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過度宣傳下的瑪卡産業種植條件成發展軟肋

  • 發佈時間:2014-08-11 13:55:00  來源:中國醫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瑪卡,一種原本生長在南美洲秘魯安第斯山區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植物,因具有良好的保健功用而風靡世界。自2002年被原衛生部批准進入中國以來,瑪卡在我國雲南引種成功,並迅速成為保健市場的新寵,麗江、香格里拉、昭通等地多有種植。然而,不過短短數年的時間,當年被寄予厚望的瑪卡,便經歷了從市場新寵到過度氾濫的瘋狂軌跡。“瑪卡的有序、規範化發展必須提上日程,否則瑪卡或許會成為當年的人參。”有業內人士表示,瑪卡産業正處在發展的十字路口,能否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真正成為可持續的大産業,科學規劃、有序發展是關鍵。

  過度宣傳下的瑪卡

  在淘寶網上搜索瑪卡,彈出了4400多個商品資訊,瑪卡酒、瑪卡片、瑪卡精等。其中,銷量最大的産品,是一種聲稱秘魯進口原料的瑪卡片,銷量達10000多瓶。記者發現,市場上的瑪卡産品,大多以補腎壯陽為賣點。

  但事實上,我國僅批准瑪卡作為新資源食品應用,並非藥品,且生産廠家不多,批准的功效也與壯陽不搭界。記者登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數據庫檢索發現,我國批准的國産瑪卡保健食品僅有瑪卡牌瑪卡益康咀嚼片一種,功能為增強免疫力、緩解疲勞;進口瑪卡保健食品也只有一個,拉摩力拉牌瑪卡片,功能仍是緩解疲勞。此外,國家批准的與瑪卡有關的食品生産許可證僅有3張。

  據了解,瑪卡是十字花科獨行菜屬一年或兩年生草本植物。現有的研究發現,瑪卡含多種營養成分,對人體有滋補、抗疲勞、促進新陳代謝、改善睡眠、改善因壓力造成的神經衰弱等功效。1999年,美國科學家發現了瑪卡中含有兩類新的植物活性成分:瑪卡酰胺和瑪卡烯,並確定這兩種物質對平衡人體荷爾蒙分泌有顯著作用,而這被認為是瑪卡有助於改善男性功能的依據之一。

  雲南省農科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副所長劉大會指出,當前不少企業在瑪卡的推廣上過分強調其藥用價值,忽略了它是一種新資源食品,過分誇大其“植物偉哥”的功效,造成對消費者的誤導。

  中國保健協會副秘書長周邦勇表示,瑪卡是一種非常好的保健食品原料,是天然産品,食用安全;相對於人參、田七等植物,瑪卡種植難度低,具有易得性。“但過度、誇大的宣傳只能使瑪卡産業迅速泡沫化,嚴重影響産業的良性、可持續發展,‘透支’這個産業的生命力。

  7月中旬,記者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看到,雖然這兩年瑪卡的價格出現大幅下跌,這裡兜售的瑪卡的粗加工産品價格仍高達8元1克,記者了解到的統貨批發價格也多在每公斤1000元以上。“瑪卡不像人參,要種上幾年才能采收,一年就能收一茬,種植難度也沒那麼大,雖説這比前兩年兩三千元一公斤的價格低了不少,但這個價格不得不説還是有些離譜。”一位搞藥用植物種植的博士認為,瑪卡的市場價格已嚴重偏離了其實際價值。

  事實上,雖然市場看上去仍然火爆,一些嗅覺敏銳的藥農已開始減少種植。在迪慶州香格里拉縣一家名為天麗斯瑪卡種植基地的大牌子下,記者並未看到瑪卡大田,只在離牌子很遠的地方找到了一小塊育苗田,種著像胡蘿蔔一樣的瑪卡小苗。而附近的另一位藥農告訴記者“瑪卡我去年種了20多畝,今年改種附子了,瑪卡這兩年價格不行。”迪慶州德欽縣品吉高原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查卡·提布次裏告訴記者,每年瑪卡上市時,各種沒有前期投入的外地和本地的投機商哄抬價格,造成瑪卡收購環節混亂,導致過熱後的價格下跌和藥農惜售帶來的有價無市。

  種植條件成發展軟肋

  “現在雲南許多低海拔地區都在種瑪卡,要知道,瑪卡在原産地秘魯可是生長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的。許多高原植物之所以有很好的保健功效,與生産環境有關。瑪卡到廣東也能種出來,可功效不一樣。還有,瑪卡雖然沒有連作障礙,但對土地的損耗比較大,種過瑪卡的土地板結十分嚴重。多大面積適合種多少、是不是應該實行輪種休作,目前沒有計算和規劃。”提布次裏的話反映了當前瑪卡産業的另一個軟肋——種植混亂。

  從2002年至今,瑪卡在雲南的發展已逾10年。繼麗江之後,香格里拉、昭通(魯甸、昭陽)、會澤、昆明(祿勸、東川)、劍川等地也紛紛種起了瑪卡。種植面積出現“井噴”。麗江的瑪卡種植面積從2012年的17000多畝增長到現在的20000多畝,曲靖會澤縣瑪卡種植面積更是從2000多畝瘋狂增長到10000多畝,昭通大山包種面積也超過1000多畝。

  劉大會介紹,在高海拔山區種植的瑪卡長得較結實,藥用成份活性高,煮出來後味道有點甜。而在低海拔平原、壩區種植的瑪卡個頭小、容易空心,味道吃起來有些辛辣,在品質上遠不如高海拔地區種植的,且由於溫度高病蟲害也會較重。”

  他特別指出:“目前我國還沒有自育的瑪卡品種,瑪卡品種主要依靠進口,品種退化和種源混亂,降低了瑪卡産量和藥效,給産業下一步發展埋下了隱患。”之前,雲南有從事瑪卡種植、開發、經營的企業大大小小幾十家,但各自為陣,進種渠道五花八門,給大田種植、病蟲害的科學防控、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的推廣等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與種植面積“高歌猛進”不相稱的是,我國瑪卡的深度開發還遠遠不夠。“除了鮮食,瑪卡飲料、瑪卡果汁、瑪卡咖啡等産品國外已開發了很多,國內瑪卡産品種類就相對要單一得多。”周邦勇認為,我國的瑪卡産業還比較低端,賣的是資源而不是産品。

  科學發展是關鍵

  雖然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瑪卡仍具有強大的市場號召力,前景依然無限。雲南省發展生物産業辦公室《關於促進瑪卡産業有序快速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15年,要爭取全省瑪卡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實現加工銷售收入200億元;到2020年,力爭種植面積20萬畝,加工銷售收入500億元。而這個數字是文山三七近年年均銷售收入的5~10倍。

  劉大會認為,要推動瑪卡産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除去科學定位和理性宣傳引導外,首先,要合理規劃適宜種植發展區域,儘量讓瑪卡在最適宜區域集中發展,大力推進規範化生産,力爭種出高品質的瑪卡。科研單位應加大對瑪卡新品種培育及高效繁育技術、標準化的加工技術等方面的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用技術鏈支撐産業鏈,加快推行瑪卡現代化良種繁育基地、規範化種植示範基地和標準化産品加工基地建設,在適宜種植區域把瑪卡作為一個特色産業加快發展。

  其次,要加大新産品開發,注重深加工,進行系列瑪卡功能保健品、飲料、食品的開發,豐富終端産品,滿足不同人群需求。同時,要加強瑪卡莖葉和鬚根等副産物的綜合利用,進行生産畜牧和家禽的飼料添加劑,促進養殖業發展。

  第三,加快産品品質標準體系構建和産品品質溯源體系建設。要加快瑪卡生産的産地環境、農業投入品、生産規範、産品品質、安全限量、檢測方法、包裝標識、儲存運輸在內的農産品品質安全標準體系構建。瑪卡生産龍頭企業要通過“公司+協會+農戶”、“基地+農戶”等形式,從基地選擇和原料選種環節開始推行GAP生産,種植、加工和流通環節實行全程品質監控,同時在産品包裝上張貼産品原料資訊標誌,讓消費者可以通過資訊碼查到瑪卡産品相關污染物殘留、生産基地的品質認證情況,甚至還可以查到具體生産責任人的姓名等資訊,實現瑪卡産品品質可追溯,保證産品品質安全,從而讓消費者放心使用瑪卡産品。

  第四,研究建立適宜於規模化的高效低成本的瑪卡提取分離技術,為新産品開發提供物質基礎;研究建立特有組分對照品製備方法,解決品質控制對照品缺乏的難題;由於不同品種表現出的藥理作用不同,需要研究闡明活性組分與功效之間的關係,為市場推廣和新産品開發提供理論依據;研究建立分級利用瑪卡地下部分和地上莖葉部分的生物煉製技術體系,建立瑪卡資源生物煉製示範生産線,實現資源全利用,達到經濟價值最大化。

  劉大會建議成立中國瑪卡協會(或工作委員會)、國家瑪卡産業化技術聯盟、國家瑪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制定瑪卡種植及品質國家(或行業)標準、瑪卡加工産品的系列國家(或行業)標準,以規範瑪卡種植、加工及産品銷售市場。

  據周邦勇介紹,中國保健協會正在協同有關部門和研究機構,就瑪卡的規範化種植和原料的規範化加工進行研究,希望能形成行業標準乃至上升到國家標準。

  “隨著瑪卡研究的不斷深入,其相關産品國際市場已達300億元以上,秘魯瑪卡資源的不足已成為國際瑪卡産業快速增長的瓶頸。我國已經選育出多個適宜於雲南種植的瑪卡品種,並已成功實現了規模化人工種植,且品質與秘魯瑪卡相近。”劉大會認為,如果能解決瑪卡種植、深加工和市場監管所面臨的問題,利用現代先進技術進一步開發相關醫藥和保健新産品,將使瑪卡産業鏈得到進一步延伸,我國將可能很快形成種植——加工——市場上百億元的瑪卡産業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