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揭露銀行亂收費“潛規則”

  • 發佈時間:2014-08-05 07:54:14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新華社北京8月4日電 7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不易、成本較高的結構性問題依然突出,不僅加重企業負擔、影響宏觀調控效果,也帶來金融風險隱患。去年全年凈利潤高達1.42萬億元的我國商業銀行是如何亂收費的?如何遏制銀行亂收費、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記者4日就此採訪了相關部門和專家。

  收費與貸款掛鉤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去年10月至今年6月曾派出30個檢查組約800人對全國商業銀行收費進行檢查。檢查發現,商業銀行存在多種收費亂象,其中許多收費直接與貸款掛鉤,甚至成為業內“潛規則”。許多貸款企業反映,不繳納各種所謂的財務顧問費,就拿不到貸款。

  企業融資負擔到底因此增加了多少?調查表明,銀行業存在的亂收費現象導致一些企業貸款成本上浮15%甚至20%。

  “銀行亂收費的本質是商業銀行出於自身利益,變相收費,加重企業成本,是比較嚴重的現象。總體而言,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偏高,銀行業的利潤偏厚,金融業的利潤擠壓了産業資本的利潤,傷害了實體經濟,所以這種情況有必要糾正。”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部長徐洪才表示。

  在收費金額上,銀行普遍依據貸款金額的一定比例作為收費標準。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對一筆5億元的貸款明確要求,“每年按貸款餘額的3%收取並購顧問費”,實際共收取1500萬元。

  收了錢,服務“有名無實”

  7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對(銀行)直接與貸款掛鉤、沒有實質服務內容的收費,一律取消。”

  調查發現,銀行向企業收取的諮詢顧問類收費項目很多,都“有名無實”,銀行收了錢卻難以給企業提供實質服務。在各類收費中,“常年財務顧問費”“專項財務顧問費”“項目顧問費”“理財顧問費”等名目層出不窮。以這些名義向企業收取的費用少則幾萬元,多則上千萬元,但收費後提供的服務大多名實不符。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從本質上看,銀行亂收費凸顯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競爭不充分情況下,銀行中間業務品質太低,這無異於是“亂收費”。

  專家認為,由於企業支付的融資成本相當部分以收費形式體現,導致銀行相關指標實際處於失真狀態:一方面利率水準偏低,低估了實體經濟使用資金的真實成本,另一方面中間業務指標偏高,高估商業銀行發展創新業務,分散了抵禦風險的實際水準。這種普遍存在的銀行亂收費問題,使企業融資成本不能如實體現,干擾了宏觀調控。

  如何遏制銀行亂收費

  從8月1日起,各銀行減免包括貸款諮詢費在內的數十種不合理收費。據測算,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大行合計每年減輕企業負擔金額在370億元-390億元,另外浦發銀行年減費金額也在10億元左右。

  不過,記者統計發現,四大行2013年年報披露,包括財務顧問費、多種手續費在內,四大行去年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總計高達3918億元,此次減免的部分僅佔其中約十分之一。

  徐洪才説,要建立遏制銀行亂收費的長效機制,就必須創造條件,推進利率的市場化,提高競爭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發展一批民營銀行和小微金融機構,增加行業的競爭程度;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發展直接融資,讓企業有多樣性的融資選擇,不要只依賴銀行,“獨此一家,別無分店”是不正常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