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顯峰冷言:別人的教訓?

  • 發佈時間:2014-08-12 10:31:3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9日播發了一則沒有記者署名的電稿——《海外抗震救災中的一些教訓》。文章開宗明義:“總結教訓,是為了少犯錯誤。”這當然是一句真理了,但只是津津樂道于別人的教訓,就好比自己生病在別人身上開刀一樣,儘管病症可能相同,但總歸是治不了自己的病的。

  雲南魯甸地震“頭七”已過,是該歇口氣想想這次震災中的遺憾和下一步怎麼辦了。就像報道的導語裏説的:“即使在地震和自然災害應對經驗豐富的日本和美國,依然需要從歷次災害中汲取經驗教訓。”

  別人“吃一塹”我們“長一智”, 當然聰明。新華社的這篇報道用意大約也在此吧。但話説回來,每個國家的現實情況不同,碰到的問題也會不同,有的事情在美國、日本成為問題,在中國也許就不是個事兒。比如救援指揮體系,我們的遠比這些發達國家“發達”,對他們而言是教訓,但我們有的是這方面經驗。那麼,總結這樣的教訓其實無益於長進,不過是證明自己有優越感罷了。

  最該總結的是自己的教訓。刀子劃在自己身上,哪最痛,自己最該知道。震後死傷慘重一直是我們的傷痛,汶川地震以來,一次次血的教訓歷歷在目。除了特殊的地理環境和人口密集等客觀因素外,預警能力和建築抗震水準不足才是最致命的“痛點”。但在官方的發言中,歷來很少談及這樣的教訓,雲南魯甸地震,官方對死傷原因破例做了“解釋”,但強調客觀環境多,反思現實的不足則一句帶過。

  我們歷來是諱言自己的教訓的。記得汶川地震後不久,某“國字號”規劃院編寫了一本300多頁的“國內外地震災區重建案例”,國外部分除經驗外總結了很多教訓,而國內的只有經驗。事實上,在地震救災、預防方面,中國並不是盛産經驗的國家,和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比,我們也有很多不如人家的教訓。

  這或許和我們的歷史文化有關。幾千年曆史演進,我們的教訓多的是,但多數時候我們是諱言的,尤其是與己相關的事。大約在一些有資格總結的人的骨子裏,認為教訓就意味著承認錯誤和失敗,而我們最樂意的是以勝利者的姿態總結歷史。所以我們很喜歡“經驗”這個詞,因為它是正面的、肯定的、積極的,且不傷及被總結者的感情。

  然而,當我們習慣了躺在自己的“經驗”裏抱殘守缺,別人的教訓,終究也將是自己的教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