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蘭州“硬獅子”:中西結合演繹絲路輝煌(絲路故事)

  • 發佈時間:2014-08-06 08:46: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高  翔  王生元  責任編輯:羅伯特

  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貼齒。

  ——《西涼伎》選段 白居易

  一人手揮舞繡球,引著“獅子”先繞場跑一圈,然後隨著鼓、鑼、鈸鏗鏘有力的節奏,手舞繡球者一會藏在獅身左側、一會藏在獅身右側,引誘“獅子”做出騰、臥、躍、撲等各種動作,惹得大人連聲喝彩、逗得小孩歡跳鼓掌……逢年過節,只要有炎黃子孫聚居的地方都會以這種方式驅災、祈福、娛樂。

  有人會問,中國沒有獅子怎麼會有舞獅表演?

  隨著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波斯使者把獅子等動物運到中國,西域馴獸表演戲也傳了進來,經蘭州永登人民的學習變通,以假獅子配以繡球引逗形成了如今的“硬獅子”表演。現在舞獅分南北兩派,區別在於“南獅重意、北獅重技”,值得一提的是北派蘭州永登“硬獅子”獨具特色:獅子高大威猛,引獅人為胡人裝扮帶有異域風格。

  2012年初,絲路上的蘭州永登“硬獅子”赴北京中華世紀壇表演,一齣場便得到眾多喝彩,表演完後有觀眾還專門前來詢問永登“硬獅子”傳承人馮德培:“你們是從哪來的?這獅頭有多重啊?你是不是會功夫?要不你怎麼能做出那些動作?”

  馮德培説,“硬獅子”舞得好,就得有功夫。新中國成立前他父親的舞獅技藝,在蘭州地區就很出名,當時“硬獅子”頭是泥做的,重100多斤。

  “硬獅子”一般由兩人舞動,引獅人為西域胡人打扮,紅帽子、紅鬍子、緊身窄袖的衣服和燈籠褲是必備的道具。舞步為先天八卦圖式演藝法,入場後,帶引“獅子”先繞場地跑一圈,然後跑八門、正四門、斜四門。舞獅人必須身體強健、靈動、會功夫,這樣才能把獅子形象表現得酣暢淋漓。

  “硬獅子”到底“硬”在何處?“‘硬獅子’頭大,有‘十斤獅子九斤頭’之説;體態大,身軀為木條做成的硬架子,外層鋪上氈再織麻染上色,形象高大威猛,看起來硬一點。”永登縣博物館黨支部書記齊重泰説。

  2011年3月,“硬獅子”被甘肅省政府公佈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如今,在國家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大背景下,甘肅的經濟、文化在迅猛發展,借此機會我一定要把‘硬獅子’舞得更好,以祝願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馮德培説。

  《 人民日報 》( 2014年08月06日13 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