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像做藝術品一樣經營人力資源

  • 發佈時間:2014-08-04 05:31:53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以人為本”在當前已經不是一個讓人陌生的詞彙。事實上,早在多年前,“以人為本”就作為一個熱詞被管理、經濟、社會學等領域用至氾濫,但趙楊晛可能是最懂這四個字在獵頭行業的含義的人。

  十年前,出於種種機遇的原因,趙楊晛開了一家獵頭公司,十年後,這家公司已經成長為華南數一數二的獵頭公司,而白手起家,創辦這家名為“人本”的獵頭公司的正是趙楊晛。

  “人才無論在何時都是稀缺的”,趙楊晛説,在他看來,如何將稀缺的資源引導至其恰當的位置,正是這一行當的價值所在,也是其潛力所在。通過不惜成本的認識人、分辨人、挖掘人才、他的公司得以越做越大,但規模並不是他拿來衡量成功的度量衡。

  “如何把獵頭轉變成像藝術品、古董一樣的行業?”在趙楊晛自己寫的一篇文章裏,他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而這也是他正在求索的方向。

  南方日報記者陳若然

  把人脈變成資本

  從開業到現在,香港人本管理機構剛剛好走過十年。十年間,趙楊晛從一個人,一台電話開始做起,到如今,他自己的人才管理模式才算是建了起來。

  在行外人的人眼裏,獵頭似乎是一家略帶神秘感的行業——如非在職場上有機會直接與之接觸,難得去了解其業務運作和資訊管理的模式。

  事實上,獵頭做的生意正是“人”的生意。對於企業,尤其是人員流動頻繁的行業來説,對於優秀和恰當的“人”的需求幾乎是永恒不變的。很多企業在員工離職之後都難免遭遇某一崗位的空檔期,一個重要環節接不上,甚至會影響整體的運作。而獵頭的價值就在這裡體現出來。

  對於企業來説,如非大規模的招聘新人,從海量的人才市場的簡歷中篩選出可信、合適崗位的人,致電約見,面試篩選,一方面費時費力,另一方面成效也不見得好。無論是虛職以待合適的人,還是從其他部門調人代理,對公司來説隱形的效率損失帶來的成本都是不可忽視的。而獵頭通過長時間在行業的資訊積累,人才篩選,人才資訊分類儲存,自身積累豐富的資訊,在企業提出需求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找到合適的人選推薦過去。

  獵頭在中國算是一家新興行業,而十年前,更是一種“傻瓜”式的業務,漫天尋找簡歷,再一個人一個人的打電話詢問約見。剛剛入行的時候,趙楊晛也是這麼做的,他自己把當時這項工作稱為“體力活”,主要工作靠打電話問,而公司的業務定位也是在於向用人企業介紹合用人才,從中收取佣金。

  與其他公司不同的是,趙楊晛的香港人本管理機構更加專注——專做民營企業的生意,專做有著連貫性的行業人才,建立“人才地圖”,把握相關行業的人才資訊,而不是將精力分散到各個行業。

  不過,即使有自己的特色,做人才仲介業務做得久了,趙楊晛漸漸發現這一邏輯當中的不足來。“獵頭到底是一門什麼樣的生意?”趙楊晛這麼問自己。面試做得多了,見的人多了,對行業的了解透了,人才的價值也越來越成為他經營的核心理念。事實上,掌握各個行業頂尖、靠譜的人的資訊,在他看來像一個巨大的金礦,“又何必仰仗單一的仲介業務來賺佣金?”

  體會到這一點,趙楊晛很快盤活了他的“金礦”——不僅僅局限於人才仲介,而是大膽放手到投資領域。

  “整個行業成熟的獵頭公司不少,都是在全國各地分佈多家分公司,顧問過百,大部分是名校優秀畢業生。即便這樣的獵頭公司,在中國一年努力只能做一億多的營業額,已屬行業頂尖。但我入股的一家物流公司,200多人,一年的營業額卻有近兩億,其間為什麼有這麼大差距?根本原因在於獵頭的真正價值沒有被挖掘。”趙楊晛説。

  “真正的價值”是什麼?在趙楊晛看來,當前一些成熟的獵頭公司所走的路並沒錯,但模式卻舊化了,在他看來,獵頭公司不一定要把候選人賣來賣去。“國內的企業都非常希望有一個很好的團隊去支援公司的發展,但他們沒有能力去辨識候選人到底能不能做到他們的要求。如果此時獵頭公司以一家投資公司的身份參與進去,但從長期來説,可以為企業的組織發展效力,企業也會非常歡迎。”

  憑藉橫跨行業的的人才辨識能力,對不同行業、不同企業資訊的了解,合作進展快而順利。通過這種形式,趙楊晛已成為六家公司的股東,跨物流、嬰童、金融投資、保健品等多個行業。

  除了投資,趙楊晛還把他對人脈的理解拓展到各個方面。挖掘到優秀的候選人,他會主動地提供投資機會。在他看來,只要人足夠優秀,成功的機會就足夠大。

  “人就是一切”

  現在的趙楊晛是一家兩百多員工的獵頭公司的老闆,動輒投資千萬,但十年前,這家公司剛剛起步的時候,他只是個隻身從香港來到大陸的“廣漂”的青年。

  因為家庭經濟壓力,高中畢業後,趙楊晛就早早參加工作賺錢養家。開始“廣漂”的時候正是他人生的低谷期——父親去世留下的債務尚待償清,情場失意,在大陸也是舉目無親。為了站穩腳跟,他嘗試過各類工作,不過最成功的,還是進入一家公司做獵頭,在這個崗位上,趙楊晛從普通員工崗位做到總經理,從月薪七千做到年薪二十多萬的管理層。

  儘管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離開公司,趙楊晛卻就此走進了這個行業的大門。離開公司,償還完父親留下的債務,他拿著手中僅剩的一千塊錢在廣州車陂附近租了一間月租四百塊的房間,房間沒有傢具,沒有自來水,全部家當只有一台電話,一台電腦,趙楊晛的創業生涯就這樣開始了。

  趙楊晛回憶,這樣四處打電話拉生意的階段他過了幾個月。不過很快,隨著業務開展積累起來的名聲和業務聯繫,他的公司終於開張了。獵頭的核心競爭力是對人才資訊的掌握,為此,趙楊晛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一個個行業展開“地毯式搜索”——約見、面談、評價、跟進,不惜成本。投入雖然大,卻是公司的立身之本。

  另一個“立身之本”也是人——即公司員工的物色。趙楊晛向記者解釋,由於獵頭公司付出大量成本挖掘的資料很容易遭到內部人員竊取,而在趙楊晛看來,杜絕的方式是尋找謙虛、有上進心、陽光的靠譜員工,輔之以足夠優厚的待遇,建立相對穩定的團隊。

  “我一直沒把自己當老闆。”趙楊晛説,他用了一個很通俗的比喻來解釋自己願意設置相對行業平均水準較高薪酬體制的原因:“為什麼人家給你幹活?因為跟你幹活有肉吃。如果靠自己幹都可以賺得更多,哪兒有人願意跟你?”基於這樣的樸實考慮,趙楊晛在創業之初把大部分的業務都分給了公司員工,儘管開始的幾年熬得辛苦,現在,他已經能夠成就一個相對穩定的、民營企業當中規模最大的獵頭團隊。

  “優秀的人永遠是稀缺的。”這是趙楊晛在採訪中常常挂在口頭的一句話。在整個交流的過程中,他談的最多的,也是他對“人”的把握、評價和理解,這也是趙楊晛在獵頭行業從業十年的最大心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