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優先是一把最好的鑰匙——南昌棚改如何解開“沒錢”“難遷”困局
- 發佈時間:2014-08-11 11:11:07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南昌8月11日電(記者劉菁、沈洋)盛夏的南昌驕陽似火,但68歲的魏金保每天總要在陽臺上多站一會兒。從陰暗的棚戶區搬進陽光普照的樓房,老魏難掩興奮:“這是享了棚改的福啊!”去年7月以來,南昌啟動了21個棚改“老大難”項目,以民生優先、機制創新為鑰匙破解“沒錢”“難遷”困局,2萬多戶百姓告別了“房屋小半間,抬頭不見天;三世同堂住,睡覺肩靠肩”的生活。
?民生優先促棚改提速
一邊高樓林立,一邊棚戶連片。過去十幾年,南昌市老城區改造滯後於新城區建設,一是“沒錢”二因“難遷”。
青雲譜區十字街是一處典型的棚戶區,白天走路要打手電筒,雨天屋內得撐傘。2000年以來,十字街棚改曾三“啟”三落,次次因資金無著落不了了之。區委書記胡曉海説,不是不想為,實在是難為。十字街棚改后土地出讓收益預計不到20億元,而改造資金需35億元。而區財政去年僅8億元,靠區級財力難以填補資金缺口。
“難遷”同樣制約棚改。萬壽宮棚改啟動了十年一直沒大進展。這裡曾是歷史商業區,8萬多平方米房屋涉及1170多戶,徵遷難度令人望而生畏。
2013年7月,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以改善群眾住房條件作為棚改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南昌市委書記王文濤説:“過去政府更多考慮向土地要財政,依託開發商棚改。開發商與民爭利,動遷成本大的項目難以推動。現在棚改目標變了,實現路徑也變了。由政府主導,優先考慮民生,哪怕是財政貼錢,也不能讓老百姓生活在暗無天日之中。”
在民生優先的理念下,南昌棚改以讓利於民為原則,由政府承擔融資責任,多年停滯不前的項目快速推進。去年下半年以來南昌完成了萬壽宮、十字街等多個棚改“老大難”項目,徵遷房屋370多萬平方米,今年又有450萬平方米的21個棚戶區列入改造計劃。南昌市副市長劉建洋説:“過去一年南昌棚改的面積比以往十年還多!”
?讓利於民破徵遷攔路虎
地處西湖區中心地段的象山南路沿線棚改項目徵遷戶達5890戶,為歷次棚改涉及戶數最多,被稱作南昌史上最難棚改項目。然而徵收令尚未下達,已有六成住戶簽訂預交房協議。到7月15日,徵收決定公佈不到50天,99.65%的住戶簽約交房。萬壽宮棚改項目42天完成房屋徵收、十字街棚改項目38天98%徵遷戶簽約。
西湖區區長梅茂發説,徵遷不再是攔路虎的背後,是實實在在的讓利於民的好政策:由徵遷戶集體自主選擇有資質的評估公司進行徵遷價格評估;政府在評估價基礎上提高20%作為徵遷補償;在規定期限內簽約交房的再加20%的獎勵;被徵遷戶只有一處房産且不足36平方米的,按36平方米予以補償……
不僅在徵遷補償價格上不與民爭利,南昌市還拿出具有發展潛力的重點地塊為徵遷戶建設安置小區。南昌市九龍湖是依高鐵新站和地鐵興起的新區,安置小區就坐落在這裡,周邊配套學校、醫院、商場。南浦路興隆巷徵遷戶羅明一家到實地一看,便決定到這裡安居。
在南昌,棚改是眼下群眾工作的重點。西湖區區委書記周林説,全區抽調兩千名幹部為象山南路棚改徵遷戶提供“保姆式”服務,幫助他們尋房源、找店面、解決就業。
?創新融資解“沒錢”瓶頸
據初步測算,南昌五年內完成1439萬平方米的棚改任務前期需投資1300億元,扣除國家政策資金和土地出讓收入,還有300億元資金缺口。
“沒錢”的瓶頸怎麼打破?“我們重構了頂層設計,將原來分散在各個區的棚改資金全部封閉放在市土地儲備中心的賬戶上,全市統籌棚改的收支平衡。”王文濤介紹説,為了讓市、區兩級拋開短期收支不平衡的顧慮推進棚改,南昌設計了“單個地塊不能平衡其他地塊綜合平衡、區內不能平衡全市平衡、近期不能平衡遠期平衡”的棚改方案。
以十字街棚改為例,15億元的資金缺口由南昌市從封閉運作的棚改資金先行支付,但將來要優先從青雲譜區有收益的棚改地塊土地出讓金中扣除。而萬壽宮棚改項目的資金缺口,主要靠改造為商業街區後的稅收彌補。
推進棚改資金多元化也是南昌市的改革重點,南昌明確了“1+6+X”的棚改融資模式:1代表市土地儲備中心;6是6家市屬國有投融資平臺,參與與市政、地鐵建設相關的棚改項目出資;X即社會資本,在確保控規和業態的前提下,對收支能夠平衡的棚改項目規範條件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目前南昌多個棚改項目引入社會資本。上海綠地集團從海外融資100億元設立江西省棚改基金,今年已簽約向象山南路棚改項目投入10億元。
徵遷戶龔為群説,政府沒讓我們吃虧,我們也不給政府添麻煩,南昌更美是所有南昌人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