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掘金矽谷,幾家歡喜幾家愁

  • 發佈時間:2014-08-08 11:30:5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矽谷驛站

  幾乎每天都有創業公司倒閉、清算,其數量規模之大你也許還沒有意識到。

  那麼多的初創公司都曾充滿了創業激情,而且獲得了資本熱捧。但事實往往是,它們中的大部分在最後一輪融資之後的20個月就“灰飛煙滅”了。

  時至今日,我們很少聽到創業公司資金耗盡那些日子的奮鬥故事。顯然,投資機構不會把它們投資組合中在生死邊緣掙扎的企業經常挂在“嘴邊”。人們只可能從公司極少數創始人的部落格上發現“蛛絲馬跡”。

  相反,只是那些存活下來的創業成功者最終得到了人們的關注:WhatsApp公司被Facebook用19億美金收購,Snapchat公司在幾輪融資後,市值最終上升到幾十億美元。回想起來,這些成功給創業企業罩上了一個耀眼的光環。似乎預示著,即使再艱難,最終都會“不可避免”地找到“難以置信”的出路。

  然而,《此路不通》的作者Gideon Lewis-Kraus對創業企業的矽谷掘金之路並不持樂觀態度。

  儘管Lewis-Kraus是一位生活在紐約的作家,但是他的工作一直是與初創企業打交道。在Lewis-Kraus看來,很多創業者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並且過於樂觀,其結果是,他們認為只要足夠勤奮和聰明就能夠創業成功。

  其實,《此路不通》不是一部紀錄創業失敗史的著作。Lewis-Kraus在書中寫了Boomtrain公司(一家在三藩的初創企業,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網路交流平臺)兩個創始人的故事。一開始,他們在一個企業孵化器中創辦了Boomtrain,並且獲得了一些啟動資金,但是沒多久公司的流動資金就幾乎耗盡。

  Boomtrain公司的創業故事告訴我們,在下一輪融資成功以前,創業者是否具備能夠經受得住“過山車”般衝擊力的身心打擊,是確保創業企業生存的關鍵所在。(在故事結尾,Boomtrain公司最終獲得了2百萬美元的新一輪融資而得以存活。)

  現在,很多人陸續涌入矽谷,試圖把他們的想法在這裡變成一個初創企業。實際上,成為一個創業家已經被很多年輕人視為一個非常合乎邏輯的職業選擇,Lewis-Kraus説,這就像按照常規選擇了一個職業一樣——在很多年輕人看來,創業就如同是當了一名律師或會計師。

  但事實上,創業並不僅是一份工作而已。Steve Blank是一位曾多次創業,目前在斯坦福、伯克利和哥倫比亞大學任教的創業家。他認為,創業者更像是一位藝術家。

  “在創業熱情的引領下,創業者們白手起家,不斷創新。” Steve Blank説,“如果創業者失去了創新精神,他們將很難從失敗的沮喪中重新站立起來。”

  理論上講,不能説哪一個時間就是創業的最佳時機。但是在矽谷,有一個創業黃金法則。與其他地方相比,矽谷素來有“寬容失敗”的傳統。矽谷對創業失敗的容忍,體現在相對客觀的指責——創業者執行了失敗的商業計劃,而不是把創業者“一棒打死”。一直以來,創業者和初創企業從矽谷“寬容失敗”的創業文化中受益良多。

  儘管如此,創業大多是悲劇收場。一項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調查顯示,從獲得最後一輪風險投資的時間算起,71%的創業企業的存活期都沒有超過20個月。(文/楊靖 編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