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反思戰爭是為避免戰爭 警惕中東複製巴爾幹半島

  • 發佈時間:2014-08-02 09:4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楊子岩  責任編輯:羅伯特

  “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奇怪的情緒。這些國家由於未能從物質繁榮中獲得滿足感,於是轉而熱衷於搞國內爭鬥或挑起爭端……人們竟至於覺得這個世界希望災難。”

  如果不考慮時間因素,丘吉爾在一戰回憶錄中的這句話在當今依然有著其生命力。西方世界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諸多反思文章著眼于現今的國際形勢:烏克蘭危機在大國的干預下正在持續發酵,中東的教派衝突正在醞釀“火藥桶”的威力,東亞地區的領土爭端也蘊含著危機。

  一些西媒別有用心,將中國與一戰前的德國對比。一些論者也不懷好意,“修昔底德陷阱”屢屢被提起。其意不言自明,營造一種世界大戰將起的氛圍,通過扭曲歷史為“中國威脅論”提供依據。

  這些分析的關注點在於,一戰如何開始?當今國際社會,是否有類似一戰爆發的基因?但戰爭反思的目的在於如何避免戰爭,而不是帶有政治目的地給某些國家貼上“標簽”,然後不惜一切地加以遏制。

  在《戰爭論》中,克勞塞維茨已經明言,戰爭是極其難以預測的。拿著昨日的歷史境遇與當今國際形勢對比絕不是科學推算,而更像是占星術,更何況,時過境遷,世異時移。

  丘吉爾名言的價值,在於他揭示了一個規律:在糟糕的經濟形勢下,戰爭往往成為政治利用的工具。許多論者的文章中也論證了經濟的融合併不是世界政治的黏合劑和國際衝突的解毒劑。

  國際社會應該知道的是,如果不合作解決糟糕的經濟問題,那只能促使更多國家的政客將矛盾轉移到其他領域。這方面,日本的安倍晉三、菲律賓的阿基諾三世已經付諸實踐,且樂此不疲。

  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在經濟艱難時期,自由貿易往往遭到堅決反對,國內要求徵收關稅和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會陡然加大,而無管制的移民常常在民眾中孕育出深深的恐外症。

  在當代中東,各種種族和宗教令人不安地共存于外部大國劃分的邊界內。伊拉克和敘利亞發生的事件表明,中東可能會發生當年一戰時巴爾幹半島的情形。

  就像在1914年, 極端主義意識形態愈演愈烈,民族主義、帝國主義和軍國主義的狂熱破壞了歐洲國家脆弱的地緣政治平衡。而如今,在歐洲、亞洲、中東,極右勢力、民族主義,還有偽裝為“積極的和平主義”的軍國主義都十分倡狂。

  當今形勢下,中東、亞洲和歐洲,可能觸發大規模衝突的火花比比皆是。經濟上,如果領導人懾于國內壓力,利己地破壞自由貿易,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只會與其他國家製造嫌隙,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導致戰爭。

  美國正在失去對中東地區的控制。國際社會如果不摒棄成見,通力合作,解決由一戰時列強在該地區的利益劃分帶來的後遺症,中東與當年的巴爾幹半島一樣的危險。

  英國媒體説,如果説過去100年帶給我們什麼教訓的話,那便是我們命中註定要相互合作。如果這只是口中説説而不付儲行動,最終的大戰終將不可避免。(楊子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