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探索“綠富同興”生態之路

  • 發佈時間:2014-08-06 22:31:1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鄭曉奕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鄂爾多斯高原毛烏素沙地深處,駛離公路再開半小時才到牧民烏蘭達來的家。沿途綠色的沙柳和白色的羊群點綴在廣袤的黃沙地裏。“這就是我承包的6765畝沙地。”烏蘭達來逡巡其間像個沙漠君王,這份富足自豪感來自他種的沙柳。“又防風固沙,又當牛羊飼料,還能將枝條砍下來賣給生物質電廠當燃料。”自從承包種沙柳,他家一年多掙3萬多元,老婆還進了電廠當員工。

  像烏蘭達來這樣治沙又致富、為內蒙古烏審旗毛烏素生物質發電廠種沙柳的當地牧民有200多戶。這個生物質電廠已投資種植36萬畝原料林,每年收購20萬噸灌木燃料,為當地提供了3000個綠色就業機會,使牧民每人平均增收5000元。電廠還將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來養殖螺旋藻,初步實現了“治沙、富民、新能源發展、碳減排和捕集”的低碳産業鏈模式。“雖然電廠規模小,但這種以産業帶動治沙的示範做法,展示的是烏審人在新世紀的又一輪綠色接力。”烏審旗旗委書記牧人對記者説。

  烏審旗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1965年因被中央命名為“牧區大寨”而聞名。半個世紀來,飽受沙患的烏審人掀起一輪又一輪綠色接力,植被覆蓋率從上世紀70年代的28%提高到現在的80%,並且已經實現從單純的“防沙治沙”守護生存防線到“管沙用沙”綠富同興的歷史性跨越。“半個世紀的發展揭示,生態問題是烏審旗最大最根本的民生問題。”牧人説,正是深刻理解了烏審人對綠色發自內心的深情嚮往和執著追求,當下在走“牧區新型工業化道路”時,一切以生態文明為引領。

  烏審旗地下蘊藏著可觀的天然氣、煤炭和水資源,但烏審人決定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而是堅持用1%的工業用地,換取99%的生態治理和保護成果。牧人解釋,就是以局部開發帶動全局優化,騰出更多空間讓位於發展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基地、精品農牧業等生態保護性特色産業。

  站在集中開發的納林河工業園區中心高地上,已入園發展的8家企業一覽無余。在西北方向的一個千萬噸級煤礦,可以將挖出來的煤通過1.7公里的傳送帶直接送往旁邊一個年産60萬噸甲醇的煤化工企業,就地轉化,産業成鏈。“這個園區主要發展以潔凈煤為主的煤化工産業,以煤制甲醇、合成氨化肥為先導,逐步向精細化工發展,打造成生態型現代化高端園區。”園區黨工委書記馮志明説。他還向記者介紹了污水處理廠、高鹽水蒸發塘以及廢渣制磚廠,強調園區建設中始終把環保設施建設放在重要位置。“環保不達標,周圍牧民就投訴你,馬虎不得。”

  化工業耗水量大,這裡又是草原沙漠交界處。烏審旗引進化工項目堅持“以水定項目”,曾拒絕某大型央企投資額幾百億元的煤制氣項目,就因其耗水量太大。“規劃到2017年發展到1000萬噸甲醇産能,這個規模對於一個縣域經濟來説已經很大,因此引進項目不求多不在大,但求延伸産業鏈、提高附加值。”牧人受訪時一再強調,“牧區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涵注重的是提升品質和效益。

  快速發展的工業肯定帶來生態環保隱憂,烏審旗重點建設的46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將在今後幾年大規模開工。談及應對,烏審旗環保局局長趙連軍説,要認真抓好事前規劃和事中監管,真正實現“生態與産業並舉,美麗與發展雙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