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拿什麼阻擊你,埃博拉?

  • 發佈時間:2014-08-03 01:30:4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世衛組織最新通報的數字顯示,幾內亞、賴比瑞亞與獅子山共出現1323例埃博拉確診與疑似病例,死亡人數達到了729人。

  而隨著39歲的獅子山醫生、病毒性出血熱專家卡恩的去世,人們對正在西非國家流行的埃博拉病毒又多了幾分恐懼。卡恩是獅子山唯一一位病毒性出血熱專家,曾照顧過一百多名埃博拉患者。在確診感染病毒後,從發病到去世不到一個星期。卡恩生前工作過的治療中心,已經有3名護士因感染埃博拉病毒喪生。

  在賴比瑞亞,埃博拉病毒已經奪走了該國衛生部一位高級官員、醫學博士薩繆爾·布裏斯本的生命;另有兩位美國人——33歲的醫生肯特·布朗特利博士和國際救援組織工作人員南希·懷特博爾也被證實感染了該病毒。

  即使在救治患者時全副武裝,穿全套保護裝備,包括及膝膠靴、不透氣的防護衣、手套、面罩及眼罩,但醫護人員仍然不能完全避免感染。這讓外界尤其不解,甚至造成了醫護人員的極度恐慌:靠密切接觸方式傳播的埃博拉病毒是否存在另一種更為可怕的傳播途徑?

  沒有證據表明埃博拉病毒通過空氣在人際間傳播

  “科學家發現雷斯頓埃博拉病毒能夠通過空氣在猴子中傳播”的傳言為人們的猜測增加了幾分悲涼,“埃博拉病毒可通過氣溶膠傳播”一説甚囂塵上。

  8月2日,我國著名流行病學專家、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楊瑞馥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目前的資料表明,此次造成西非國家大流行的埃博拉病毒,與前幾次造成大流行的埃博拉病毒相比,並沒有出現大的變異,也沒有證據表明在西非國家流行的埃博拉病毒會通過空氣在人際間傳播。

  楊瑞馥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一般來説,埃博拉病毒會通過密切接觸途徑從感染動物的血液、分泌物或其他體液傳染給人類。而在人際間埃博拉病毒可以直接傳播,主要是由於健康人接觸到了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或其他體液,或者間接接觸了受到這類體液污染的環境而受到感染。雖然目前有科學家發現雷斯頓埃博拉病毒能夠通過空氣在猴子中傳播,但還沒有證據表明埃博拉病毒能夠通過空氣在人際間傳播。

  楊瑞馥的觀點與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主任托馬斯·弗裏登的觀點一致。後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指出,目前不能證明埃博拉病毒會通過空氣傳播,最大的感染風險是與埃博拉出血熱病人的體液及排泄物有直接接觸。

  埃博拉病毒凶險但並不神秘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埃博拉出血熱的病原體。人在感染埃博拉病毒後,臨床表現主要為突起發熱、出血和多臟器損害,病死率高達50%—90%。

  在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學家麥科明克和她的妻子合著的紀實小説《第四級病毒》裏,有一段文字描述了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真實場景:昏暗的煤油燈光下只見十來個病人躺在草席上,有的痛得打滾,徒勞無功地和一口一口吞噬他們身體的病毒奮戰;有的身體僵硬,喉間嘎嘎作響,死亡離他們不遠。經過5天的潛伏期加上病發2—3天,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喉部就會嚴重發腫,連口水都無法吞咽。埃博拉病毒感染速度快且致命,病症包括鼻子、牙床出血,有時其他部位也會大量出血。大部分病人在數天內死亡,所有治療方法都無效。

  正是由於埃博拉病毒具有極高的致死率,且患者死狀慘烈,很多描述恐怖病毒大流行的電影、電視作品都喜歡以該病毒作為題材,這為埃博拉病毒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在電子顯微鏡下,埃博拉病毒呈現出纖絲狀。這些纖絲或彎曲或纏繞,形似蠕蟲糾結在一起。但在楊瑞馥看來,這些糾纏在一起的纖絲狀病毒雖然凶險,卻並不神秘。

  “埃博拉病毒之所以能造成極高的致死率,是因為患者感染該病毒後,病情發展急速,在相當短的時間內還來不及産生保護性的中和抗體就已死亡了,所以給科學研究造成了很大的難度。”楊瑞馥告訴記者,理論上,任何感染了病毒的患者最終都可以誘導機體産生保護性的抗體,但這需要一個過程。一般來説,感染後一週到21天左右,機體會逐漸産生抗體,一個月左右達到高峰值,但感染埃博拉病毒後,患者往往在短短數天內死亡,機體還來不及調動免疫系統産生抗體,所以目前的研究沒有辦法去實際檢測患者的抗體情況。

  但一個令人欣慰的事實是,此次在西非國家流行的埃博拉病毒儘管凶險,但致死率卻從第一次暴發時的90%左右降低到了目前的55%左右。“這是由於世界衛生組織在前幾次暴發的基礎上積累了經驗,在疫情出現時快速地做出了反應。隨著人們對埃博拉病毒的深入認識,今後它將不再那麼讓人恐懼,但這需要一個過程。”楊瑞馥説。

  控制傳染源是預防埃博拉最為有效的方式

  埃博拉病毒屬絲狀病毒科,可呈桿狀、絲狀等多種形態,為不分節段的單股負鏈RNA病毒。病毒有脂質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狀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組成。埃博拉病毒可分為扎伊爾型、蘇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萊斯頓型。除萊斯頓型對人不致病外,其餘四種亞型感染後均可導致人發病。不同亞型病毒基因組核苷酸構成差異較大,但同一亞型的病毒基因組相對穩定。

  説起埃博拉病毒,楊瑞馥給記者作了個科普。“這種病毒對熱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溫及4℃存放1個月後,感染性無明顯變化。60℃滅活病毒需要1小時,對紫外線、γ射線、甲醛、次氯酸、酚類等消毒劑和脂溶劑敏感。”楊瑞馥告訴記者,“由於目前還沒有預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和治療埃博拉出血熱的特效藥物,所以,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控制動物傳染源,加強對疫區進口動物的檢疫以及防止醫源傳播是預防埃博拉病毒最為有效的方式。在與可疑人員或埃博拉患者接觸後,選擇合適的方式徹底消毒會將感染的概率降低到最小。”

  BCX4430或可成為抑制埃博拉的特效藥物

  儘管目前仍缺乏針對埃博拉病毒的特效藥物,但一家美國制藥公司正在研發一種叫做BCX4430的廣譜性藥物,用來治療包括埃博拉在內的多種病毒。BCX4430是一種腺苷類似物,起一種非專性“鏈終止子”的作用。在一項針對小型非人靈長類動物(食蟹猴)的試驗中,BCX4430被證實能夠防止馬爾堡病毒致死——這是一種與埃博拉非常相似的病毒,其致命症狀也與埃博拉病毒相同。即便是在感染後48小時才用藥,無論是口服還是肌內用藥,它都能完全保護食蟹猴不受馬爾堡病毒侵害。該藥物的工作原理是通過設置分子路障,阻斷病毒RNA的複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今年3月的《自然》雜誌。

  研究人員在6隻猴子感染病毒後1小時或24小時後為其肌肉注射BCX4430,觀察猴子的發病情況,但這6隻作為實驗組的猴子在注射病毒後30天都全部存活了下來,而對照組的6隻猴子到第12天的時候則已經全部死亡。在感染後48小時注射藥物的6隻猴子中,有5隻到第30天時仍然存活。

  雖然嚴格來説,馬爾堡病毒並不能等同於埃博拉,但兩者在人體中的表現類似。研究人員的試驗顯示,BCX4430可以抑制埃博拉病毒在體外培養的人類細胞中的複製,效力是對馬爾堡病毒效力的一半。且在濃度增大到有效抗病毒濃度的10到50倍之前,不會導致培養細胞的基因突變,也不會殺死正常的細胞。

  而據新華網華盛頓7月31日電,美國已緊急放行埃博拉疫苗人體試驗,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7月31日宣佈將與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合作,最早將於9月開始進行埃博拉疫苗人體試驗,有望在明年早些時候得到試驗結果。(科技日報北京8月2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