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涓涓清水 滋潤百姓心田

  • 發佈時間:2014-08-11 11:32:28  來源:濟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范俐鑫

  編者按

  2012年5月,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部署要求,提高基層黨組織實力和服務群眾的能力,市委決定實施為期3年的“千村(社區)提升”工程,從市和縣(市)區直部門(單位)選派黨員幹部,到貧困村和工作薄弱村(社區)擔任“第一書記”。其中,市直部門單位選派了124名“第一書記”。

  兩年來,“第一書記”以村為家、紮根基層,田間、地頭、農家院成為他們的“辦公室”,農田、大棚、養殖場成為他們的“背景墻”,抓黨建、促發展、謀民生成為他們工作的“主旋律”。他們用真情和汗水,見證著幫扶村日新月異的變化。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讓我們走近“第一書記”,體味“第一書記”紮根沃土的激情奉獻,感受“第一書記”心繫群眾的服務情懷。本報從今天起推出“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系列報道。

  今年夏天,格外乾旱。站在山頭,孔村鎮前大峪村的“第一書記”姜寶蓮心裏卻很寬慰。兩年駐村,打了5眼機井,鋪築6.8公里田間管道。旱情來臨,汩汩清水涌入800多畝田地,滋潤了這座山坡上的村莊,也滋潤了村裏百姓的心田。

  這個夏天,長清區萬德鎮石家屋村也收穫著喜悅。往年這個時候,漫山野草瘋長,擋住了孩子們的上學路,村支書陶廷良不得不拿著鐮刀下山割草。如今,在“第一書記”裴東林的幫助下,村裏終於打通了一條愛心助學路,困擾村民幾十年的難題畫上圓滿句號。

  青山翠柏,甘泉清流,農田盎然。深邃的水井,為大旱乾渴的莊稼迎來生機;敞闊的水泥路,正帶著貧困村人們的希望與夢想,通向遠方……

  這是“第一書記”們交出的基層考卷。

  兩年來,市、縣兩級選派的“第一書記”積極爭取各部門單位從政策上向農村傾斜,主動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像前大峪村、石家屋村這樣的基礎條件落後村越來越“堅實”了。截至目前,共協調投入資金2.4億元,實施土地綜合整治項目53個,新建硬化道路3262千米,綠化道路1629千米,新建橋梁88座,修築堤壩26089米,新建水利項目512個,排水站17個,新打機井395眼……

  源靜則流清,本固則豐茂。只有補齊貧困村基礎設施薄弱這塊短板,才能為民生築牢發展根基。

  一口井、一條路、一間教室、一個養老院,從無到有,點滴積累,“第一書記”們用自己的辛勞與智慧、情感與毅力,給村民們帶來了無限發展的希望。

  踐行群眾路線,就是要在服務群眾上下功夫。群眾最需要什麼,幫扶工作就要從哪開始抓起。

  在裴東林來之前,石家屋村沒有一條像樣的路,村民上山下山用的運輸工具還是扁擔、小推車。近幾年,石家屋村和鄰村裴家園村大力發展果樹種植,形成了700多畝櫻桃、400多畝核桃、100多畝板栗的林果生産區,但由於交通不暢,兩村的種植戶銷售比較難,嚴重影響收入和村民種植的積極性。“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成為村民們最為迫切的一件大事。

  然而,從山腳到達處在半山腰的石家屋村,全長5.4公里的旅遊生産路建起來十分不易。2012年的夏天,村民們經常看到裴東林和兩個村幹部頭戴草帽、挎著水壺、拄著木棍在山上跑來跑去。1個月多的時間,他們走遍了周邊的每一座山、每一條河。經過反覆論證、幾次修改設計方案、積極籌措資金,3個月的時間,一條凝聚全村百姓汗水的旅遊生産路終於通車。路通了,村民們生産生活便利了,貨車卡車進來了,櫻桃也暢銷了,城裏的旅遊大巴也開進了山,村民的腰包開始慢慢鼓了起來。

  “哪的環境好資本就會往哪流動,基礎設施跟上了經濟發展才有條件搞好。”石都村是石家屋村的鄰村,該村村支書王舜平説,以前村民怕林果銷售不出去,現在石家屋村的路修好了,也讓道路兩邊相鄰的村莊受益,種植戶們敢種敢幹了,也肯動腦筋尋思起致富路子。

  心裏裝著百姓,才能真正把幫扶工作落到實處。進村第一天,市政府辦公廳選派濟陽縣回河鎮北張村的徐峰就往村民家裏鑽。這個笑容滿面、滿嘴百姓話的幹部很快就和村民們聊開了。得知幼兒園基礎條件落後,他連夜定計劃、出方案,先後組織協調單位志願者隊伍與村幼兒園結成幫扶對子,募集捐款為幼兒園添置了大型教學器械、黑板、課桌等設備器材。市政府研究室選派商河縣韓廟鎮孫營村的呂劍鋒“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協調資金近150萬元用於道路、排水溝等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市公安局選派平陰縣安城鎮雙井村的曹傳剛,借助中國致公黨濟南市委員會的助學計劃,積極聯繫企業出資,為鎮中學購買了3500余冊課外讀物,建成“同心致福書屋”;齊魯化纖集團派駐長清區歸德鎮宓村的劉忠紅,協調資金增加兩台變壓器,徹底解決了村裏用電緊張的問題;市檔案局選派平陰縣安城鎮冷飯村的李茉莉,協調安裝路燈20盞,把山村的黑夜照亮。

  幹部走訪基層並不是新鮮事,在“第一書記”下村之初,曾有老支書用這樣的話迎接他們:以前也有過來村幫扶的幹部,你要是幹一年,我就等著把你漂漂亮亮地送走就行;你要是真幹上三年,那咱們就一起幹出點名堂吧。老支書和村民們慢慢意識到,“第一書記”們雖然很多是外行人,甚至有的連田間地頭都沒見過,但是他們不是“花拳繡腿”,而是真心想紮下根為村裏辦實事的。

  無論是一口水井,還是一段生産路,背後的艱辛與付出都有説不完道不盡的故事。而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機會總會留給那些不輕言放棄的勇毅者們。

  只要姜寶蓮一齣現,村民們一準會圍上前跟他聊上幾句。這個平陰縣孔村鎮前大峪村的“第一書記”來自市編辦,今年39歲。軍人出身的他自認不怕苦,肯定能擔起基層工作。但沒幾天他就意識到,“做群眾工作,光不怕苦不行,還得有能力、有激情。”

  與“峪”字沾邊,姜寶蓮對村裏的第一印象就是“窮困”,全村680口人僅靠一口機井吃水灌溉。“水是農業生産的命脈,必須趕緊解決!”姜寶蓮放下鋪蓋卷轉頭就開始聯繫打井隊伍。然而,一撥又一撥的打井人爬上山坡後直搖頭:地理條件太差,根本不會打出水來。憑著一股倔勁,姜寶蓮就是不放棄,他又找門路請來專家勘測,終於找到一線希望。打井當天,全村的百姓幾乎都來了,打井鑽頭探下七八十米,汩汩清水流出,姜寶蓮一直揪著的心也松了下來。此後,村裏又陸續打出了4眼機井,甘冽的清水順著管道流進田間,讓800多畝山坡地變成了水澆地。

  “第一書記”給村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是實實在在的。駐村幫扶兩年來,市財政局選派玫瑰鎮彭莊村“第一書記”王大偉,協調資金60萬元,實施小水源地建設及山坡地綜合治理項目;長清區雙泉鎮袁紙坊村的董碩,籌資加強小流域治理,為附近6個村的農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市發改委選派平陰縣安城鎮南欒灣村的李運榮,爭取上級資金300萬元,對安城鎮到南欒灣村新老220國道交界處的道路拓寬、提質、綠化;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派駐平陰縣東阿鎮賈莊村的趙延波,引水上山實現管網覆蓋到地頭;市委市直機關工委派駐平陰縣孔村鎮夥居樓村王亮,爭取農業資金整修生産路、籌建蓄水池、鋪低壓管道擴大水澆地面積;中國電信濟南分公司派駐萬德鎮西房村“第一書記”王晉籌措資金,加固蓄水池、打深水井;中國重汽集團選派長清區歸德鎮山賈村“第一書記”劉立科,協調75萬元資金進行節水灌溉工程,從根本上解決農作物灌溉難題;濟陽縣委組織部選派濟陽縣新市鎮韓坊村“第一書記”胡玉建協調資金60多萬元,將全村1600米道路進行了硬化……

  幫扶工作拉近了“第一書記”與村民的距離,也讓他們對農村有了更深的認識:民生無小事。在濟南聯通公司選派長清區張夏鎮黃草村的李敬看來,再小的事情也得需要實幹,考驗的是毅力與為民情懷。在市城市投融資管理中心選派商河縣孫集鎮後堤村的高傑看來,駐村兩年,從基層幹部和村民身上學到了不少新經驗,讓他能在實踐中運用到新的工作中去。

  駐村幫扶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第一書記”衝在前面真抓實幹,更需要幫扶單位的鼎力支援。

  “要想駐村幫扶出實效,沒有單位作後盾,單靠我一個人的力量遠遠不夠,甚至是不可想像的。”這幾乎是所有“第一書記”的真切感受。鄉村幫扶,每一項工作都涉及很多方面,實際做起來很不易。一盞路燈、一條管道、一口機井,乃至一個路政工程,都需要協調、勘察等多個環節,需要人力的配合、資金的到位、制度的保障。這一切,都離不開幫扶單位的集體力量。

  濟南供電公司與長清區萬德鎮房莊村結對幫扶,在接到駐村幫扶的任務後,單位高度重視,立即成立了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建立完善了分工責任、定期例會、經費保障制度,形成了有效的組織領導和工作推進機制。根據村裏的實際情況,公司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分析討論,研究幫扶思路和措施,立足於“挖窮根”,綜合施策,形成了3年立體幫扶規劃,並根據實際情況對其及時滾動修編。如今,總投資129萬元電網改造升級,為村裏的農、林、牧、副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充沛的電力保障;完成引水工程,從根本上解決了村民的吃水難題;公司捐助32余萬元對學校危房進行整修……

  房莊村的升級改造之路,見證著“第一書記”們的辛苦與雨水,也見證著他們帶給鄉村的新變化。市交通運輸局派駐濟陽縣仁風鎮東街村的楊振鵬,在單位支援下,為村裏修建了1350米的道路;中石化濟南分公司選派長清區雙泉鎮南付村的王從銀,利用公司設備拆除的大量廢舊鋼管,建起了水利灌溉設施;市委老幹部局與平陰縣玫瑰鎮東站村結對幫扶,協助第一書記張相慶爭取資金,加強村農田水利建設;市西城集團選派平陰縣洪范池鎮北崖村的王鵬,在單位支援下硬化生産路、修繕機井、鋪設電纜;市城鄉建設委派駐平陰縣東阿鎮東門村的徐泓兵,借助單位力量籌資100多萬元,整修了村裏的800米道路……

  有了路,農民就有了致富的基礎;有了水,農田就有了灌溉的保障。“第一書記”的到來,不僅帶來了資金,更重要的是,給農村、農民帶來了先進的思路、有效的辦法、美好的夢想以及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福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