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龍頭山上樹標桿

  • 發佈時間:2014-08-12 08:29:37  來源:雲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先鋒頌·群英譜

  來自抗震救災一線的報道

  山崩地裂,別人往外跑,他們卻往裏面衝;危難時刻,他們脫口而出“跟我來”;親人急需救援,他們説“我不能搞特殊。”

  幾天來,我們在魯甸災區看到了一幕幕觸及靈魂的場景,聽到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抗震救災中,龍頭山鎮黨委用衝鋒一線的行動,用勇於擔當的責任,把黨旗高高樹在了龍頭山上,用抗震救災的實際成效踐行著黨的群眾路線。

  主動歸隊,為第一時間投入救災

  親戚:“三哥,大哥已經不在了。”

  李善雲:“我是鎮上的書記,但救援得按順序來,不能搞特殊。”

  8月3日,週日,16時30分,在昭通僑通公司挂職擔任副總經理的魯甸縣龍頭山鎮黨委書記李善雲,正和家人在縣城清洗自家的小奧拓。突然大地晃動,站立不穩的李善雲意識到地震了。

  剛緩過神來,李善雲在手機上看到資訊,魯甸發生地震,震中可能在龍頭山鎮。來不及多想,他拿出手機撥打鎮辦公室主任的號碼,通知鎮幹部火速返回龍頭山。隨即,他又撥打了鎮計生辦主任白彥宏的電話。緊接著,他和妻子開著車駛出了洗車場,和白彥宏匯合,驅車趕赴離縣城34公里的龍頭山鎮。

  震級有多大?龍頭山情況如何?群眾傷亡怎麼樣?李善雲心急如焚。儘管他到企業挂職鍛鍊已經10個月,但他清楚自己仍然是龍頭山鎮黨委書記,他的崗位在龍頭山。

  不到20分鐘,他們穿過小寨,趕到沙壩村。從沙壩通往龍頭山鎮的道路被塌方堵住,前面還有八九公里才能到達龍頭山鎮的騾馬口村,他們將車停在路上,徒步往龍頭山鎮趕。沿途看到從災區往外跑出的人流,並有傷員抬出。

  由於地震造成的大小滑坡和塌方不下百處,有的半座山都垮塌下來,路上隨處可見巨石橫亙路中間。他和白彥宏一路奔跑一路攀爬,冒著滑坡、滾石、強余震的危險拼命往龍頭山趕。18時,他倆已經趕到龍頭山鎮騾馬口村,只見鄉村籠罩在一片煙塵中。他用手機上向縣委書記、縣長髮出災情很嚴重的資訊。

  就在此時,縣委組織部電話通知他説:“龍頭山發生地震,你的挂職期提前結束,請立即返回龍頭山組織幹部群眾搶險救災。”他報告説:“我已經到達龍頭山!”

  李善雲邊聯繫鎮村幹部邊向鎮政府所在地龍井社區飛跑。龍井河邊慘烈的景象讓李善雲驚呆了:龍井鎮老街片區已成廢墟,半山腰上的鎮政府僅有一面紅旗在廢墟上飄揚,群眾哭天喊地亂成一片。此時,李善雲的一位親戚哭著對他説:“三哥,大哥已經不在了。”李善雲似乎沒有聽明白,只是焦急地叫道:“地震了,你們趕緊組織營救,盡可能多地將活著的群眾撤離到安全地帶。”

  一名手拿小喇叭的幹部正在廢墟上拼命呼喚驚慌失措的群眾撤離,李善雲將喇叭搶到手上,站在廢墟高處大聲喊道:“我是鎮黨委書記李善雲,你們趕快撤離到灰街子河灘上,那裏安全。”在隨後趕來的鎮幹部組織下,群眾們有序向灰街子河灘轉移。

  轉移的群眾看到李善雲在廢墟上不斷朝廢墟深處走去,抓住他説:“書記,你不能往前走了,危險得很。”但此時的李善雲心裏只有一個念頭:盡可能多地找到活著的群眾,把他們轉移出來。

  19時左右,李善雲正在冒沙井手拿小喇叭組織群眾轉移,常務副縣長馬良帶領的救援力量趕到了。

  20時不到,縣委書記趕到了,縣長趕到了,縣委的一班人和幹部們相繼趕到了,公安、武警、消防官兵趕到了,民兵應急分隊趕到了,縣裏的醫療救援隊伍也趕到了……

  20時剛過,昭通市領導趕到了,市裏的救援力量也趕到了……

  雨夜裏,省長李紀恒趕到了,省委書記秦光榮趕到了,省裏的救援力量也來了,並在灰街子集中點召開抗震救援會議,成立了抗震救災指揮機構,應急搶險全面展開。

  李善雲的哥哥、侄子、嬸嬸和表弟媳婦在這次地震中遇難,他説:“剛回到鎮上時,就有人跟我説我有親戚被埋了,家裏人還打電話問我能不能派救援隊過去幫忙挖。我是鎮上的書記,但救援得按順序來,不能搞特殊。”

  實話實説,為上級決策當好眼睛

  盧敏:“報告書記,這裡災情非常嚴重,鎮黨政辦公場所已被夷為平地,龍頭山鎮到老街這一片區的房屋全部坍塌了,遇難的人非常多,目前初步統計已經有100多人。”

  16時35分,正在縣城的龍頭山鎮黨委代理書記、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盧敏確認震中在龍頭山,就立即驅車趕赴龍頭山。

  路上塌方滾石堵住了行進的道路,作為年過40的女同志,她不顧一切,手腳並用攀爬而行,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鎮政府所在地。此時,四合院似的辦公區除主樓孤獨地挺立在廢墟上,樓頂的紅旗在煙塵中顯得格外耀眼,其餘的房屋已被夷為平地。

  鎮派出所不見了!鎮文化站不見了!鎮司法所不見了!週日在鎮政府辦公室值班的李勇和探望他的女朋友被埋在廢墟裏……

  李勇被鎮幹部們徒手刨了出來,用一個破門板抬去醫治。由於傷勢重,抬了不到1公里,這個年輕人眼睛永遠地閉上了。

  災區的電話打不出去,19時10分,盧敏的手機響起:“你是龍頭山鎮黨委盧書記嗎?我是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書記要和你通話。”

  電話裏傳來了秦光榮書記焦慮的聲音:“你那裏情況怎麼樣?”

  “報告書記,這裡災情非常嚴重,鎮黨政辦公場所已被夷為平地,龍頭山鎮到老街這一片區的房屋全部坍塌了,遇難的人非常多,目前初步統計的遇難人數已經有100多人了。”

  電話裏,秦光榮書記焦急萬分地説到:“你不要著急,你要有序地組織群眾轉移到安全的地方,我立即組織工作隊和救援隊伍趕下來,我也馬上趕下來。”

  盧敏站在鎮政府門前的制高點上指揮隨後趕來的幹部分頭去救人、組織群眾轉移。

  雖然電話打不出去,但接聽電話不受影響。電話裏一個又一個的壞消息傳來:“派出所4名幹警埋在垮塌的辦公樓內了!”“鎮醫院被埋了7個。”“我們村初步統計死了30多人”……

  盧敏可能沒有想到,由於她向省委書記作了真實情況彙報,為中央和省委及時正確決策提供了關鍵的資訊依據。

  英雄集體,為抗震救災樹起標桿

  摩托車隊:“油不夠,而且路上有好幾處塌方,怕是衝不過去。”鎮幹部:“油我們來協調,你們騎到哪算哪,就是背,今天也要把救災物資背進村!”

  8月9日,魯甸6.5級地震第7天。

  灰街子集中安置點、龍泉小學集中安置點、葫蘆橋集中安置點,受災群眾有沒有帳篷住?吃沒吃上飽飯?有病能不能得到醫治?困難家庭照顧好沒有?成為李善雲心裏最放心不下的事。

  交通不便的坪上村來人領物資沒有?八寶村的救援物資送進去了沒有?在龍井社區農貿市場救災物資分發點他一個村一個村地核實,一個村一個村地詢問。他反覆叮囑鎮村幹部,一定要確保偏遠村社救災物資及時到位。

  在黃金救援72小時之內,救人是第一位的。目前,關鍵是救災物資的發放。邊遠山區村寨由於道路不通,只有把災區的青壯年群眾發動起來,組織摩托車隊,馬幫隊,人工隊,採取螞蟻搬家式的辦法才能儘快把救災物資運進去。

  鎮幹部:“你們摩托車隊出發了沒?”

  摩托車隊:“油不夠,而且路上有好幾處塌方,怕是衝不過去。”

  “油我們來協調,你們騎到哪算哪,就是背,今天也要把救災物資背進村!”

  嘶啞著嗓子的李善雲頂著30多度的高溫,不停地接電話打電話,連水都來不及喝上一口。一個電話打來,騾馬口村有事找他,他來不及和記者打招呼,搭上一輛私人摩托趕去處理。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鎮長陳國勇,鎮黨委副書記陳朝祥,鎮紀委書記鄒光盛,副鎮長馬真訓……危難時刻,鎮黨委一班人齊聲叫響:“跟我來!”

  鎮黨委一班人的責任和擔當,激勵著災區幹部群眾,為震中群眾迅速從巨大悲痛中緩過神來,積極投入抗震救災,短時間內奪取應急搶險階段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光明、龍泉、八寶、翠屏等受災嚴重村寨的村組幹部唐正銀、紹發平、楊少華等,第一時間顧不上家人安危,立即投入到組織群眾搶險救災工作中。

  村支書楊少華,儘管在地震中親人遇難,他含著眼淚仍然帶領群眾進行搶險自救;信用社員工、黨員李玉壽得知兩名孕婦被埋在鎮中學倒塌的宿舍樓內,帶著十幾歲大的兒子徒手刨開瓦礫,成功救出兩名孕婦;共産黨員、龍頭山鎮衛生院院長邵浦在鎮衛生院住院、辦公樓“四樓變三樓”的危急情況下,將20余名醫護人員及其家屬疏散至安全地帶,並帶人從塌陷的樓房中成功救出二人;鎮派出所所長夏大猛,一把將前來派出所辦事的群眾推出門得救,自己卻因此不幸遇難。

  10日,記者在龍泉鎮信用聯社看到,災區帳篷內已經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在災區,像這樣的臨時黨支部有60多個,成為災區群眾的主心骨。

  本報記者 蔡侯友 李紹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