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3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分析師35倍PE薦股老外質疑其沒常識

  • 發佈時間:2014-08-11 08:54:46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1世紀

  滬港通熱潮下,國內某券商分析師吳昊(化名)前段時間到中國香港、新加波、中國台灣跑了一圈,了解外資的投資邏輯和選股偏好,不料,這一圈走訪卻徹底顛覆了他多年的研究經驗。

  一個讓他印象深刻的細節是,吳昊向某家外資機構推薦了一隻基本面不錯的新經濟類股票,估值是35倍PE。老外一聽市盈率是35倍,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是:“你有常識嗎?你工作幾年了?”伴隨著這句質疑,老外臉上還隱隱流露出的潛臺詞是“35倍市盈率買一隻股票,簡直是瘋了”。這讓吳昊感到自己的研究水準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戰。

  隨後與多家外資機構接觸中,吳昊發現國際機構普遍對估值有著嚴苛的要求,一旦市盈率超過30倍,已是難以接受。“如果是在內地,你向機構推薦一隻10倍市盈率的股票,機構肯定會質疑你有沒有常識。”事後回想當時的一幕,吳昊感慨,海外與國內機構的選股偏好真是有著天壤之別。

  除了要求低估值外,吳昊發現外資對上市公司的市值規模亦有自己的標準。他們傾向於投資大股票,市值規模要達到20億美元以上。“這並不是説老外覺得小股票不好,而是沒有時間和精力來覆蓋一堆小股票。”吳昊説,海外近1000億人民幣規模的共同基金,只有6位基金經理管理。但這只基金的投向是31個市場,並非僅僅只是A股。

  吳昊了解到,滬港通開通初期,海外機構不會在單只基金內大比例配置A股。這意味著A股市場的投資對基金凈值的貢獻並不大。因此,對老外而言最重要的是防範風險。除市盈率、市值規模外,外資機構尤為關注公司治理。“老外不能接受有內幕交易資訊的投資標的,即使是採用市值管理模式的公司,一樣要規避。”吳昊説,一旦投資的上市公司高層出事,老外覺得很難向持有人解釋。

  事實上,外資對風險的關注亦體現在對上市公司財報“三張表”的關注點上。“內地機構更看重利潤表,不在乎負債率有多高。但老外認為高負債率代表高風險,更看重現金錶和資産負債表。”吳昊説,老外選股要求投資的標的必須有三年以上正的現金流。

  與內地機構投資行為不同的又一個細節是,海外機構並不喜歡一隻股票買入後大幅上漲。“有些産品的契約寫明每年換手率不能超過20%。這意味著平均一隻股票的持有期限是四至五年。”吳昊説,若是一隻股票買入快速上漲,估值超過他們的承受範圍,但又不能賣,基金經理會覺得很苦惱。與此相比,內地很多公募基金一年的換手率達到400%以上。從這個緯度看,吳昊認為,外資機構投資一隻股票的時間會比較長。

  低市盈率、大市值、高分紅率、低負債,這些指標表明老外的選股標準和偏好與內地機構有著巨大的差異。吳昊認為,這種差別的存在,一方面在於兩地市場的無風險利率不同,海外的融資成本遠低於內地的融資水準。另一個因素則是市場成熟度不一樣。“海外機構的期望值非常低,他們對投資回報的預期是每年4%~5%。”吳昊説,如果有兩隻股票給國際機構選擇:一隻是半年會漲50%,但隨後股價會打回原型;另一隻是能在三年以上時間持續每年獲得5%以上的回報。吳昊相信,外資的選擇肯定是後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