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經濟須加速“存量”改革
- 發佈時間:2014-08-08 00:30:57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前些年,我們有個經驗之談,就是要“保8”,因為大家擔心經濟增速“破8”後會引發大面積失業,進而影響經濟穩定和社會穩定。可後來發現,G D P“破8”甚至跌破7.5,不僅沒有出現大面積的失業問題,勞動力成本反而不斷上漲。G D P增速到底多少合適?如果還從“增量”的角度來理解,這個問題估計很難有一個答案。
回想過去中國經濟處於高速增長狀態的時候,我們擔心通貨膨脹,擔心貿易順差太大,擔心投資增速過快導致經濟結構性失衡等等。再看看現在,就業形勢良好,出口雖然下降但還是存在貿易順差,2%至3%的物價上漲也比較溫和,百分之十幾的消費增長雖説比前幾年有所放緩,但放在世界範圍內來看仍屬佼佼者。按理説,就業、物價、居民收入、進出口、消費都不錯,這其實是以前我們一直追求的經濟平衡呀。可為什麼投資增速降了點,G D P增速降了點,我們就又開始害怕了呢?
更何況,在那些“降”的數據背後,我們也看到了中國經濟結構在向好的方向轉變。以財政部剛剛公佈的1月至6月稅收數據為例,雖然採礦業、黑色金屬冶煉、有色金屬冶煉、紡織服裝業稅收收入同比分別下降19.5%、13.5%、3.3%和0.7%,煤炭、原油、鋼坯鋼材和有色金屬等行業的企業所得稅同比下降48 .3%、29 .6%、15.7%和7.7%,但金融、商業服務、網際網路、電腦、通訊等高端行業稅收呈現快速增長,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網際網路及相關服務、電腦和通信等電子設備製造業稅收同比分別增長35.3%、16.9%和15.6%。另一方面,第三産業稅收增幅明顯高於第二産業,二、三産業稅收增速分別為4.2%和11.6%。可以説,中國的産業結構轉型成果已經開始逐步顯現。
因此,爭論中國經濟增速高一點還是低一點可能真的意義不大,關鍵是讓老百姓覺得生活過得開心。記得我看到一篇媒體報道,説的是記者們在日本、美國、歐洲等國家的生活體驗。美國今年經濟復蘇算很不錯,也就3%左右;歐洲大部分國家今年經濟增長能由負轉正就謝天謝地了;日本頂多也就增長1%左右。大家想像中這些國家的老百姓生活過得肯定很慘,可事實卻遠非如此。記者們發現當地人的日子照樣過得有滋有味,吃吃喝喝,休閒娛樂,一樣都沒有耽誤。
筆者倒不是説在中國當下投資不重要,而是想説靠投資拉動當期經濟增長的思路不可取,因為靠投資拉動當期經濟增長依賴的僅僅是投資“增量”。過去,我們一講到刺激經濟增長,想到的就是投資增長、貨幣增長,這些都是“增量”思維,是凱恩斯主義救市思路。這會帶來兩個嚴重後果:一是非市場主導下的投資會導致投資效率下降;二是不斷貨幣放水會加大債務風險。
中國經濟的短線問題是依靠“微刺激”來擺脫經濟硬著陸的預期,以時間換空間,以增長促改革。但中國經濟真正的挑戰是中期問題,靠弄個東西來“替代房地産”是解決不了的,必須儘快扭轉“增量”思維,儘快轉變到“存量”思維上來。
環顧當下,“存量”改革的可行路徑有以下幾個:第一,建立以市場起決定作用的資源配置框架,讓僵屍企業該倒閉的倒閉,該重組的重組,加速傳統製造業的去産能過程,盤活存量資産。第二,開放民間資本進入領域,擴大民間資本話語權,讓資本利潤率來決定投資方向,以提高增量投資的效率。第三,加速推進金融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同時建立適當的金融風險隔離墻,將信用加速導向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方向,形成長期有效供給,並在短期內對衝過剩部門和高負債部門投資和産出萎縮的衝擊。第四,強化公共財政預算管理,盤活財政存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發揮財政赤字對經濟增長的杠桿作用。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