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IT"卡位式"並購:上半年谷歌阿裏各豪擲300億收購

  • 發佈時間:2014-08-04 11:0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谷歌,是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阿裏,是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這兩家公司,上半年極為默契地在收購上各豪擲300億元資金,其背後的原因各是什麼?這又將給IT業格局帶來怎樣的變化

  一場場收購大戰正在IT行業輪番上演。據彭博通訊社報道,谷歌公司7月25日遞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顯示,2014上半年,谷歌用於收購的支出達42億美元(約人民幣259.8億元)——是去年同期花費13億美元的3倍之多。

  谷歌的“瘋狂”收購僅是網際網路行業的一個縮影。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巴巴上半年收購支出高達300億人民幣,與谷歌平分秋色。而昔日的網際網路産業先鋒雅虎也在尋求崛起機會,該公司已經對外證實正收購移動廣告交易平臺Flurry,以加強移動廣告市場日益削弱的地位。

  在巨頭們“豪擲千金”的背後,是否有殊途同歸的目的?

  谷歌“去搜索化”

  作為“收購大戰”的領軍者,谷歌從去年開始至今,給所有人的印象莫過於它很忙,忙著各種收購兼併。去年一年每兩周的一次收購,以及2014年上半年用於收購支出的42億美元(約人民幣259.8億元)已經可以説明一切。

  另外,谷歌耗資10億美元收購家居視頻監控公司Dropcam以及微型衛星初創公司 Skybox Imaging兩筆交易在2014上半年並沒有正式完成,因此並沒有被計算在內。如果算上的話,谷歌在上半年的收購金額就超過了300億元。

  近日,谷歌的收購賬冊上再添一筆。總部位於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創業公司Draw Elements宣佈已被谷歌收購。這項收購交易的具體金額並未對外披露,但報道稱其金額應該達到了8位數。

  其實在外界看來,Draw Elements真的是個規模非常小的公司,比起谷歌近期忙著收購的遊戲視頻媒體巨頭Twitch來説,是如此的不起眼。

  對於谷歌緣何會看上這家並不起眼的公司,艾瑞諮詢分析師唐欣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指出,Draw Elements是一家從事3D圖形技術開發的純技術公司,“之前谷歌曾企圖收購Spotify,以增加其在音樂領域的市場份額,而收購Draw Elements同樣是為了補充其不擅長的板塊——幫助自己或其領導的産業聯盟優化3D顯示效果”。

  唐欣指出,以谷歌的風格,它可能會在收購之後將部分技術專利免費貢獻出來,從而支援安卓生態圈的開發者。

  中投顧問IT行業研究員李方庭則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谷歌收購Draw Elements的目的是將安卓的“碎片化”控制在可控範圍內,讓其他以安卓作為手機作業系統的廠商逃不出谷歌的手掌心。

  “Draw Elements提供的技術工具可以幫助谷歌或開發者,通過對比檢測出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安卓設備上的圖形不相容、不適配。”李方庭説。

  然而,在正略諮詢創始人趙民看來,谷歌這次收購背後,隱藏的是這位網際網路巨頭順應當今智慧手機流行的趨勢,加快對移動市場爭奪的步伐。

  據記者了解,當製造商生産智慧手機時,需要具備可與各種硬體進行互聯的能力,還需要讓所有驅動都能無縫合運作。“因此,為了保證這一點,谷歌就需要一種方法來對製造商的生産活動進行測量,並確保它們會把事情做好、做對”。有業內人士指出,這種測量標準並不是性能或速度,在這些方面Futuremark基準測試軟體産品已經做得很好。實際上,谷歌需要的是能更加密切地監控設備的安裝啟用以及穩定性和正確性。如果谷歌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就能把所有製造商都聚攏到一起,從而設定行業標準,而這正是Draw Elements能做到的事情。舉例來説,Draw Elements能對數以萬計的參數和案例進行測試,以便確保一切都是正確的。

  除了Draw Elements,谷歌上半年的大部分資金用在了收購智慧設備公司Nest上,這是谷歌歷史上規模第二大的收購案,僅次於它以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手機部門。此次並購説明谷歌開始佈局智慧家居,這或許會給世界帶來顛覆性變化。

  而在谷歌今年的I/O大會上,這種野心更是昭然若揭。這次大會可以説是谷歌未來佈局的戰略開端。如今的谷歌,涉及了汽車、健康、可穿戴、智慧家居、客廳等領域。安卓已經為谷歌創造10億用戶,而下一個“10億”,或許就始於本屆I/O大會。與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的“吝嗇”不同,谷歌一口氣推出了包括全新移動作業系統Android L、車載系統Android Auto、智慧手錶系統Android Wear、低價安卓手機參考方案Android One、Android TV等多項産品和服務。

  在分析人士看來,所有的這些,對於谷歌來説,其實就是他們一直不願意公開承認的“去搜索化”。搜索,是谷歌發家的核心,但現在的谷歌,卻不想僅僅只做一家搜索公司。去搜索化的第一步,就是智慧領域。

  雅虎挖掘大數據

  相比谷歌的“野心勃勃”,雅虎因為業績低迷的問題,一直保持低調的作風。可是,在過去的兩年中,完成的41起交易完全能夠説明它並不甘於平庸。

  近日,雅虎再傳收購消息。據美國科技部落格Recode報道,有熟知內情的消息人士透露,雅虎將收購移動分析和廣告平臺公司Flurry。隨後,雅虎和Flurry均通過公司部落格證實了這項交易。

  消息人士稱,這項交易的價格為“數億美元”。在顯示廣告和PC業務迅速滑坡的形勢下,雅虎一直都在嘗試發展壯大其移動業務,但即便如此,直到今天其移動業務的規模仍舊很小,小到以至於雅虎到現在仍未公佈其營收數據或任何産品。

  “這與谷歌和Facebook等其他網際網路巨頭形成了鮮明對比,過去兩年時間裏,他們的移動業務都已得到顯著提高。”上述消息人士指出。

  記者了解到,被雅虎收購的Flurry成立於2005年,其業務重心是“通過個性化的廣告和移動分析服務來為開發商、行銷商和消費者優化移動體驗”。舉例來説,最近該公司剛剛面向應用出版商推出了一種新的視頻廣告解決方案。這種廣告網路是Flurry的新業務,而其有關智慧手機使用的分析服務則更有價值,原因是Flurry的技術已被安裝在50多萬個應用上,可對10多億台設備的活動進行追蹤。

  “Flurry是一家移動應用的分析公司,也是一家移動廣告平臺公司。它在全球擁有大量應用安裝量,數據量非常豐富。雅虎收購Flurry是希望能夠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重新佔有一席之地。”唐欣告訴記者,雅虎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一方面通過移動應用廣告獲取一部分收入,另外可以掌握大量的行業數據,能夠幫助雅虎做出進一步戰略選擇。

  “依託雅虎,我們將接觸到更多的資源,從而加速提供優秀的産品,幫助應用開發者構建更好的應用、對接目標用戶,還有更重要的是,憑藉與應用體驗融為一體的美觀的廣告而從中獲利。”Flurry公司CEO兼創始人西蒙·卡拉伕(Simon Khalaf)在他發佈的一篇博文中稱。

  趙民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Flurry的核心實力在於它提供給應用開發者的一種數據分析工具。而雅虎的收購行動則明確地反映出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目前對技術和數據特別看重,巨頭們通過對技術和數據的積累,構建産業生態鏈,並將競爭重點放在更長遠的未來。

  “總而言之,雅虎收購Flurry,其最終目的是增加智慧手機廣告收入。如今,雅虎的業績有所回升,Flurry幫助App研發者分析用戶數據並向他們投放更多個性化廣告。”趙民表示,雅虎收購的背後,與谷歌收購行動有異曲同工之妙。

  唐欣認為,“對比谷歌的收購,雅虎收購Flurry相對來説風險大一些。因為移動廣告平臺這種模式競爭激烈,即使這一領域的營收規模增長很快,但也很難成為雅虎的一項主要收入來源。而另一方面,數據這塊的價值則需要更深入地挖掘。”

  阿裏打通移動入口

  與谷歌一樣受到矚目的還有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巴巴。

  今年上半年,中國並購交易市場重大完成交易中,阿里巴巴與優酷馬鈴薯、高德軟體、文化中國的交易規模分別達10.88億美元、11億美元、62.44億港元。在過去的半年內,阿里巴巴的並購交易涉及網際網路、IT、文化傳媒、物流、足球等多個行業。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1至6月,阿裏並購的公司超過12家,並購總額接近人民幣300億元。

  易觀智庫的研究報告顯示,縱觀阿里巴巴2014年的投資並購案例,不難發現,對阿里巴巴流量入口的彌補是主旋律,尤其是對移動端流量入口的佈局。“依靠淘寶龐大的電子商務流量來源,阿里巴巴在PC端的流量優勢明顯,但由於應用豐富、入口分散等原因,移動端並沒有複製PC端的流量和入口優勢”。

  趙民則對記者分析,在經歷高德地圖基於位置服務的O2O佈局,以及新浪微網志基於社交媒體的移動入口佈局,阿里巴巴認識到自己在移動高端的入口佈局的不成熟。

  “雖然已經逐步完善,但是缺乏一個穩定、持續的大入口,那麼收購UC則成為它的一條捷徑。”趙民説。6月11日,阿里巴巴官方正式宣佈全面合併UC,合併後UC將成為阿裏的全資子公司,併合並至阿裏體系內。

  易觀智庫研究認為,從産業發展週期看,中國第三方手機瀏覽器市場目前處於應用成熟期。所以,在第三方手機瀏覽器市場擴張時期,阿里巴巴積極紛跑馬圈地,搶奪用戶這一核心資源,用戶規模的量級及內容資源等商業化資源意味著未來變現的可能,隨著手機瀏覽器用戶在智慧手機用戶中的滲透率逐漸達到峰值,手機瀏覽器這一移動互聯市場最重要的流量洼地無疑將成為其變現的重要渠道。

  “並購UC後,將穩定阿里巴巴在移動電子商務方面多入口戰略,包括移動瀏覽器、APP、社交媒體、位置服務等,並可能打通移動入口、移動支付、電商等各種資源,強化阿里巴巴在BAT(百度、阿裏、騰訊)中的競爭優勢。”易觀智庫預測。

  然而,阿里巴巴被譽為“買下半個中國網際網路”的地毯式收購並不是那麼完美。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收購行為讓它在縱深佈局上顯得較為完善,但隨之而來更大的問題在於如何整合多項細分業務,並與阿裏擅長的核心業務電商、雲計算大數據形成有效協同。“阿裏無線事業部頻頻調整也是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該人士認為。

  利益逐漸集中化

  谷歌的“去搜索化”野心,雅虎掌握大數據的企圖,以及阿里巴巴打通移動入口計劃的背後,凸顯了一個同樣的趨勢——IT行業正大規模地吞併其他競爭者或是利益的分流者,逐漸將利益集中化。

  在熱播電視劇《廣告狂人》中,Sterling Cooper公司因為創意天才Donald Draper而被收購。而這一幕在現實生活中同樣在不停上演。

  在業內人士看來,因為IT行業技術更新換代太快,新産品層出不窮,所以必須靠並購尋求生存的市場。而IT巨頭吞併小公司的舉動已成業內常態。去年一整年,谷歌平均每兩周就會收購一家公司,使其一年收購12家的預期目標翻了一番,並且交易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除此之外,據谷歌方面透露,在所有收購案例中,這些收購都是“戰略性的”,而不是“金融性的”。事實上,很多大公司把收購作為彌補自身發展劣勢的一種方法。

  然而,這樣的發展趨勢,對整個行業來説是好是壞?

  在趙民看來,這種正常的兼併收購對企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一般情況下,被收購一方獲得發展需要的資金,而收購一方快速獲得技術、産品或人才,這樣是個一個雙贏的局面。與此同時,由於一些中小型IT企業或傳統企業盈利模式不清晰,上市無望,但又擁有一定的資源,被收購對於它們來説,也是不錯的結局。”趙民告訴記者。

  一家IT公司的負責人在與記者交談時坦言,在IT行業內,大家對於這樣的收購是“喜聞樂見”的。“因為作為一個擁有小公司的企業家,你能做的最令人矚目的退出方式就是做一項戰略交易:讓一家知名的大公司來買你的公司”。

  該負責人指出,相比金融買家(比如,私人股權投資公司),戰略性買家通常願意對你的公司花更多的錢,因為他們擁有戰略資産,可以提升雙方公司的價值。另外,戰略性買家比你的管理團隊或者近親擁有更雄厚的財力。

  2014年,IT行業進入了收購的小高潮。唐欣指出,仔細觀察這股收購潮,出手的企業無論是國內的BAT還是國外的雅虎、谷歌,都顯然沒有資金短缺的問題。而被收購方總的來看價格也不算昂貴。所以,即使收購失敗,對公司生存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至於這些收購背後的利弊,不能一概而論。”唐欣告訴記者,谷歌收購Draw Elements從財務角度講可能不是很划算,但其目標主要是為了扶持整個安卓産業鏈,這個目的是可以達到的。這樣看來,一項收購最終的利益,要從長遠角度看。

  個性化時代消亡?

  在李方庭看來,收購潮涌之下,IT行業巨頭在資本市場的雪球越滾越大,也將它們的野心進一步地釋放出來。

  “這些巨頭們通過收購一方面快速彌補自身的缺陷,另一方面加快全方面地佈局。只有這樣才能將控制權日益集中,不斷變強。”李方庭表示。

  毋庸置疑的是,全球IT業的瘋狂並購,也在不斷地顛覆傳統的格局和價值觀。有業內觀點表示擔憂,隨著並購趨勢的加強,行業的個性化是否會逐步消亡?

  多少年來,個性化、專業和專注曾是IT企業信奉的至理名言。但是,隨著收購潮的進行,一些IT企業如今都成了巨頭們餐桌上的食物。

  在趙民看來,大規模的並購,意味著這個行業未來將進入寡頭壟斷時代。

  “如果繼續這樣的趨勢,發展到後來,軟體企業的個性化時代會慢慢的消亡。”趙民對記者感概,“雖然國內IT行業的格局沒有真正成熟,可是世界上的IT巨頭們會在這樣的趨勢下逐步佔領市場,最後形成幾大IT巨頭鼎力的局面。”

  “事實上,整個矽谷從去年到今年一直充斥著並購的氣息。”一位美國的業內人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IT行業競爭激烈,加上美國經濟回暖的影響,企業們通過擴大規模來抵抗競爭已經成為市場的重要選擇。”

  也就是説,市場需求的變化以及市場競爭的嚴峻,是導致全球IT業進入寡頭時代的直接驅動力。尤其在企業級市場,隨著軟體功能的細化和區分,客戶所要應對的軟體産品和軟體廠商越來越多,他們越來越希望能有一兩個軟體企業,能為他們提供一站式的服務。

  與此同時,由於支出縮減,客戶也被迫從大型軟體企業購買産品,因為這些企業能以更低的價格提供更多服務。

  所以,在業內人士看來,巨頭們在經歷了多面並購的努力後,佔據各自領域絕大多數的份額後,巨頭們就變成了“寡頭”,越來越孤獨。

  越是孤獨的人,危機感就越強。於是,巨頭們拿著鉅額彩禮不停地“相親”。巨頭們的危機意識,不僅讓其以收購直面競爭,還讓其通過收購進行超前佈局、先行先試,試圖成為科技領域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巨頭們通過收購來擴大自己成為寡頭,而對於整個市場和消費者來説,這將不是一個樂觀的局面。”趙民表示,到那時,行業的話語權掌握在寡頭的手裏,其他小企業的生存將變得更加困難。

  “真的到了那個時候,那些小企業最終的命運只有兩條:被收購或者死亡。”上述IT公司負責人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