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義大利多方籌資保護文化遺産

  • 發佈時間:2014-08-04 07:57: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韓秉宸  責任編輯:羅伯特

  8月3日,義大利迎來第二個“博物館日”,作為本月第一個週日,全國約420個博物館和遺址等再度向遊客免費開放。義大利文化部2日發佈數據顯示,在“博物館日”等活動的刺激下,全國文化遺産類景點訪問量今年7月份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7%,對義大利旅遊業發展産生了良好的推動作用。但常年如潮的遊客訪問使眾多文化遺産不堪重負,如何處理遊客數量增多與文化遺産保護之間的矛盾,是義大利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7月28日,義大利新的“文化遺産保護和旅遊促進法案”在參議院獲得通過並正式生效。新法規定,致力於義大利文化遺産保護的私人捐助者將在稅收上享受最高減免65%的政策優惠。義大利文化部長達裏奧·弗蘭切斯基尼表示,新法案有望為義大利文化遺産保護吸引更多投資,降低公共經費削減帶來的不良影響,進而帶動文化産業和旅遊業進一步發展。

  義大利全國共有約3500家公立和私立博物館、10萬多座教堂、5萬餘座歷史建築和超過2000處考古遺址,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文化遺産數量多達46項。這些文化遺跡的維護和修復經費此前主要由政府負擔,相關撥款約佔全國財政預算的1%到2%,並視情況單獨追加撥款。然而,即使加上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歐盟的援助,這些資金仍無法滿足其龐大支出需求,這就使得民間資本的投入迫在眉睫。

  為此,義大利政府從1994年開始建立起一套名為“領養人”的制度,即政府在掌握其所有權、開發權和監督保護權的條件下,讓渡部分博物館、古跡和遺址等文化遺産使用權和有限的改造權給民間資本,並由“領養人”負責對這些文化遺産進行日常維護。2002年,義大利文化部又主導成立了文化遺産和可持續旅遊交易所,將需要修復的文物古跡,以及其所需資金數額進行公示,進一步規範了“領養人”制度。金融危機爆發後,義大利政府財政支出大幅削減,在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調動起民間資本資助文化遺産保護工作,越發成為一大重要課題。

  本次推出的稅收減免政策,正是通過給予捐助者特定財政優惠,以此擴大吸引民間資本。目前,羅馬正在進行幾項大型修復項目,其資金來源也是私有企業的捐助。例如,2013年10月起開始的鬥獸場修復項目,預計耗資2500萬歐元,是在鞋業大亨托德斯集團的資助下開工的。幾乎與鬥獸場同時開工修復的西班牙廣場“破船噴泉”,則得到了著名珠寶公司寶格麗集團的慷慨解囊,修復資金預計約150萬歐元。

  當地媒體認為,新政策疏解了困擾義大利文化遺産保護的財政難題,將大大提高民間資本介入文化遺産保護項目的積極性,未來可顯著改善義大利的旅遊接待條件,優化義大利旅遊的品牌形象,由此吸引更多遊客。

  (本報羅馬8月3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