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本溪佳兆業水岸新都變相降價 引業主不滿要退房

  • 發佈時間:2014-08-04 14:06:0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王炳坤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房價漲跌牽動無數消費者敏感的神經,近日遼寧省本溪市一樓盤推出“員工內部價”打折銷售,結果被質疑為變相降價,數百業主圍堵售樓處要求返差價或退房,這再次驗證了當前房地産業“人人都説價格高,一旦降價有人鬧”的窘境。

  樓盤變相降價,業主憤憤不平

  7月30日和31日,本溪“佳兆業-水岸新都”的數百名業主打著橫幅聚集在售樓處,質疑“佳兆業”變相低價銷售,每平方米商品房比原價低出上千元。8月1日下午記者趕到“水岸新都”時,這裡已恢復了平靜,開發商暫停銷售,售樓處空無一人。然而小區樣板間裏卻擠滿了前來看房的市民。由於業主圍堵售樓處讓樓盤降價資訊廣為傳播,不少市民聞訊後爭相趕來看房,打算趁機搶購。

  不少住戶對樓盤降價憤憤不平。一位入住半年多的業主介紹,他去年購買的房子,每平方米4300元,140平方米花了60多萬元。沒想到同樣面積的房子,最近有人只花43萬元就買下來了。全家人攢了十幾年的工資,又加上銀行貸款才買的房子,如今一下子縮水十幾萬元,這讓他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

  有業主作了一項統計,與此類似的低價房最近銷售了近百套。“都是通過內部員工賣出來的,購房者只需給員工幾萬元的好處費,就能享受到這種超低價。”一位業主説。

  “員工價”執行走樣

  開發商極力否認降價。佳兆業地産(遼寧)有限公司行銷總監王為説,都怪公司的“員工內部價”制度在執行中走了樣,讓業主們誤會了。

  “佳兆業-水岸新都”是佳兆業集團在本溪打造的首個全封閉高檔樓盤,項目2011年開盤以來,1700套商品房已經銷售出去1600套。王為介紹,對於剩下100套尾房,公司最近執行老政策,以員工本人及其親屬為對象,打7到8折優惠銷售。

  “不過公司很快發現,由於‘親屬’的概念過於寬泛,部分員工將優惠的購房指標轉賣,在社會上造成樓盤降價的印象。”王為説,目前公司叫停了內部優惠政策,正在清理轉賣行為,要求必須員工本人購買才能優惠。

  近期樓盤降價頻頻引發“房鬧”事件。據媒體報道,今年3月江蘇常州一處樓盤每平方米降價千元,同樣引發百名業主怒砸售樓中心。總結各方心態,往往是購房者期待房價降低,而價格一旦下來,老業主又很難接受。

  開發商也是半遮半掩,一方面要顧及已購房人的情感,害怕業主鬧事;另一方面也擔心公開降價會損壞樓盤的堅挺形象,進而影響後續銷售。今年以來,廣州市部分樓盤推出“員工價”,價格幾乎折半,此外還有公司週年慶、回饋老客戶等促銷藉口。

  如何讓“房鬧”不再鬧

  如何看待降價引發的“房鬧”行為?大連海事大學法學博士張國強説,“房鬧”的很多理由難以服眾。房價下跌時就得“補差價”,那麼房價大漲時有誰被要求過“補增值”?房屋也是商品,其符合市場規律的價格漲跌,消費者沒有理由採取極端方式。而且從法律層面講,業主交完房款、辦好房證後,房屋已經是其個人財産,開發商調整售價與業主無關,業主更無權“秋後算賬”。

  不過在瀋陽建築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劉亞臣教授看來,“房鬧”頻發有其深層次原因。對中國人而言,房屋遠非一般消費品可以比擬,很多家庭動輒花幾十年的積蓄,甚至東借西湊才購買一套住房。房屋不僅滿足居住功能,而且也承載著財富保值、增值的希望。樓盤降價讓很多家庭辛辛苦苦積累的財富一夜蒸發,確實是難以承受之痛。

  遼寧大學行銷學專家肖升認為,前些年各地房價快速上漲,讓老百姓對樓市産生“恐慌性”預期,不惜透支財力爭相購房。在消費者紛紛“追漲”的市場行情下,很多購房行為大大超出了家庭財力。現在降價來了,一些家庭由於承受不起現實的風險,“房鬧”也就順理成章。

  如何讓“房鬧”不再鬧?有關部門應該採取種種手段,管理好公眾對樓市的心理預期。劉亞臣説,消費者既要摒棄過去認為樓市只漲不跌的心態,有關部門更要防止“降價”恐慌導致樓市急轉直下,甚至出現崩盤。(記者王炳坤)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