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精準發力是最優選項

  • 發佈時間:2014-08-08 04:59:1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在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適度預調微調,在堅持區間調控的前提下更加重視定向調控,即“既要冷靜觀察、保持定力,又要未雨綢繆、主動作為”。

  □ 找準並鎖定激發活力、補短板、強基礎的“靶心”,向改革要動力,向結構調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潛力,才能推動深化改革和轉型升級互促共進。

  6月16日起,中國人民銀行對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這是不到兩個月內的第二次定向降準。今年上半年,伴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社會上關於全面降準、降息的預期一度升溫,取消銀行存貸比限制的呼聲也時有所聞。但隨著央行兩度實施“定向降準”,以及銀監會對商業銀行存貸比計算口徑進行調整,結構性寬鬆的“局部降雨”平息了“大水漫灌”的擔心。

  盤點今年上半年出臺的諸多政策措施,“定向”、“精準”成為宏觀調控的新取向,“調控創新”成為經濟發展的新亮點。結構性減稅、定向降準、因地制宜的區域發展戰略,“量身定制”的産業指導意見,不僅表明瞭中央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決心,也體現出政府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的積極變化:在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適度預調微調,在堅持區間調控的前提下更加重視定向調控,即“既要冷靜觀察、保持定力,又要未雨綢繆、主動作為”。

  精準發力,是立足當下的選擇。今年上半年,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通過宏觀調控熨平經濟波動的任務依然繁重。但在面臨週期性困難的同時,各種累積的結構性矛盾開始凸顯並相互交織,增加了政策抉擇的難度。比如財政增收困難和投資邊際收益率下降,對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形成制約;廣義貨幣餘額居高不下,與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現象並存,全面降息、降準等普惠式的貨幣寬鬆難以施展。這些結構性問題,只能以結構性思路來求解。

  精準發力,也是著眼長遠的戰略。諸多跡象表明,我國經濟增長正在步入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在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等傳統的政策目標之外,必須協同考慮促改革、調結構等長期目標,力爭做到既穩增長又調結構,既利當前又惠長遠。如果猛踩油門,實施大規模刺激,固然會換來一時的經濟提速,但今天的“墊腳石”,很可能會成為明天的“絆腳石”。在這方面我們已經有深刻的教訓。“我們不會為經濟一時波動而採取短期的強刺激政策”,這是共識,也是出發點。在保持定力的同時主動作為,在統籌施策的前提下精準發力,是唯一的選擇。

  精準發力的“靶心”,鎖定在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從穩定外貿出口,到促進生産性服務業發展;從力挺“小微”、“三農”,到支援新能源産業崛起;從加強保障房建設力度,到加快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這些被稱為“噴灌”甚至“滴灌”的政策“微刺激”,釋放出巨大的乘數效應:在經濟保持合理增速的同時,物價水準保持平穩,就業形勢較好,民生繼續改善。

  點面結合、動靜結合,“調控創新”體現出高超的技巧。有人將新一輪宏觀調控喻為“中醫”:既通過總量調控應對週期性調整,解決經濟發展中共性問題,又通過區間調控、定向調控應對結構性變化,找準關鍵領域的“命脈”綜合施策,點中薄弱環節的“穴位”精準發力。

  在紛繁複雜的局勢下保持定力、深處著力並非易事,既需要“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的大智慧;精準發力則如庖丁解牛,需要“以無厚入有間”的應手政策工具,需要“批大郤,導大窾”的嫺熟操控手法。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尤其需要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培育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針對經濟運作中的突出問題,更加注重定向調控,有效實施一些兼顧當前和長遠的政策措施”。這意味著精準發力,也將成為政府“有形之手”發揮作用的“新常態”。找準並鎖定激發活力、補短板、強基礎的“靶心”,向改革要動力,向結構調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潛力,才能推動深化改革和轉型升級互促共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