區域之間互融共促、合作共贏的發展空間不斷拓展。2013年10月,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召開之前,曹妃甸就先行一步,派出由60人組成的團隊走訪北京,力求做到主動對接。

  今年6月底,北京市派出高規格的80余人考察團到曹妃甸考察。考察中,雙方就“共同建設曹妃甸産業園、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和曹妃甸新城”達成合作意向。一個月後,合作協議在北京簽署。

  《共同打造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框架協議》提出,唐山將在曹妃甸區域規劃出100平方公里土地,與北京共建北京(曹妃甸)現代産業發展實驗區,打造“産業協同、機制靈活、政策創新、利益共用”的北京産業轉移承載區。據了解,該試驗區將按照“總部經濟—生産基地”的方式形成園區規劃,提高項目承載能力,推動北京加工製造業向實驗區轉移,引導裝備製造、新能源節能環保、船舶海工、高鐵零部件等産業向試驗區聚集,打造高端裝備製造産業集群。

  與北京市的合作,也進一步增強了海內外投資者的信心,目前已與曹妃甸累計達成合作意向146項,主要集中在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唐山市委副書記、曹妃甸區委書記郭競坤告訴記者,曹妃甸的發展目標是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示範區,在引進項目中要把生態、環保及經濟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來考量。“曹妃甸將以項目品質為標準,既要求快,更要求好,力爭在科學發展中産生示範效應。”郭競坤説。

  底圖為位於曹妃甸的首鋼京唐鋼鐵廠廠區。

  項目建設不存在債務資金風險

  近年來,有關曹妃甸建設中項目資金的債務風險問題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曹妃甸區財務部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曹妃甸建設資金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和産業集聚兩個方面。前者投入超過千億元,由政府和企業共同承擔;後者投入2000億元,全部由企業完成。

  記者從與曹妃甸區有借貸關係的多家金融機構了解到,曹妃甸工業區管理單位全部貸款金額約390.6億元,2024年全部到期,共計産生貸款利息101.2億元,兩項合計需還本付息491.8億元。面對這筆政府債務,曹妃甸區將借助4種還款渠道。

  一是地方財政收入。2013年,曹妃甸全區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8.7億元,同比增長62.8%,與2006年相比年均增長61.4%。如果按財政收入年均遞增37.3%計算,2024年當年可實現財政收入1150億元左右。除去正常支出,當地政府可用於償還自身債務和基礎建設資金累計約555億元。

  二是土地出讓收入。曹妃甸工業區吹沙造地210平方公里,相當於31.5萬畝,目前尚有可供地124平方公里。到2024年,土地收入可用於償還自身債務和基礎建設資金490億元。

  三是盤活資産收入。曹妃甸在初期建設中形成了大量辦公設施和工業標準廠房等國有資産,通過出讓和出租等方式,可累計收回資金128.5億元用於償還債務和基礎設施投入。

  四是政策資金支援。河北省、唐山市給予曹妃甸連續3年、每年15億元財政貼息支援,共計45億元可用於償還債務和基礎設施建設。

  上述4項相加,在債務到期時,曹妃甸保守估計能積累資金1218億元以上,超出還本付息491億元總額一倍以上。曹妃甸財務部門相關負責人指出,通過合理預算規劃投入,項目建設債務資金風險得到良好控制,截至目前尚未發生一起不良記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