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社會資本滲透激活中國氣象生意

  • 發佈時間:2014-08-02 17:31:09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證券記者 江芬芬

  氣象經濟學中有一條“德爾菲定律”,就是説企業在氣象上投入1塊錢,就有可能得到98元的經濟回報。早在上世紀80年代,國內氣象部門就被允許依法開展氣象有償服務,時至今日這個産業依舊不溫不火。隨著民營新勢力的染指,氣象服務市場化進程能否撥開雲霧、艷陽高照?

  “早就沒了,結束了”

  2002年12月25日,中國首批氣象服務經紀人在上海誕生,79人獲得資格證書。該事件轟動一時,有媒體稱,他們將成為我國第一批“看天吃飯”的人。

  氣象服務經紀人起著仲介的作用,他們向用戶宣傳氣象資訊産品,利用專業知識和職業經驗,提供相關的氣象資訊服務,同時代表客戶向氣象部門提出新的“訂單”。在這個過程中,氣象服務經紀人憑藉自己的服務獲取相應的報酬。

  當時,由五位氣象服務經紀人合資開辦的上海多普樂氣象服務經紀有限公司備受矚目。尤其是,多普樂音同“多普勒”,後者是氣象行業使用廣泛的氣象雷達名稱,足見創辦人的雄心壯志。

  2014年7月23日,《金證券》記者撥打這家公司的公開電話,提示音為“空號”。查詢114沒登記,公司沒有官網。記者又聯繫上海市氣象局,內部人士稱“氣象服務經紀早就沒了,結束了”。

  如此慘澹結束,外界並不意外。2003年下半年,上海氣象局有關人士即向媒體透露,10個月下來,九成經紀人顆粒無收。廣為流傳的故事是,多普樂氣象剛開張,有家國際貿易客戶找到府來,當得知所需服務要收費500元時,説了一句“我還以為免費呢”就離開了。在圈內人士看來,氣象預報是“免費午餐”的觀念長期形成,這讓氣象服務經紀人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一位滬上氣象服務機構負責人對《金證券》記者表示,氣象服務經紀人是中國獨有的概念,國外並沒有,“氣象局是事業單位,長期比較封閉,通過經紀人來牽線搭橋,創意相當不錯,也説明瞭氣象部門的變革進取之心。但如果提供的氣象産品沒有黏性和針對性,有了氣象服務經紀人也是白搭,因為需求和供給還是在兩條路上。”

  從當時媒體暗訪看,供職于多普樂氣象的氣象服務經紀直言,提供的服務與中心氣象臺的預報完全一致,沒有深入的研究分析報告。

  “只能彌補經費不足”

  198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氣象局《關於氣象部門開展有償專業服務和綜合經營的報告》提出,“氣象部門在做好公益服務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有償專業服務,並圍繞氣象事業發展開展綜合經營。”

  儘管如此,具有極強壟斷色彩的中國商業性氣象服務發展了近30年,至今仍處於溫吞狀態,難言規模和産業。

  據滬上那位負責人估計,目前全國氣象部門有償氣象服務每年的經營規模不到200億元。“只能説,這些收益在彌補氣象部門經費不足方面是略有貢獻的。”上述滬上氣象服務機構負責人對《金證券》記者表示。

  浙江方面被公認為最有生意頭腦,2012年3月30日,天氣網氣象商城正式上線。按照官方宣傳,該商城是一家由浙江省氣象服務中心主辦的氣象資訊資訊服務商城,利用手機短信、傳真、郵件、網頁查詢以及個性化網頁定制等服務手段,為用戶提供主動式、個性化氣象資訊服務,該服務根據不同的資訊接收手段收取不同的服務成本費。

  《金證券》記者本週登錄天氣網氣象商城發現,其行業氣象分為農業、旅遊、電力、交通、海洋五大類産品。點擊排位最靠前的農業氣象,僅出現一款名為“嘉興農業氣象”的産品,産品描述為農業氣象情報與預報,基本一週更新一次,售價為400元/月。

  “有什麼就賣什麼”,産品單一,開放程度不高,這是社會對有償氣象服務的印象。事實上,天氣生意需求旺盛,一個共識是,天氣在全世界五分之四的經濟活動中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從公開資訊看,購買氣象資訊的企業主要集中在電力、公共交通、家電(空調)以及服裝百貨行業,而李寧公司、銀泰百貨、格力等巨頭都有與氣象部門合作的習慣。

  讓氣象數據“活起來”

  事實上,近些年來民營新勢力宛如鯰魚,“攪動”著氣象服務産業。

  張勇,富景天策(北京)氣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在2011年創立公司之前,他已在中國氣象部門從業近30年。張勇對《金證券》記者説,自己創辦的富景天策是國內第一家民營氣象服務公司。民營資本怎麼切入氣象服務這個壟斷行業呢?主要還是要和氣象部門有合作,産品開發必須借助於氣象部門的數據。

  農業和服裝,是最靠天吃飯的兩個行當,相對應地,智慧園丁和天策商機兩項拳頭産品在富景天策應運而生。前者可以提供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土壤溫濕度等基本農業氣象要素的監測預警、數據分析、作業指導和遠端調控等服務;而後者為服裝零售企業帶來分地區、分品類、長中短期銷售熱點預測,可以直接指導企業的生産和銷售。

  以天策商機為例,重點解決了服裝企業生産什麼、什麼時候賣、賣到哪的問題。它基於網際網路服裝消費大數據,建立了天氣與服裝品類消費的關聯演算法,滾動預測不同品類、不同區域的服裝消費關注強度、淡旺季等,並提供一些分析建議。比如預測到下年冬季有偏暖趨勢,就會建議服裝企業控制羽絨服的生産,多上薄款羽絨服,且儘量少往暖區投放廣告、安排倉儲和銷售。

  “我們提供的是滾動關注度預測數據,時間尺度為周、旬、月、季等,從企業使用的情況來看,準確率、針對性還是很不錯的。”張勇告訴《金證券》記者。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凡客誠品、唯品會等企業已經出現在富景天策的客戶名單中。但張勇向《金證券》記者坦言,“這些業務都是探索性的,前期研發投入很高,目前公司只能是微利,還需要繼續摸索並希望能儘早生根開花。”

  今年5月份,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與阿裏雲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挖掘氣象大數據的深層價值和氣象服務後的商機。業內人士告訴《金證券》記者,阿裏還沒有成型的氣象數據應用産品,但按照其構想,將開發出不同産品的銷售指數,比如羽絨服指數、口罩指數等,讓氣象數據“活起來”。

  這樣的圖景有點像國外包羅萬象的“天氣經濟學”:氣象機構開發出“啤酒指數”、“空調指數”、“耗電指數”、“冰激淩指數”等氣象指數,成為企業確定生産行銷計劃的重要依據,不少企業也因此得到氣象投資的豐厚回報。

  中國基於數據、按照市場機制運作的商業化氣象服務,正在蹣跚起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