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聚美”成“聚假”
- 發佈時間:2014-08-08 22: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8月8日訊(記者 孫璇)近日有媒體報道稱,聚美優品等電商平臺所售奢侈品中,不少名為從海外供貨商採購的正品,實為一些國內小型貿易公司提供的假貨。京東、亞馬遜等知名電商平臺也牽涉其中。
近幾年,國內電商平臺規模不斷擴大,“假貨們”似乎也搭上了便車,一些匯聚“美貨”的電商變成了“聚假”的平臺。對大型B2C電商平臺來説,第三方商家歷來是管理控制薄弱、假貨易生環節。資質審查不健全、投訴機制不完善、與第三方商家利益捆綁、品牌意識淡漠等都是造成亂象的原因。
例如,很多電商對産品供應商的專業評估與考核不夠嚴格,通常只需一款商品檢測證明,就向其發放“通關卡”。而當消費者撥打電商客服電話進行假貨投訴時,很多都會被轉接至假貨供應商處理。另外,假貨可以提供更低的折扣,有助於電商平臺製造短時流量和爆棚的交易量,第三方賣家與平臺之間還存在抽成協議。如此一來,電商網站對第三方賣家的管控難免“睜只眼、閉只眼”。
一些電商平臺缺乏品牌意識和誠信意識,“知假售假”、“縱容售假”的行為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最終也會慢慢蠶食消費者對其品牌的信任。商業活動誠信立本,對於電商更是如此。聚集了大量光環的聚美優品、京東等電商,更要愛惜品牌,講究商業誠信。
廣大電商平臺應對照此類事件,制定更加嚴格的內部管控流程,才能保住招牌。首先,電商平臺要嚴格資質審查,建立標準的供應鏈體系,對包括産品授權在內的一系列資質嚴格把關,做到“嚴進”;其次,電商平臺要加強商家及産品的全流程監督,保持對商家及所售産品的經常性監控,做到“全管”;第三,建立透明的供應商名錄及黑名單,一旦發現供應商存在售假問題,立即予以清理,並將售假情況處罰等資訊,及時動態告知消費者;第四,電商平臺要提供可靠的投訴渠道,讓消費者投訴有門。
前不久,商務部表示將建立電子商務企業基礎數據庫和網路商品交易信用檔案,完善信用評價體系和信用資訊披露制度。相信隨著制度的完善,加上電商企業對售假事件的反思,電商們會踏上健康發展之路,贏得名副其實的“聚美”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