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盤歇腳三大表現出人意料 A股強勢格局料難逆轉

  • 發佈時間:2014-08-11 08:43:4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反彈邏輯未變 “雙輪驅動”或現

   A股強勢格局難逆轉

  本報記者 徐偉平

  經歷了7月下旬的一波快速反彈,近期大盤轉“漲”為“震”,再度進入震蕩市。眼下大盤歇腳卻有頗多出人意料的表現:一是高估值和低增速業績重壓下的小盤成長股再度登臺唱戲;二是鋼鐵板塊再現大漲,市場不懼“鋼鐵魔咒”;三是資金面寬鬆,成交量反而下降。分析人士指出,上述現象一度讓部分投資者擔憂本輪反彈的空間,不過短期支撐市場反彈的邏輯並未發生變化,市場強勢格局有望延續。但此前的“單騎闖關”可能轉變為藍籌股與成長股的“雙輪驅動”。如果這一轉變得以實現,市場向上突破的力度和高度都會提升。

  大盤震蕩 小盤成長股重裝上陣

  7月下旬,在權重股的帶動下,大盤開啟了一波強勢反彈,不過伴隨著藍籌股獲利回吐,大盤8月以來漲勢放緩,開始高位震蕩。滬綜指圍繞2200點附近震蕩,而深成指也在8000點附近開啟震蕩之旅。滬綜指上周累計上漲0.42%,報收于2194.43點;深成指累計上漲0.06%,報收于7885.33點。

  不過,出乎意料的是,本輪市場步入震蕩期反而為成長股的復蘇提供了沃土。考慮到創業板目前的市盈率依然維持在60倍附近,部分個股的估值更是超過了100倍,小盤股高估值的壓力揮之不去。在高估值下,其業績成色較為平淡,中報業績增速較一季報明顯回落。高估值和業績兌現的壓力依然是壓在小盤成長股身上的兩座大山,7月初的大幅調整,正是由於這兩方的因素。本週以小盤成長股為代表的創業板指數震蕩攀升,累計上漲3.88%,再度站上半年線。經歷了7月初的快速下跌,前期“失意”的成長股再度登臺“唱戲”,這讓部分投資者頗感意外。

  分析人士指出,誠然業績壓力和高估值的壓力限制了小盤股的反彈空間,但短期一些利於小盤股反彈的積極因素顯現,促成了小盤股的階段性反彈。一方面,近期政策風開始轉而吹向新興産業板塊,市場對成長股的預期再升溫。國家發改委網站近日發佈的經濟形勢解讀文章中提出,下一步發改委將會同相關部門,重點圍繞制約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完善産業宏觀發展環境,抓緊在雲計算、物聯網、生物、電子商務等關鍵領域研究出臺一批重大産業政策。考慮到此前無論是地方放鬆樓市限購,還是滬港通步入快車道,政策主要集中在藍籌板塊,此次政策風吹向新興産業,市場對成長股預期再度升溫。

  另一方面,市場震蕩企穩後,題材熱點開始輪動,小盤股借機發力。7月份,以國資改革為主線的主題投資興起,題材熱點主要集中在週期股,不過近期熱點題材出現遷徙,網際網路金融、移動支付、雲計算等概念開始活躍起來。大盤震蕩企穩後,投資者情緒逐漸好轉,市值較小、富有題材的成長股自然獲得了登臺“唱戲”的機會。

  鋼鐵拉升 大盤依然走強

  近年來,市場一直有“鋼鐵魔咒”之説,即但凡鋼鐵板塊強勢上漲,往往是大盤大跌的前奏。這主要是因為,2008年以來鋼鐵板塊一直是市場中最弱的品種,往往其他板塊已完成輪漲,資金才去拉鋼鐵,這往往是一波行情的尾聲。

  此前有機構曾對此做過統計,2011年4月21日,鋼鐵板塊大幅上漲,而大盤卻震蕩回調,隨後連續下挫近一年時間,最終在2012年1月6日運作至2132點後逐步企穩;2012年10月25日鋼鐵板塊連續兩日快速拉升,但股指卻在25日開始下挫,隨後股指在1個多月時間裏,大幅下挫7%,創出1949點的低點;2013年6月19日A股大跌創1849點前夕,午後鋼鐵板塊突然活躍,最終成為兩市僅有的上漲板塊,隨後股指經歷慘痛下跌,短短4個交易日,滬指最大跌幅超過11%。

  本週四,鋼鐵板塊盤中再度快速拉升,滬深兩市集體下跌,市場一度擔憂“鋼鐵魔咒”來臨,再度開啟回調之旅。不過,時隔一個交易日,市場再度走強,大盤重拾升勢,小盤成長股更是表現活躍,體現出“臨危不懼”的特徵。

  多數機構人士表示,鋼鐵板塊並不是最近才出現上漲,早在6月26日,鋼鐵板塊已經突破盤整,強勢上漲,期間中信鋼鐵指數已累計上漲20.60%,與此前鋼鐵股單個交易日的突然拉漲不同。此外,鋼鐵出口持續回升逐步得到驗證,這與短期庫存週期向上很可能産生共振,從而推動行業盈利向高彈性、可持續的方向改善,基本面短暫改善也助推了鋼鐵股的反彈。由此來看,投資者對鋼鐵股的上漲不必過於擔心,市場臨危不懼其實更是短期強勢特徵的表現。

  資金寬裕 成交量不升反降

  回顧8月以來市場資金利率的整體運作狀況,銀行間市場資金價格整體震蕩下行的特徵不斷凸顯,主流7天期回購利率均出現不同程度走弱。目前市場主流觀點均認為,8月份市場資金面有望進一步寬鬆,資金價格中樞或小幅下移。在新債供應環比7月有望明顯回落、新股申購和財稅繳款等資金需求擾動壓力下降的背景下,市場流動性將實現“暖平衡”。資金面狀況預計好于7月。

  值得注意的是,資金面的寬鬆並未反映在市場的成交量上。以滬市單日成交量來看,此前滬綜指大舉上攻時,成交額連續放大,最高攀升至1804.14億元。上周滬市成交量出現明顯回落,普遍維持在1400億元左右,週五更是降至1097.29億元。

  7月資金面寬鬆是大盤能夠突破平臺盤整的一個重要因素。8月以來,資金面繼續改善,市場成交量卻未能放大,這明顯與市場的預期相背。部分投資者認為缺乏量能配合,反彈將戛然而止。不過,市場人士指出,投資者對此不必太過擔憂,一方面,7月底,新股申購資金回流市場造成了場內成交量快速放大,短期增量資金比上周集中;另一方面,金融、地産等權重股大幅抬升後,資金短期獲利了結傾向漸強,部分資金從權重板塊中流出,成交量自然會有回落。但市場震蕩期間成交量水準依然高於啟動前的水準,個股活躍度較高。震蕩蓄勢,拋下不堅定的籌碼後,滬深兩市仍有望延續升勢,繼續向上拓展空間。

  反彈料延續 “雙輪驅動”或現

  上述出人意料的市場現象一度讓部分投資者擔憂本輪反彈的空間,從目前來看,短期支撐市場反彈的邏輯並未發生轉變,市場強勢格局有望延續,只不過可能由此前的“單騎闖關”轉為“雙輪驅動”。

  一方面,7月匯豐PMI、中採PMI繼續回升,需求和生産均快速增長,訂單、庫存、採購量等指數悉數上升,表明經濟增長企穩態勢已確認,經濟基本面短期修復難被證偽,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強勢;另一方面,央行公佈的《2014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將通過增加供給和競爭改善金融服務,提高金融運作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多措並舉,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隨著資金利率和無風險收益率的下行,A股的吸引力將凸顯,此前QFII掃貨,外資大舉加倉A股顯示多方活水開始流入市場。

  分析人士認為,從本輪反彈的節奏看,大盤可能呈現出“上升、盤整、再上升”的過程,目前處於上升後的整固階段,後續拉升的可能性較大。但由於前期市場漲幅較大,漲勢較猛,短期震蕩整固的時間可能較長。值得注意的是,小盤股的復蘇不僅為市場活躍了市場的人氣,重新激發了賺錢效應,更重要的是讓投資者看到A股出現“雙輪驅動”的可能。如果大小盤股能雙雙發力,藍籌與成長共舞,那麼市場向上突破的力度和高度都有望提高。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