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評論:莫讓“中榮盲區”成中國經濟轉型軟肋

  • 發佈時間:2014-08-05 19:09:5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8月5日電(記者 蔣旭峰、劉巍巍)江蘇昆山市中榮金屬製品有限公司的爆炸事故不僅造成重大死傷慘劇,也給處在轉型路上的很多中國企業敲響警鐘,經營品牌切莫短視地規避安全生産等合規成本,安全生産不應成為中國企業和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中的軟肋。

  昆山是中國大陸百強縣(市)之首,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外貿經濟模式的代表。昆山是臺商在大陸投資最活躍的地區,目前有4400多家臺企。在反思中榮爆炸事故的同時,不能忘記外資企業給中國經濟持續多年高速增長做出的貢獻,外資企業在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中也能發揮重要作用。

  當然,我們也不應忽視在“拼資源、拼人力、拼環境”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下,中國出現環境污染、資源短缺、勞工權益保障不完善、生産安全事故多發等挑戰。執法不嚴、有法不依的問題在本土和外資企業中都存在。中榮爆炸事故表明,《安全生産法》和《粉塵防爆安全規程》等相關法規並未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

  需要追問的是,為何相關法規在執行中會打折扣?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合規成本最小化的企業漠視生産安全,或是相關部門監管不力,抑或在中國的生産安全事故違法成本太低?這些或許都是誘因。

  中榮金屬製品有限公司分管安全生産的副經理竟然不知道粉塵會引發爆炸,盲區之大讓人難以置信,而且這家企業約兩個月前已經出現火災隱患。面對近3000家企業,昆山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僅設了4個人的安全科,基層執法力量十分薄弱,給一些企業玩“躲貓貓”遊戲提供了可能。

  當採礦業和工業在一國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時,很多國家都經歷過生産安全事故多發期。1907年美國的煤礦事故死亡人數高達3242人,1923年英國有1297名礦工死亡,1961年日本因生産安全事故死亡6712人,孟加拉國的紡織廠近年來多次出現死傷嚴重的火災。美、英、日等國都利用危機強化了勞工權益保護的法規和制度,這種制度建設也成為整個國家法治社會完善的重要一環。

  美、英、日等國也成功實現了經濟增長模式轉型,中國正走在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的道路上。當銀行、保險、網際網路等服務業在本國經濟中佔據越來越大的比重時,當眾籌、高頻交易等詞彙闖入民眾的生活時,一國經濟將帶有更大程度的虛擬性而非實物性,微觀經濟運作就越發離不開法治和契約精神。試想在一個缺乏誠信和法治精神的社會,一家眾籌平臺該如何做大做強?

  企業經營者應當記住,經濟發展以人為本不是一句空話,不能讓勞動者的性命輕如粉塵,品牌經營中應該打入誠信成本。在這一點上,洋品牌和國産品牌不應有區別。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人為代價,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楊棟樑就強調,所有企業不分內外資,不分所有制,都要嚴格遵守安全生産法律法規,不要帶血的GDP。

  在現實的世界中,經濟轉型從來都不會輕鬆寫意地發生。沒有任何國家和企業甘願把現有的市場份額拱手讓出,除非一家企業能夠提供在價格、性能等方面更有競爭力的産品,或者擁有能夠創造新消費需求的“喬布斯型”企業家,或是在生産流程和産業科技研發方面超越同儕。創新、研發、競爭都離不開法治精神和公平的市場秩序來做基石,也需要企業來自覺守法和維護良性的市場秩序。

  有一點是肯定的,不要指望國內外消費者出高價接受沾染了勞工鮮血的所謂高端品牌。中國國産品牌在向全球價值鏈上游攀登的過程中需切記這一點,不要讓一次安全生産的盲區葬送了一個品牌的光明前程。消費能力的提高也是消費者被賦權的過程,他們對於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