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前7月我國穀物進口同比增8成

  • 發佈時間:2014-08-09 03:34:38  來源:成都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昨日,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我國累計進口穀物和穀物粉1134萬噸,較去年同期增80.7%。統計還顯示,今年7月份,我國進口穀物和穀物粉156萬噸,比上月多增26萬噸。

  今年以來,我國穀物進口特別是小麥進口明顯提速,根據農業部提供的數據,上半年我國小麥進口增長超過80%。相比而言,去年全年我國小麥進口微增不到5%。

  問1 “洋糧食”進口增長原因何在?

  “國際市場價格大大低於國內市場價格,這是我國穀物進口大幅增長的一大主要原因。”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説。

  以小麥為例,去年11月以來,小麥國內市場價格連續9個月高於進口到岸稅後價格。上個月美國墨西哥灣硬紅冬麥到岸稅後價約每斤1.35元,比我國國內優質麥銷區價低0.12元,每斤小麥要便宜0.1元多。

  “除了國內外糧價倒挂因素之外,品種調劑方面的需求增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指出,隨著國人生活水準的提高,近年來從國外適量進口“強筋、弱筋”小麥來滿足加工麵包、蛋糕和高品質食品的需求明顯高漲。

  問2 “洋糧食”進口影響幾何?

  “雖然今年小麥等穀物的進口增長比較快,但就整體而言,我國主糧的進口量並不高,目前主糧進口占國內糧食産量的比重還不到3%。”程國強以歷史上糧食進口量最多的2012年為例介紹,當年大米、小麥、玉米、大麥四種穀物共計進口1360萬噸,雖然比上年激增157%,但從比例上看,也僅相當於當年國內穀物産量的2.6%。

  在李國祥看來,目前我國糧食已保持“十連豐”態勢,生産能力在不斷增強,這是糧食市場穩定供應的基石。

  問3 糧食價格倒挂如何解決?

  國內外差價倒挂現象需要引起重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指出,解決國內外糧食價格的倒挂,要通過推動農業生産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進步、農業經營規模擴大等方式,盡可能放緩國內農業生産成本的上漲速度,保持國內稻穀和小麥生産的比較優勢。

  專家們建議,當前關鍵是理順糧食價格形成機制,現階段應繼續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積極探索形成農業補貼同糧食生産掛鉤機制,推進農産品目標價格改革,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

  ○透視

  我國糧食進口呈“N”形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糧食進口經歷了先增長、後下降、再增長的階段,大體呈“N”形趨勢。

  1978至1996年期間,我國穀物(包括小麥、稻穀、玉米、高粱、大麥等,其中小麥、稻穀、玉米為主糧)年均進口1000萬噸以上,最主要的進口産品為小麥,其中1989年小麥進口1500萬噸,佔當年我國小麥産量的1/6。

  1996年我國開放大豆市場,大豆進口逐年增加,在一系列糧食政策激勵和技術進步促進下,國內種植業資源向糧食生産轉移,國內糧食生産能力迅速提高,外國糧食的進口量開始持續下降。

  2010年以來,國內畜牧業及相關糧食深加工産業的快速發展,玉米(及下游深加工産品)進口陡增,帶動我國糧食進口再度提升。

  2013年和2012年,由於品種調劑的需要,我國分別進口穀物和穀物粉1458萬噸和1393萬噸,分別比上一年增4.7%和156.7%;進口大豆6338萬噸和5838萬噸,分別比上一年增8.6%和11.2%。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