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巨頭的“嬗變”:透視四大華商的革新邏輯

  • 發佈時間:2014-08-04 11:30:0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經濟生態變遷著,技術生命週期迴圈著,商業模式顛覆創新著,時潮涌動與人物搏擊著,華商夜雨江湖已再點十年燈。網際網路掀起的商業革命,向實體經濟的跨界融合目前僅僅是開始。新華財經推出《商·論》系列策劃,去記錄這個時代的創新者、顛覆者、入侵者和逆襲者。

  新華網北京8月4日電(記者 孫炎 實習記者 遊蘇杭)網際網路新浪潮的衝擊下,未來商業的主旋律又將是什麼?從華商“經營之神”李嘉誠、到內地教父級企業家柳傳志,再到新一代財智領袖的代表人物張近東、王健林,這些通過昔日生存考驗的商業巨子面對網際網路浪潮的一次次衝擊,正試圖突破自己商業帝國的既定框架,以獲取新的競爭優勢。

  商海浩瀚,千帆競發,百舸爭流。面對變革,他們換上新船隻,試圖乘勝長驅。

   85歲的李嘉誠,雖至耄耋之年,仍以白髮人之身談創新,未見退休之心;大器晚成的柳傳志帶領聯想艦隊,不求快,而求大、求通、求穩、求實。

   “勝者不會是緊盯記分板的人”,張近東帶領蘇寧雲商的電商征戰才剛開始第一局;同樣面對轉型,財大氣粗的王健林只管撂下狠話,無論調整目標還是調整人,反正我要幹起來這個事。

   巨頭的“嬗變”悄然開啟。

  

  先人一步的“長江號”快艇

   “李超人”的視野、洞察力均可見一斑。素來以“嗅覺敏銳”著稱的他,面對商海總能一眼瞅見陸地的方向

  儘管已到耋耄之年,李嘉誠所駕駛的“長江號”快艇,仍乘風破浪衝鋒船隊最前列。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李嘉誠開始加快國際化步伐,大手筆買入歐洲基礎設施和電訊資産。2010年起資産加速西移,連續買入英國電網業務、英國水務公司、英國配氣網路公司、奧地利3G通信。2013年上半年,更是耗資人民幣196億元4次出手購買海外資産,在紐西蘭、荷蘭、愛爾蘭等國開拓國際轉机、廢物轉化能源等業務。

  與此對應,2013年下半年以來,李嘉誠密集拋售香港和內地資産,包括旗下百佳超市、廣州西城都薈廣場、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北京盈科中心等物業,分拆港燈上市並計劃分拆屈臣氏上市,還連續十次減持A股公司長園集團。

  對於此輪資本格局大變動,李“超人”歸因為香港和內地市場近年來日益飽和、未來的增長空間也已不大,而歐洲市場尚存空間。也有分析指出其挪資目的是資産傳承,為第二代鋪路更為法治化、透明化的歐美發達市場。

   無論是經濟風向標,還是財富深遠佈局,“李超人”的視野、洞察力均可見一斑。素來以“嗅覺敏銳”著稱的他,面對商海總能一眼瞅見陸地的方向。

  李嘉誠近年另一個頗受關注的新動向,是在新興技術領域的大舉投資。旗下創投公司維港投資自2002年成立至今,已對科技企業注入共計3.5億美元,押注的60多家“顛覆性”企業主要集中于資訊科技領域,包括Facebook、Skype、Siri等。

   2010年以來,李嘉誠的創投團隊開始關注人工智慧。今年來為更多的“另類”發明拋出橄欖枝,包括奈米LED燈泡、大數據癌症篩查機、農作物基因優化、廢水處理、生物可降解包裝、3D列印牛肉、人造雞蛋……

  他仍在潮頭指著路,驅動世界更多的改變。

  

  勇往直前的“聯想號”航母

   聯想係已形成以IT為母艦,房産、消費與現代服務、化工新材料、現代農業四船護體的超級大航母

  創造完IT業奇跡,柳傳志雄心不減:聯想係要領軍多個行業。為使“聯想航母”繼續遠航,這位善於制定戰略的船長謀劃了多艘非IT業的護衛艦,在戰鬥群中“複製聯想經驗、複製聯想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機制”。

  如今的聯想係,在核心資産運營板塊,已形成以IT為母艦,房産、消費與現代服務、化工新材料、現代農業四船護體的超級大航母,成員企業包括聯想集團、融科智地、豐聯集團、蘇州星恒、增益供應鏈、安信頤和、拉卡拉、正奇金融、神州租車、聯泓集團、佳沃農業等。

  涉足新領域的聯想控股,看似機會性地東打一槍西打一槍,其實每打一槍之前都想得很清楚,比如做農業,柳傳志説,我至少考慮了五年。

  事實上,聯想係歷來注重戰略的制定和執行,每次變身背後均有明確願景。2001年起開始從單一領域向多元化發展,2010年加速升級為綜合企業,2014年-2016年謀求聯想控股A股整體上市,“非相關多元化道路”上目標明確,步步為營。

  在當前的多元化戰略中,柳傳志將農業看作最重要的一環,欲將其做成與IT同等重要的板塊。鋻於國內高品質農業的廣闊前景,農業也被寄望為聯想控股上市後持續貢獻利潤的二級火箭。

   2010年7月,聯想控股成立農業投資事業部,一個月後,在此基礎上成立佳沃集團。從去年藍莓、“柳桃”破局,到今年龍井春茶亮相,按照路線圖,再逐步進入肉類、糧食,一番全産業鏈、全球化佈局之後,是“幸福的柳老頭”所憧憬的藍圖——天下美味,盡在佳沃。

  相較于勢如破竹的實業拓展,聯想在投資領域的運作毫不遜色。不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産業報國”的夢想下,資本騰挪意為謀實業。旗下另兩大業務板塊——資産管理(君聯資本和弘毅投資)、聯想之星孵化器投資,形成了從天使到VC到PE的投資全鏈條,為實體行業源源不斷提供項目和資金支撐。打通了金融服務和實體業務,聯想航母多元血脈得以永葆通暢。

  和對待金融的態度一樣,在柳傳志眼中,網際網路也是改良手段而非顛覆性目的。他認為網際網路處於變革期,相對不是很穩定,暫時沒有準備進入,同時也強調抓住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機遇、善將網際網路思維與傳統産業對接,從而將産業做得更好。仍以農業為例,聯想借鑒30年來在IT網際網路行業積累的成功經驗,結合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理念和技術手段,正搭建全新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

  聯想的商業變革體現在業務層面,卻根源於一脈相承的管理基礎和發展戰略。它不求快,而求大、求通、求穩、求實,正如大器晚成的柳傳志本人。

  

  大刀闊斧的“蘇寧號”潛艇

  蘇寧不是為了創新而革故鼎新,而是要把既有資源不斷優化和配置,不丟企業核心

  張近東駕駛的“蘇寧號”更像是一艘潛水艇,全力扎入互聯深海一探究竟,豈料航程曲折坎坷。

  1995年曾率先在國內家電流通領域嘗試連鎖經營的蘇寧,在2009年網路大潮面前,再度靈敏察出電子商務的旗鼓聲,同年8月即推出電商平臺蘇寧易購,成為傳統企業向網際網路企業轉型的先驅者,非電器商品種類也向百貨、圖書等全品類擴展。

  第二次轉型已時過五年,蘇寧都幹了什麼?

  2009-2011,戰略探索;2012-2013,戰略佈局;2014,戰略執行。

  2009年,蘇寧收購日本3C零售連鎖巨頭Laox。2010年2月,B2C電商平臺正式上線。2012年,並購母嬰類電商紅孩子;同年啟動O2O零售模式,堅定不放棄1600家門店,欲做沃爾瑪+亞馬遜的完美融合體。2013年初明確提出“店面+電商+零售服務商”模式;2月更名為蘇寧雲商;6月宣佈線上線下同價策略;9月提出“一體兩翼”雲商模式——以網際網路零售為主體,打造O2O的全渠道經營模式和線上線下的開放平臺;10月戰略投資視頻網站PPTV。2014年1月,收購團購網站滿座網;2月獲國際快遞業務經營許可;3月,張近東欽點研究物流多年的侯恩龍接管物流,發力線下籌碼;7月8日,蘇寧眾包上線。

  此番大刀闊斧、敢為人先,不料飽受質疑,市場一曰其轉型過激過猛,並被網際網路牽著鼻子走,用戶體驗不佳;二曰放不下門店包袱,O2O未真正打通線上線下空間,線下商店淪為雞肋、甚至其他商戶的試用間;三曰由於保留了實體店舖,自營仍是核心業務,B2C開放平臺成擺設,給予聯營的空間小;四曰缺乏網際網路基因,只是披上電商的洋裝,在新興領域照搬傳統做法,管理機制也保留著連鎖時代的集約管控、標準化複製和大兵團作戰方式,無太多突破性變革。

  事實也證明,此次轉型的確坎坷不易。雖蘇寧規模逐年擴大,但盈利不如人意,2012年凈利潤較2011年下降44.37%,2013年凈利潤3.66億元,同比再降86.32%。蘇寧雲商今年上半年虧損7.49億元,為公司上市10年來首次出現半年報虧損。不過,該公司今年二季度虧損幅度收窄,營收環比增長23.71%。

  面對質疑,蘇寧領導團隊顯得從容不迫。一方面大度表態不懼分流:真正的敵人是我們自己,消費者願意到蘇寧比價體驗,蘇寧就是最大受益者;一方面自我開脫:只是比別人先行一步、早點犯錯誤、更早體會到教訓,“已看到從彎道轉向直道的曙光”;一方面更直面痛點、虛心總結教訓:從商品到産品、從價格到價值、從服務到體驗,網際網路新工具要求掌握新技能。

  但他們堅持認為戰略無錯,自信只需糾正操作層面的偏差。到底是頑固還是洞見?

  “勝者不會是緊盯記分板的人,”張近東説,蘇寧不是為了創新而革故鼎新,而是要把既有資源不斷優化和配置,不丟企業核心。這樣一份閒淡是愚是智,人們傻傻看不清楚。前五年為蘇寧新模式“蓋樓”,今年“裝修”,住起來究竟怎樣,且等明後年説。

  至少他向前總能看到發展,向後總能反思出問題,而這,都需要勇氣。

  

  霸氣十足的“萬達號”郵輪

  涉足購物中心、連鎖百貨、文化産業的萬達集團,如同一艘極盡奢華的郵輪,各式娛樂設施應有盡有。但隨著地産、百貨已非長久之業,萬達也欲轉航金融和電商的下一站。

  “2020年萬達將不再是房地産企業”,是王健林2013年最常説的一句話。在剛剛結束的今年半年工作會上,王健林清晰描繪出萬達到2020年的發展藍圖——形成不動産、文化旅遊、金融、零售、電商五大業務板塊。其中金融、電商是轉型的主陣地。

  “舊歡”仍在,“新寵”已來。已成立百億級別投資公司的萬達,正申報註冊資本300億的財務公司,還計劃今年三季度註冊成立萬達金融集團、計劃投資其他金融行業。

  王健林對電商的特殊情結,則早在2012年與馬雲設下的億元賭局,之後便開啟了與阿裏、京東等電商在相關領域的合作。2013年底,電商官網萬匯網及移動APP上線,但業務至今不溫不火。

  7月份半年會,王健林表決心全力發展電商——聯合中國最大的幾家電商成立萬達電商,首期投資50億元;3年左右時間找到盈利模式,至少要看到盈利方向。“要在一兩年時間,讓大家一説萬達電商,就立刻聯想到真正的O2O。”

  宏偉目標的背景是,國內電商企業多、競爭慘烈;平臺已進入寡頭競爭,基本不再具備創業條件;淘寶、京東等電商企業均是花了多年時間才攻城掠地;瞬息萬變的網際網路行業容不得很長的探索期。跨界、缺乏電商核心體系的萬達,被指畫餅略大。

  摸石頭過河的王健林,自己心裏也難免沒底。他為豪情留下餘地:萬達做任何事情,最終都要追求盈利,不會光為了名聲和臉面好看。如果十年八年都不能盈利,那萬達也許就不搞了。

  先不用外界來看好看糟,面對電商這個“新寵”,萬達自己的態度便很現實。

  不過,萬達電商也並非沒有“興風作浪”的可能——

  有錢。下得了血本招兵買馬,有實力加入燒錢混戰。

  手握大把線下資源。今年,萬達線下消費人群將突破15億人次,據王健林計算,到2020年,一半中國城市人口都是萬達的消費者。此外,累計持有物業1799.6萬平米,五星級影城86家,酒店57家,多個旅遊文化地産,再過幾年數字更為“駭人”。如果能結合萬達自身特點,將客流量轉化成會員、將業務串聯起來,錢途不可估量。

  懂得抱團合縱。借力最大幾家電商,或許能降低成本和風險。

  善修正。此前,萬達電商持續動蕩,很重要的原因是集團業務盤根錯節、企業文化在網際網路領域遭諸多不適。王健林對症提出兩點調整——所有網上資源全部給電商公司;不用萬達傳統的管理思維管電商,不用房地産思維模式來思考電商,給電商創新、決策、財務的自主權。

  有創新意識。比如多次提到的與龐大線下資源綁定的網上一卡通。

  電商仍有巨大市場。據麥肯錫預計,到2025年的十幾年中,網際網路有可能在中國GDP增長總量中貢獻7%-22%,仍有蛋糕可分。

  作為資質不足的後來者,作為不懂電商門道的外行,財大氣粗的王老闆只管撂下狠話,無論調整目標還是調整人,反正我要幹起來這個事!僅憑這麼個魄力,掀一場腥風血雨也沒準。

  記者觀察

  瞬息萬變的時代似電光火石,商海永無鬆懈之時。企業要麼前進,要麼衰亡。革新不息是商人之苦,也是商人之福。

  無論哪一代企業家,面對風起雲湧的機遇都是虎視耿耿,競逐面向未來的航行賽。

  同樣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道路不同。

  同樣是企業,基因不同,思維不同,結果不同。

  有些事情,甲商人和企業走在了前面;有些事情,乙商人和企業走在了前面;有些事情,甲和乙又走到一起。

  一路上的對錯好壞,快慢分合,其實見仁見智。

  四大華商的革新邏輯只是片段,但已隱約可見未來商業浪潮的主旋律——以資訊科技、節能環保、生物農業、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等為新增長點,並以網際網路帶動傳統産業全盤升級。

  網際網路已成企業發展必備的工具,傳統産業需要認知網際網路生態,培育便利、低成本、創新的網際網路基因,用網際網路思維重新審視戰略、業務、組織、機制,圍繞用戶需求,關注用戶感受,重視用戶體驗,為用戶創造價值。

  而網際網路又只是一種工具,仍舊服務於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包括品牌、服務、人才、管理、文化。(文/孫炎 遊蘇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