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訪中南美五國為入常拉票 專家:夢想實難成真
- 發佈時間:2014-08-02 07:1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直以來,安倍都有一場“聯合國夢”。日本共同社報道稱,當地時間8月1日,安倍將在中南美洲五國之行的最後一站——巴西,與總統羅塞夫舉行日巴首腦會談,而“聯合提交擴大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數量的方案”很可能成為會談的主題。外界對於巴西的此番表態也頗為關注。不過,專家在接受北京青年報採訪時表示,安倍“入常”夢想實難成真。
安倍此訪圖啥?
試圖“一石三鳥”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從7月25日起訪問中南美洲五國,第一站是墨西哥,隨後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哥倫比亞、智利與巴西。
據共同社消息稱,安倍將在當地時間8月1日的日巴首腦會談中為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與有著相同目標的巴西加強合作,會後,雙方將共同簽署尊重法律等價值觀的聯合聲明,並將點名提及南海爭端,指責中國。
不過,巴西外交部長新聞秘書已經就此告訴中國媒體稱,關於安倍訪問巴西期間簽署聲明的內容不宜向外界透露,日巴將就雙邊問題發表聲明,涉及中國及中國領土爭端的可能性不大。
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日本問題專家呂耀東在接受北京青年報專訪時表示,安倍此舉目的不外乎有三:強化能源資源外交力度,擴大日本在拉美地區的影響力,重點為再次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發起拉票攻勢。
南韓《首爾新聞》也報道稱,此次安倍訪問是繼前首相小泉純一郎2004年訪問拉美後,日本首相十年來首次訪問拉美。安倍此訪試圖“一石三鳥”,即實現資源外交、謀求入常和牽制中國。
這也就是為什麼根據報道情況來看,截至目前,安倍在前四個國家以及地區會談中,都會提到“安理會改革”以及“入常”。
為何迫不及待?
開始第二輪“爭常”
這是自2005年小泉政府以來,日本第二次切實爭取“入常”。
呂耀東説,在進入21世紀初,日本就迫不及待地提出“聯合國安理會改革問題”。他介紹道,2003年,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任命了一個由16人組成的聯合國改革問題小組。
2004年,該小組提交了一份關於聯合國的改革報告。2004年8月,日本外務省設立“聯合國改革對策本部”,負責向聯合國表達日本關於聯合國改革的建議。9月21日,小泉首相在聯合國大會上明確了日本“入常”的意願。2005年3月,隨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擴容”計劃報告提交,日本表示出強烈的“爭常”姿態。其理由就是,日本承擔了很大一部分聯合國會費,因此希望在戰爭、制裁以及維和等國際事務中擁有更多決策權。
據悉,日本謀求的此次非常任理事國競選于2015年10月舉行,任期從2016年到2018年。
目前聯合國安理會由中美俄英法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其中非常任理事國由聯合國大會每年秋天選舉産生,每年改選5個席位。
呂耀東説,日本希望在2015年聯合國成立七十週年之際,力求通過對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國家的“戰略性”經濟援助贏得選票,謀求再次推動完成聯合國安理會改革,成就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夢想。
安倍如何求支援?
給“甜棗”附條件
在呂耀東看來,為實現“入常”夙願,日本開始採取“遠交近攻”的外交手段,通過渲染“中國威脅論”,離間中國與發展中國家關係。而其具體方式就是通過附帶政治條件的方式提供經濟援助。安倍為“拉票”設立了“專項資金”。據央視報道,日本在去年底通過的2014年度預算案當中,列入了1.4億日元的“拉票”費用,另外還有意邀請64國的駐聯合國大使訪問日本。
一直以來,安倍都通過提供經濟援助的同時附加政治條件的方式來“拉票”。呂耀東介紹道,比如越南,日本對其經濟援助力度很大,而附帶的條件就是,“你要接受我的裝備,用軍事力量制衡中國”。在非洲,安倍也使用同樣經濟援助拉票的手法。
據日本時事通信社報道,當地時間7月28日上午,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安倍出席了日本和加勒比共同體國家的首腦會議。會議中,安倍表示,為了繼續援助共同體國家,日本將取代政府開發援助(ODA),商討新的援助計劃。
“近幾年來,日本並不急於每年爭取非常任理事國,而是力求在2014年用更多時間開展對拉丁美洲和非洲等聯合國成員國的外交攻勢,”呂耀東説,“以保證順利當選2015年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到底能不能“入常”?
“聯合國夢”難成真
社科院亞太所國際問題專家葉海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目前情況下,安倍不能帶領日本“入常”,原因是:第一,你當多少次非常任理事國也不能讓你變成常任理事國;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就算是日本每次能連選連任,大家都同意,只要中國不同意,日本就不能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聯合國當年就是針對你而設立的,如果你都能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就不是聯合國改革的問題,而是聯合國存廢的問題。”他表示。
在2005年時,由於南韓、美國的反對,日本離“聯合國夢”差得還遠。但呂耀東分析認為,這一次,美國會同意日本“入常”的夙願,其七國集團中的法英也會同意。那麼不同意的國家便是中國和俄羅斯。
不過,之前對日本、巴西、印度和德國“入常”持謹慎態度的南韓、阿根廷、巴基斯坦、義大利等有可能繼2005年之後再度反對。
呂耀東援引時任南韓總統的盧武鉉與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參加紀念蘇聯衛國戰爭勝利60週年慶典期間會晤時所言表示,“如果一個國家代表亞洲,那麼這個國家必須得到亞洲的支援”。“我們應該考慮申請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國家是否為世界和平做出犧牲,是否具有道義上的合法性”。
“安倍的真正目的是通過加入聯合國,改變和挑戰戰後秩序。”他説。
儘管安倍的“聯合國夢”難以成真,但呂耀東提醒道,安倍無論走到哪都在提及中國,損毀中國國家形象,這是需要警惕的。
安倍外交啥套路?
以“和平”之名挑事
針對安倍外交政策的表裏不一,人們給安倍的外交政策冠以多種名字。
加陳情問拉丁美洲五國,安倍浮光掠影的“飛行外交”已經穿梭過世界五大洲的47個國家,被外媒稱為“空中飛人”的“俯瞰地球儀外交”。
在前往中南美五國訪問後,安倍的外交足跡已經涵蓋所有大陸,這就是其“俯瞰地球儀外交”的含義。安倍意在接觸到世界各個角落。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約研究員王泰平曾表示,安倍上臺後頻繁出訪,頻度和廣度都是空前的。僅去年,出訪經費就大大超出了預算,日本外務省不得不借用其他項目的預算以應對緊急情況,結果招致批評。這些行為和安倍在國內的政策是呼應的。他試圖改變戰後體制,成為正常國家,而且已經邁出了關鍵一步:解禁集體自衛權。
呂耀東説,安倍每到一處均扛出“積極和平主義”的招牌,大談價值觀外交理念,渲染“中國威脅論”,勾畫“自由與繁榮之弧”勢力範圍。
所謂“積極”也就是“進攻性的”、“主動的”。然而,安倍的“和平主義”外交卻是他製造事端的幌子。比如他介入到南海問題中,離間各國,這也被他標榜為“和平主義”。讓周邊國家仇恨中國,這就是他的“和平主義”的根基。在所謂“和平主義”之下,更有他行海外派兵之實。總體而言,安倍的外交政策是“介入性的”,其行為與所提口號背道而馳。
本版文/本報記者 岳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