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高倣玻尿酸”每支進價45元 美容院裏賣3000元

  • 發佈時間:2014-08-07 09:49:00  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內小作坊生産的“高倣”玻尿酸,每支進價45元,一到美容院,便可賣出3000元的天價!而來路不明的肉毒素,如果使用不當,是會致命的。

  看了這條新聞,你還敢隨便找家美容院,讓美容師給你臉上來一針,以延緩衰老嗎?

  近日,寧波警方破獲了“3.13”特大制售假藥案,刑拘犯罪嫌疑人30名,扣押肉毒素、玻尿酸等各類假美容藥5萬餘件,涉案金額上億元。這些假藥,都將銷往全國各大美容機構,最終注射進消費者的皮膚裏。

  案發

  寧波無證美容機構

  查到假冒美容産品

  27歲的王某,在寧波海曙世貿中心B座開了一家叫“韓合”的科技醫學美容抗衰中心。手底下有兩個員工,一個是她的母親,一個是同母異父的妹妹。

  今年3月13日,王某到廣州美博會上尋找貨源,接到了母親的電話。

  “剛剛有人來店裏,拿走了一些東西,説要拿去檢測。”母親有些慌張。王某立即意識到,自己的店可能出事了。她的擔心,很快變成了事實。沒過多久,母親和妹妹便聯繫不上,經過打聽,她們都被警察帶走了。

  在廣州猶豫了幾天后,王某還是回到寧波,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原來,那是一次藥監聯合公安的常規檢查。工作人員發現,王某的美容機構,不僅無證經營,其使用的美容産品和醫療器械,很大一部分是假冒偽劣産品。這些假冒美容藥,涉及肉毒素及玻尿酸等。

  王某甚至在日常經營單據上,按貨物批次,註明“假”、“倣”等字樣。

  然而,接下來的調查,卻讓檢查人員大吃一驚。

  在王某的店裏,不僅發現了大量假冒美容産品,還找到了很多快遞單。發貨地點,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地區。這個案子,並不像看起來的那樣簡單。

  上家崔某

  號稱“南韓總代理”,其實賣的是假貨

  34歲的崔某,吉林通化人。他不僅是王某的主要供貨商,還是王某的前男友。

  今年4月1日,寧波警方順藤摸瓜找到崔某的時候,他正在杭州參加美容博覽會。作為圈內的知名人士,崔某正準備在自己的美容事業上大展拳腳。

  崔某精通韓語和日語,2006年大學畢業後,他去了南韓,在一家美容公司做翻譯。他服務的對象,就是眾多前往南韓整容的中、日兩國消費者。

  近些年,南韓整形業如日中天,崔某的工作也日益繁忙。他發現,那些去南韓整形的中國人,絕大多數是女性,她們對南韓的美容、整形産品,近乎瘋狂的癡迷。精明的崔某,從中發現了商機。

  2011年3月,崔某準備回國創業。利用自己在南韓5年積累的人脈,崔某幹起了走私美容藥品及器械的生意。不到3年時間,經他手的南韓産玻尿酸、肉毒素等産品,已經銷往了全國27個省市。

  崔某也搖身一變,成了國內美容圈知名的南韓産品“總代理”。

  期間,崔某一直標榜自己憑良心將南韓的“好東西”分享給國人。其實不然,由於未經權威部門審核把關,其銷售的部分藥品的藥理、毒副作用無相關臨床試驗數據驗證,一旦出現問題,消費者的權益無法得到保障。

  不僅如此,崔某還以假亂真,買來國産高倣的玻尿酸加價販賣。

  相比起走私的風險以及成本,賣假貨可謂是一本萬利。

  被抓到的時候,在崔某入住的賓館房間,警方找到了價值15萬元的待售假藥。在其住處,查到價值60余萬元的假藥。

  初步統計,截至案發,崔某銷售假冒美容藥品及非法經營涉案金額達1000多萬元。

  制假者李某

  本來是配鑰匙的,卻做起了假玻尿酸

  寧波警方根據王某的收貨快遞單,很快找到了部分假藥的源頭,33歲的河北人李某。實際上,兩人是在廣州的美博會上認識的。知道李某手上有廉價的貨源,王某便與他做起了長久的生意。

  李某本來靠幫人配鑰匙維生,家境一般。很難想像,這個看上去挺普通的男人,會做起製造假冒玻尿酸的行當。

  幾年前,一次偶然機會,李某認識了一個女孩,兩個人成了男女朋友。女孩家境優越,父親是某知名電子企業高管。“白富美”配上了“屌絲”,家裏自然十二分不同意。

  李某也覺得挺自卑,一直想找一個“逆襲”的機會。

  那年,李某去廣州尋找機會,無意中逛進了正在舉辦的美博會。其實,他對美容之類的東西一竅不通,甚至都沒有聽説過“玻尿酸”。由於無聊,他和一個展位的老闆攀談起來。

  李某很快發現,經過討價還價,一支國産“高倣”玻尿酸只需45元就能買下。

  “你知道嗎?這樣的一支玻尿酸,在美容院,可以賣到3000元的高價。”展位老闆以為找到了主顧,拼命地推銷。李某將信將疑,回到家後,他去那些小美容院和整形機構了解行情,發現情況的確如此。如果是倣冒進口玻尿酸,每支甚至能賣出六七千元的天價。

  李某立即意識到,這是一條一本萬利的發財之路。

  他通過各種途徑,找來造假的配方和原材料,在暫住地北京某小區的樓房內,開始了自己的造假之路。出於謹慎,他平時住在6樓,而造假的地點卻放在32樓。他找了一些手下幫他發貨和推銷,可造假的事,卻從不讓外人參與。就連女朋友也以為,這些每天通過快遞發往全國的美容藥,真的是李某找門路從境外進口的。

  在李某造假房間的陽臺上,民警到了一摞擺放整齊的快遞清單,共2000余張,時間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4月。每張快遞單背面,均清楚地標有“高倣”、“精倣”等字樣。

  辦案人員花了兩天一夜,對李某存在倉庫內的涉案物品進行清理,共計查到假藥18種、7000余瓶(盒),器械15種、3900盒,還有數萬份包裝物品。這些東西總重1700公斤,用了100多個箱子才裝完。

  專業人士:

  使用非正規美容産品,風險極大

  在此案中,共有30人被刑拘。他們遍及全國各地,有造假的,有走私的,有中間商,也有像王某這樣的美容機構經營者。他們大多在全國各地的美容博覽會上認識,平時通過網路聯繫交易,用快遞收發貨,支付寶、網銀等方式支付貨款,犯罪行為十分隱蔽。

  警方查獲的涉假美容藥品,主要為肉毒素和玻尿酸,因為其市場需求大,利潤高。

  據食藥監部門介紹,肉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在醫學上被用來治療眼瞼痙攣、面肌痙攣及相關病灶肌張力障礙等,近幾年又被部分醫療美容機構引入美容除皺,毒性非常強,被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列入毒性藥品管理。其使用量和致死量非常接近,也就使得在治療過程中,注射醫師是否專業、注射部位是否精確到位、藥品濃度是否配置合理、注射器是否存在污染,以及被注射者的個體差異,都會對注射結果造成嚴重偏差,甚至致人死亡。

  而玻尿酸,在醫學整容中,主要將其注射入皮膚組織,起到填充皮膚體積和活化皮膚的作用。由於玻尿酸一般提取自生物源,在生産過程中,極易滋生細菌等微生物。而本案涉及的造假玻尿酸,其生産、包裝和醫療過程均達不到必要的衛生條件,存在重大醫療隱患,極易在使用過程中造成消費者細菌感染,有毀容的風險。

  寧波衛生部門的專業人士稱,使用非正規的美容産品,風險極大。

  為此,衛生和食藥監部門建議,廣大群眾要樹立正確的美容消費意識,謹慎選擇有正規資質的醫療機構,不可貪圖便宜,聽信讒言,從而落入“美麗的陷阱”。

  本報通訊員 孫波 王肖剛 鐘陶行

  本報記者 王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