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談股論金:外資流入創6年新高或助A股反彈持續

  • 發佈時間:2014-08-11 16:13:0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消息 近期,外資、QFII等對中國股市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入市資金也顯著提高。數據顯示,7月24日至31日,外資涌入A股和中概股高達25.8億美元,僅7月30日就有7.6億美元,為單日峰值,當周流入量創2008年4月以來新高。過去一週,國際資金仍在持續流入中國股市,截至8月6日一週內的凈流入額為12.2億美元,為自2008年1月2日一週以來的第四高水準。分析人士認為,這輪外資流入並未結束,仍將有助於A股繼續反彈,但能持續多久還要看中國整體經濟的發展情況。

   外資流入創6年新高 滬港通成追捧明星

  有記者統計發現,中國股票型基金已連續兩周實現凈流入,截至今年1月1日以來的32周內,中國股票型基金平均每週實現凈流入額3884萬美元,其中有15周是凈流入。

  據申銀萬國研報分析,中國經濟企穩,金融數據超預期,6月流動性超預期,加上政府維持GDP在7.5%左右提振寬鬆政策的預期,令外資信心增加;恒生國企指數自3月20日至今已上漲超過21%,而上證指數幾乎平盤,7月23日A-H股價差擴大至11%這一八年新高,10月滬港通預期升溫帶來的套利機會驅使外資加速涌入。7月22日起,人民幣連續7天升值0.61%,為去年10月以來首次,加大外資流入的套利空間;這些都是6月以來資金流入的重要觸發因素。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推動市場參與者在全球範圍內展開大規模避險交易。全球最發達的幾個國家基準國債收益率8月8日跌至今年新低。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一度短暫跌至2.4%以下,為今年以來首次。10年期德國國債收益率跌至1%附近,創紀錄新低。英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2013年8月份以來最低水準,而1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跌至一年多來最低水準。國債價格上漲時其收益率下跌,顯示資金買入國債。

   一些機構開始重新調整資金佈局。根據資金流向監測機構EPFR提供給的最新數據,在8月第一週,亞洲除日本外股票基金吸引到了創紀錄的資金流入量,澳大利亞股票基金的單周吸金量為年內第二大。與此同時,從歐洲股票基金以及覆蓋歐洲、中東及非洲新興市場的EMEA股基中撤離的資金量超過20億美元。EPFR稱,烏克蘭及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危機讓資金從西向東轉移。

  7月以來,海外資金加倉A股的意圖愈加明顯,包括南方A50和博時FA50在內的部分RQFII-ETF申購量激增,源源不斷的資金正借道RQFII-ETF進入中國A股市場。即將啟動的滬港通自然成為資金備戰中國股市的重要因素。

  申銀萬國高級分析師謝偉玉説,7月以來,申萬策略團隊到香港的QFII機構路演了一圈,發現外資對滬港通的關注程度明顯升溫。值得注意的是,7月末,在香港和海外發行的跟蹤A股的ETF亦受到海外資金的追捧,集體出現巨量申購,場內成交量也迅速放量。

   港交所公佈的每日規模資訊顯示,7月最後一週,三大主要RQFII-ETF産品南方東英A50ETF、博時A50ETF和華夏滬深300ETF獲得資金流入規模高達35.5億元。其中,博時A50ETF流入資金量最大,一週流入資金達到24.5億元。

  A股反彈或持續?基本面仍是關鍵因素

  記者發現,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唯一能和今年7月底這次熱錢流入規模相媲美的,還要追溯到截至2012年12月12日的一週,當時中國股基共吸引了14.36億美元凈流入,不僅連續14周成功“吸金”,更創下自2008年4月16日以來的最大單周凈流入額。

  外資瘋狂加倉助推A股走出一輪上漲行情,2012年12月4日,上證指數在連續數月下跌後盤中最低觸及1949.46點,創下自2009年1月以來新低,但從12月5日到次年2月18日,滬指最多暴漲了24%,而從12月12日即當時凈流入創4年新高後,滬指最多上揚17%,這些都足以説明外資大舉押注A股的眼光相當準確。

  實際上,近日A股已出現了久違的大幅反彈,並連創年內新高。自7月以來,上證綜指漲幅已達7.75%,年度迄今漲幅為3.71%。匯豐近日發佈報告指出,政府的微刺激政策導致投資者重建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中國現在已成為亞洲地區最合理的市場,全球基金已經增加了對中國股市的風險曝露,他們現在對其持中立態度。

  而業內人士認為,在中國股市企業管理水準得到改善和通脹率見底的情況下,基於低估值和滬港通等因素,A股依然具備上漲潛力,藍籌股仍大受追捧,醫藥、國企改革亦成為私募基金重點關注領域。

  申銀萬國研報指出,從總體判斷這輪外資流入並未結束,儘管外資流入峰值已過,但從歷次經驗來看,仍會有資金持續流入,持續6-7周,推升藍籌股和大盤,因而在外資撤出前都不必悲觀。

  瑞銀集團財富管理部北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浦永灝亦提出警示,利好能持續多久還值得商榷,資本最終還是要看回報率,中國的一些企業盈利並不樂觀,最終也要看中國整體經濟的轉好程度。(高方圓 綜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