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軍民心中的豐碑

  • 發佈時間:2014-08-05 06:20:1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曹紅艷

  “導彈司令”楊業功,一座軍民心中矗立的豐碑。

  儘管他離開我們已經10年了,但將軍並未遠行。懸挂在基層連隊的畫像,展覽館裏的一物一品,依舊打動著人們。他的清正廉潔,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鏗鏘迴響。

  楊業功的“三件寶”

  走進坐落在新安江畔的楊業功紀念館,觀眾有的在駐足凝望,有的在感懷慨嘆。

  在等比例復原的楊業功舊居前,人們常常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門窗破舊,墻壁斑駁,臥床是楊業功用4個大木箱拼成的;餐桌、衣櫃全是20年前自製的;一隻淺藍色的搪瓷碗,楊業功從排長到將軍用了30多年。“這是將軍的家嗎?”看著這份“數字家産”,參觀者一遍遍問講解員。

  移步換景,當參觀者看到墻壁上一幅照片,滿腹疑問化成熱淚盈眶:病中的楊業功,穿著一件掉了扣子的舊棉襖,坐在用了20多年的餐桌前,面前擺著那個淺藍色的搪瓷碗,一個蛋糕,幾碟小菜,這是將軍人生的最後一個生日。

  楊業功曾花60元買回一件“地攤貨”夾克,有人説“沒檔次”,他卻反問,“領導幹部為啥非得穿名牌?”

  一次出差,他堅決不超標準住套間,工作人員説,“會務安排,不花咱的錢。”他一聽就來氣,“花誰的錢不是人民的錢?”

  楊業功那些看似“不合時宜”甚至有些“吝嗇”的儉樸生活,正是他留給這個時代的鏗鏘回音:不為富貴走貪路,甘守清貧養廉名。

  “一個人的偉大,不在於爬得多高和走得多遠,而是在於自身如何純凈和堅守”。這是人們在留言簿上回饋給將軍的一句話。

  “攜禮莫入”挂門楣

  楊業功一生堅守的兩個陣地,一個是為國仗劍的導彈陣地,一個是清正廉潔的氣節陣地。

  當旅長時,他寫下“攜禮莫入”挂在門楣上,擋了送禮者的腳步;當上將軍,有人找他謀求“關照”,被當面怒斥“有能力不用找,沒有能力找也沒有用”;當了司令員,每年經手上億元的經費,他堅持把“每個銅板”花在練兵打仗上。

  除了拼命工作和學習,填詞作賦、揮毫潑墨是楊業功最大的情趣愛好。欣賞將軍留下的詩詞和書法,仿佛聽到他穿越10年的心靈獨白:既有“攜禮莫入”的警示,也有“斯是公僕,惟吾德馨”的感懷,既有“奉獻為本色、犧牲是豪情”的樂觀豁達,也有“何日請纓提銳旅,決戰決勝伏強魔”的壯懷激烈。

  “從來敗軍多驕奢,自古為將廉生威”。這是楊業功最喜歡的一句名言,如今也成為黨員幹部“廉政語錄”。第二炮兵紀委和政治部聯合下發通知,組織學習楊業功廉政事跡,號召黨員幹部“遠學焦裕祿、近學楊業功”。某基地以楊業功為鏡,出臺作風建設22條措施、領導幹部廉潔自律20項細則、嚴格經費管理10條規定。

  兩次“約法三章”

  從當旅長開始,楊業功就給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提要求:不許干預我的工作;不許享受任何“特權”;不許收受任何錢財和好處。

  2003年底,楊業功病重住院,他再次交代:無論手術成功與否,任何人不得找醫院麻煩;任何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來看他;家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受禮品和現金。

  定下“約法三章”,楊業功説到做到。

  妻子楊玉珍,不管颳風下雨,都是自己騎著自行車上下班;兒子楊波濤在基層時,想“蹭”父親的便車回家,結果被趕下車;在最後一次述職報告中,他寫道,“我家4口人都拿工資,我的月收入3000多元,家庭月收入6000多元……”

  楊業功官至將軍,家中卻是另一種情形:老母親仍居家鄉,妻子退休在家,二弟楊業平是一名普通教師,三弟楊業專在老家的一家賓館打工,妹妹楊業理在一個學校幹勤雜,兒子楊波濤仍是部隊的一名普通幹部。

  當年,楊波濤結婚,楊業功明確不辦婚宴、不收禮金,以茶話會的形式請來親朋好友坐了坐,讓一對新人種下兩棵桂花樹作為紀念,花費的832元全是自己掏的腰包。

  今年春節,走進楊業功紀念館的一對戀人,決定把舉辦婚宴的錢換成1萬棵樹苗,染綠一片荒山。

  楊業功紀念館落成以來,8萬多人前來參觀緬懷,留言簿和網上留下20多萬條感言和跟帖。“有楊業功這樣的將軍,強軍興國的征程一片光明。”“從焦裕祿到牛玉儒,從楊業功到楊善洲,清正廉潔是黨員幹部隊伍的主色調,越來越多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於律己的好黨員好幹部,必將支撐起共和國堅挺的脊梁。”這些感動的留言,句句都是人民群眾的心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