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勇士 從這裡走出
- 發佈時間:2014-08-03 05:59:28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120年後的今天,我們來到曾經孕育了因甲午海戰而名留青史的第一代中國海軍將士曾經就讀的馬尾船政學堂舊址,尋訪那些在電影和教科書裏給我們留下難忘記憶的勇士身影和故事。
從福州市區驅車沿閩江一路向東,不過30分鐘就來到福州馬尾開發區的“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這是國內唯一以船政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
車抵館前,兩艘乘風破浪的巨大戰艦造型迎面矗立,寓意這裡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獨具特色的建築風格彰顯著這個博物館在近代中國造船工業和海軍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當年馬尾船政學堂,培養了中國第一代海軍人才,打造了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艦隊,更走出了120年前甲午海戰的一批驍勇戰將。
我們要探訪的那些將士和他們的故事在展館五樓。這裡集中展示的是中國近代史四大保衛戰中的1874年台灣保衛戰、1884年中法甲申海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等。一件件珍貴的實物,一幅幅泛黃的照片,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像,靜靜地述説著昨日的歷史。
女館長吳登峰在這裡工作了9年,她對這裡的500多件文物和故事都能娓娓道來。墻面上,一張《甲午海戰船政畢業生參戰人員情況》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劉步蟾、林泰曾、鄧世昌、葉祖珪……這些在書本上和電影裏曾經熟悉的名字一一閃現眼前,在館長的介紹下,我們仿佛回到了那個炮火連天的戰場。
這張46人的參戰名單分屬駕駛與管輪兩個專業。甲午戰爭中,從船政學堂走出的這些畢業生都是各艦主力,分別擔任管帶(艦長)、大副、機務等職。1894年9月的黃海之戰中,我方12艘參戰軍艦的14名管帶中,有10人是馬尾船政學堂第一期的同班同學。其中4人在海戰上陣亡,3人隨提督丁汝昌自殺殉國。甲午之戰中,從馬尾船政學堂參戰的劉步蟾、林泰曾、鄧世昌、林永升等人的殉國,不僅意味著一代海軍英才的隕落,同時也擊碎了一代人的海軍夢想。甲午海戰後的幾十年裏,中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海軍,也再沒經歷過大規模的海戰。
“這張照片拍攝于1899年,當時清廷重組水師,甲午戰爭中倖存的官兵在天津重新聚首。”參觀中我們巧遇北洋水師名將薩鎮冰後裔薩本輝,這位81歲的老人退休前是福州市閩侯六中的數學教師。他指著一張泛黃的黑白照片説,照片中這兩位海軍將領分別是他的外祖父葉祖珪和叔祖父薩鎮冰。
葉祖珪是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靖遠艦”的管帶。1894年9月的黃海戰役中,旗艦“定遠”因旗桅折斷而指揮失靈,葉祖珪當機立斷,升起“靖遠艦”令旗發出集結信號,使艦隊重新列陣與日軍決戰。而薩鎮冰曾任“康濟艦”管帶。1895年1月甲午海戰最後階段,日軍從海陸同時進攻北洋水師“大本營”劉公島,薩鎮冰奉命率30余官兵守衛渤海灣口的日島,經過11個晝夜鏖戰,直至彈盡炮毀,接到提督指令後方才撤離。薩本輝告訴我,葉祖珪與薩鎮冰既是福州同鄉,又是船政學堂同窗。甲午戰爭之後,為挽救危局,慈禧召見葉祖珪與薩鎮冰並分別賞加提督和總兵之銜。此後兩人擔負起重組北洋水師的重任,為中國海軍復興再度點燃火種,而葉家和薩家三代中都有多人服役于海軍。
“尚望舟師能再振,海表一掃捍岩疆”。走出博物館,薩鎮冰逝世前寫下的詩句仍縈繞在耳邊,詩句中表現的這位船政學子對無邊大海與颯颯雄兵的殷殷期盼,不正是今日國人所戮力以求的夢想嗎?作為有著1.8萬公里陸地海岸線和1.4萬公里島嶼海岸線的中國,今天的海洋安全比任何時代都重要。當年的船政學堂旨在振興海防,船政學子志在海軍強國,今天我們的緬懷,正是為了那些不能忘卻的恥辱和紀念曾經浴血衛國的將士,確保國家海疆的長治久安。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