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走的程式一步也不能少
- 發佈時間:2014-08-11 04:31:40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蔡茂楷
2011年,剛聽説要對自家耕種了十幾年的地重新測量登記時,賴傳坤一時想不明白,是要重新分地?還是又要開始徵收“統購糧”?賴傳坤一家7口人,只有4畝多的地,地裏的收入在他的家庭收入中佔的份額並不大。但是一涉及到地,他就特別認真,在他心裏,那4畝多地是一條心理底線,是基本生活保障,是他的“命根子”,馬虎不得。
賴傳坤是福建省漳平市雙洋鎮一個普通村民,雙洋鎮是蘇區,1999年第二輪土地承包時,全鎮12個行政村、77個村民小組、2530戶1.1萬村民簽訂土地承包面積1.3萬畝。根據農業部部署,2011年,雙洋鎮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成為福建開展此項工作的第一個試點鎮。
“確權登記涉及每個農戶的切身利益,要有週密的工作方案,做到該走的程式一步不少,該做的環節一個不漏,該有的證據一份不缺。”漳平市委書記賴招源説。
為打消賴傳坤們的顧慮,鎮裏開展了力度空前的宣傳工作。一方面,邀請專家就試點工作應把握的原則和相關法規政策對市鄉農經幹部、業務骨幹、鄉鎮村主要負責同志進行講解,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然後進村入戶向農戶講解。另一方面,通過廣播、電視、公開欄等途徑宣講《給農戶一封公開信》,解開農戶的心理疙瘩,讓農戶吃上定心丸。
“我們為確權登記制定了一整套嚴密的程式,共有九個步驟。”漳平市農業局經管站站長廖玉春説,一是家庭成員推選本戶代表。二是鎮村幹部、村民小組長、分片入戶調查。三是委託專業測繪公司進行全野外實地測量。
四是對測繪地籍草圖在村組進行公示。五是由軟體公司對地籍數據進行處理,製作電子地籍圖。六是公示無異議後,發包方與承包方簽訂合同。七是市農業局對逐級提交的確權申請進行審核。八是頒發證書。九是資料歸檔。
“雖然宣傳到位,實施步驟嚴密,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會遇見很多意想不到難題。”雙洋鎮鎮長朱華毅説。雙洋鎮將主要難題歸結為六大類:已流轉或地塊界限消失的承包地;農戶開墾的荒地和復耕的土地;改變用途的承包地;“五保”老人的承包地;共有人登記問題;二輪延包遺留的問題。對每一個難題,在堅持依法依規、民主協商、先解決爭議再確權的原則下,都相對靈活地制定了處置辦法。
宣傳到位,措施得力,打開心結的村民從無所謂測不測量,逐漸向主動要求測量轉變。對此,東陽村黨支部書記林春華最有體會。有一個村民小組,23畝山垅田因為交通不便,耕作經濟效益不明顯,第一次測量時,因為村民消極,未能測量。等到第二次測量時,看到其他村民明晰的承包權,他們開始主動要求測量確權,將幾戶農戶的承包面積、位置作了明確的標注,解決了他們的一個心病。“現在,哪怕有非常小的一塊地漏測,村民也會著急地主動要求補測。”
兩年左右的時間裏,雙洋鎮共測量地塊11488宗,面積15919畝,比二輪承包面積增加2992畝,約23%。“第二輪承包時,承包地面積有的用竹竿丈量,有的以糧食産量約計,有的以耕牛一天犁地面積約計,不大準確。”談及重新測量的好處,副鎮長黃盛江認為,“一是農民承包地面積多少,位置在哪,一清二楚,減少了很多糾紛;二是精準的數字,也方便了管理。”他舉了個例子,農戶種植烤煙35畝以上的,每畝補助100元,60~100畝的,每補150元。過去,每到發放補貼時,核算種植面積讓鎮、村幹部頭疼不已。“現在好了,只要一看資料,種多少面積,種在哪,一目了然,誰也沒話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