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術不端要“零容忍”,對學者擔負壓力是否也應關注
- 發佈時間:2014-08-08 04:33:43 來源:文匯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導師笹井芳樹自殺身亡後的這些天,小保方晴子再次成為全球生命科學界最受關注的人。這位年僅31歲、清秀可愛的日本女科學家此前因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被譽為“超越諾獎”的論文,而轟動了整個生命科學界。緊接著,她的成果又受到廣泛質疑,她所供職的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和《自然》雜誌都已著手進行調查。
造假,還是隱藏技術秘密?
小保方的成果,簡直就如發現了一眼細胞的“青春泉”:已成熟分化了的體細胞,在她配製的弱酸溶液中“洗澡”,就會讓DNA重新編程,變回“初生狀態”——幹細胞,能繼續分化成各種具有不同功能的細胞。
今年1月30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報道了這項成果,在全球生命科學界引起轟動。因為繞開倫理障礙,不從胚胎獲取幹細胞,且可避免致癌風險,是全球生命科學家所夢寐以求的。小保方晴子的方法只是通過外界刺激,即改變培養液的酸鹼度,細胞就自己變回去了。這不僅安全,成功率還高達7-9%。實驗週期縮短了一半不説,還能長出胎盤——這是以往無人能做到的。這種被稱為“刺激觸發採集多能性細胞”(STAP)一問世,許多同行實驗室就立刻開始重復實驗,可至今無人重復出結果。據《自然》調查,有10位傑出的幹細胞學家表示無法重復小保方的結果。
可為小保方實驗拍照的若山照彥卻稱,他和學生曾在小保方的指導下,成功重復了實驗,可離開後,就沒做成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和細胞所研究員李勁松告訴記者,這個看似簡單的實驗,其實涉及複雜的技術細節,能夠做成的實驗室會擁有許多“技術秘密”。要重復這些實驗,需要不斷調整實驗條件,找到最適合實驗室的技術方案。同時,網上有人指出小保方的論文中圖片有問題。不過,有專家表示,從目前所見的圖片來看,似乎並沒有特別嚴重的造假問題。李勁松認為,從理性角度出發,小保方應該不會造假,因為如此重量級成果,必然會被同行置於放大鏡下仔細檢驗,一旦出問題,她的整個科研生涯就毀了。
科學界“質疑”本屬常態
自這篇論文發表以來,小保方晴子承受了來自媒體的巨大壓力:先是一夜成名,日本媒體深挖與她生活、工作相關的各種細節,以致她不得不在研究所官網上發表聲明,希望媒體不要過度報道,干擾到她的團隊的正常工作。緊接著,她又遭全球同行質疑,要求她公開實驗細節的呼聲不斷高漲,她再次陷入媒體圍觀中。
蘇州大學教授時玉舫認為,每項重要科學發現都必然會經歷這個過程,認真接受同行檢視,才能讓成果站穩腳跟。“質疑”在科學界本屬常態,是推進科學發現更接近真理的重要手段,公眾實在無需一聽到“質疑”,就先為某位科學家打上道德標簽。
隨著事件發展,《自然》和《科學》分別對這一事件進行了追蹤報道。4月1日,理化學研究所調查委員會得出結論認為小保方有學術不端,但小保方始終堅持認為結果真實。但論文作者之一若山照彥提出,論文中存在致命錯誤,單方面要求撤回論文,這將該事件再次推向新高潮。
今年6月3日,《自然》發佈消息,指出先前所發表的兩篇STAP論文中存在諸多錯誤,將論文撤銷。就在論文撤銷約一週後,理化所傳出消息,一個獨立於理化學研究所的調查委員會對小保方晴子STAP論文的兩位指導者進行懲罰,要求他們辭職,因為二人在STAP細胞事件中,負有不可推脫的責任,其中一位就是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發生與再生科學綜合研究中心的幹細胞學者笹井芳樹。調查委員會認為,學術腐敗可能已經深入發育生物學中心內部,要進行徹底審查,必要時可能重組整個中心。
第二軍醫大學教授孫學軍在評論此事時説:“名譽就是科學家的職業生命,一旦丟失,永遠無法挽回。”然而,笹井芳樹自殺身亡,也令人深思:對學術不端固然要堅持“零容忍”,可對於學者身上所擔負的壓力,是否也應有所關注——畢竟學術生命可以結束,人的生命道路還可以延伸向別處。
本報記者許琦敏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