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忠縣:好生態“長”出好經濟

  • 發佈時間:2014-08-02 03:31:2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鄧俐 實習生 楊蕾

  在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的11個區縣中,忠縣長江江岸線最長,輻射三峽庫區水域最廣,生態涵養的任務最重。

  今年上半年,作為重慶市級貧困縣的忠縣,工業增速連續6個月居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第一位。

  把握好“涵養”與“發展”的關係,在發展中保護、在涵養中發展,實現生態與經濟的雙贏,忠縣是如何交出漂亮答卷的?

  面上保護:做好生態涵養七件事

  “我們這是一個三峽庫區生活垃圾環保一體化項目,計劃投資13.69億元,年處理120噸粉煤灰、煤渣等工業廢渣,配套建設餘熱發電系統。”在重慶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忠縣工業園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李心國介紹。

  這是重慶第一條利用水泥懸窯處理垃圾的系統,利用水泥懸窯每天可處理200噸生活垃圾,利用窯頭窯尾的餘熱進行發電,每年可發電1.6億~2億度,可解決整個廠區用電的50%。既生態環保,又産生了經濟效益。

  這只是忠縣生態涵養“七件事”的一個小縮影。

  今年,忠縣縣委、縣政府結合生態涵養定位,科學謀劃提出了包括抓好庫區清漂及垃圾污水處理、森林工程、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城市生態建設、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庫區兩岸地質災害防治、市民生態文明意識培育和文明習慣養成等生態涵養“七件事”,強化“面上保護”。

  “如果説濕地生態系統是‘地球之腎’,那麼我縣的濕地生態系統就是‘忠縣之腎’。”忠縣林業局局長陳敬榮説。

  重慶三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忠縣段總面積約3000公頃,涉及石寶鎮、涂井鄉的新政、共和、萬松、兩河、涂家、友誼、龍灘、青坪、萬順、巴山等10個行政村。

  如何保護好“忠縣之腎”?

  “今年,我們計劃在長江及其幹流、白石水庫等地開展濕地植被恢復工程建設,啟動涂井鄉濕地管護站建設,在濕地保護區區域新造林2100畝,進一步增加造林密度。”陳敬榮説。

  目前,忠縣正同時實施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等環保五大行動,更加突出對三峽庫區水源的“涵養”,保護好三峽庫區青山綠水,肩負起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責任。

  綠色發展:半城山水滿城橘

  “我們‘三峽橘海’科技含量高,景觀特色鮮明,標準化、現代化。美國柑橘專家考察友誼村時説‘三峽橘海’是目前世界上山區農業最先進、最科學的一流果園。”涂井鄉友誼村大學生村官徐勤説起村裏的“三峽橘海”,滿是自豪。炎炎夏日,走進剛剛豐收過後的“三峽橘海”,滿山的綠樹讓人頓感清新涼爽。

  “三峽橘海”2001年臨長江而建,種的都是優質夏橙,面積已達12350畝。10多年來,人們為橘海的“五大奇觀”而傾倒。一是“花果同樹”,每年四月中旬,綠葉簇擁著黃果,黃果點綴著白花。二是“父子同床”,到了5月中旬,當成熟果還在採摘時,幼果又長出來了,當地人把這種現象稱為“父子同床”。三是果子挂果期長,從頭年4月開花,到次年5月果子成熟,果子在樹上有一年多時間。四是果皮“三黃三青”,柑橘從5月到12月中旬都是青皮,到12月下旬果皮由青變黃,到次年5月中旬又開始由黃變青,果肉卻仍然是5月成熟。五是果樹壽命長達25年。“三峽橘海”給橘農帶來可觀種植收入的同時,每年還迎接全國各地遊客10萬人次。

  “半城山水滿城橘”,城在橘中、橘在城中,説的就是有著“中國柑橘城”之稱的忠縣。忠縣在國內率先建立了柑橘資訊化果園、現代柑橘資訊化精準管理系統,獲得了極為苛刻的柑橘“品種、育苗、建園、管護、橙汁加工”五大技術國際採標確認,贏得了全國“柑橘科技看忠縣”的美譽。目前,忠縣擁有亞洲最大的柑橘脫毒容器育苗基地(年育苗300萬株以上),柑橘種植面積已有35萬畝(投産23萬畝),總産量達21萬噸,柑橘加工能力達32萬噸,形成“從一粒種子到一杯橙汁”完整的“産加銷研學旅”六位一體産業鏈,建成了亞洲目前最大鮮冷橙汁(NFC)生産基地,並通過國際GAP認證,綜合年産值已達15億元。

  柑橘成為全縣最大的特色生態農業産業的同時,忠縣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也上了新的臺階。近日,示範區建設規劃已順利通過相關評審。

  與此同時,生態工業也加速崛起。“我們傾力打造特色生態工業基地,初步形成了‘一區五園’的發展格局。”10平方公里的忠縣工業園區是重慶市級特色工業園區,園區辦公室主任李心國介紹,所謂“一區五園”,即移民生態工業園、蘇家工業園、水坪工業園、船舶工業園、新型建材園。依據科學理性綠色發展理念,園區堅決杜絕“三高一低”(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及産能過剩的項目入園。李心國説,本著這個原則,今年上半年,園區重點引進了30萬噸柑橘加工和柑橘皮渣加工、年産20萬輛新能源電動車等7個生態涵養迴圈發展項目。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縣完成工業總産值98.05億元、同比增長21.5%,實現工業增加值24.46億元、同比增長17.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6個月位居渝東北首位、全市第4位。

  生態旅遊:“邊窮苦”變身“旅富強”

  “生態楊興村,清涼八斗臺。今夏消暑何處去,楊興八斗臺歡迎您!”隨著石子鄉楊興村八斗臺景區正式開門迎客,這個昔日窮山惡水的地方一炮走紅,終結忠縣無避暑景區歷史的同時,成為一張閃亮的旅遊名片。

  從重慶主城40℃的高溫烤炙中來到海拔1000米以上的八斗臺,頓感空氣清新,涼爽宜人。景區嶄新的旅遊接待中心剛剛投用,公路沿線,10多戶鄉村旅遊接待戶家家賓客盈門,生意火爆。

  39歲的村民劉玉蘭上個月剛從外地打工回來。她告訴記者,這兩年,她一家4口每年都會趕在炎炎夏日到來之前回到村裏做農家樂生意。劉玉蘭説:“今年景區正式運營了,我的農家樂剛開張半個多月,毛收入就上萬元了!”景區接待中心統計數據顯示,開業短短一個月已接待遊客上萬人。

  “以前窮山惡水,人人想走,現在旅遊興盛,人人想留。”石子鄉鄉長王福全介紹,八斗臺是海拔1000~1500米的8座連片山峰,所在的石子鄉楊興村,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村子裏到處都是溶洞、岩石、溪流,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加上交通不便,村民生存條件惡劣,多年來只能靠種玉米、紅薯、洋芋“三大坨”為生,非常貧困。

  4年前,經多方論證,楊興村最終選擇了發展生態旅遊。“我們把生態旅遊作為扶貧開發的重要手段,圍繞八斗臺‘生態好、海拔高、景觀奇、民風淳’四大優勢,突出養生、納涼兩大功能,以項目建設為基礎、旅遊發展為平臺、創新理念為手段、脫貧致富為目的,打造八斗臺鄉村旅遊景區,實現造血式扶貧開發。”王福全説。

  “發展的第一步是保護。”王福全説,因地制宜規劃發展,不大修酒店賓館,不破壞青山;建污水處理廠,所有污水必須全部處理達標排放,不破壞水源。

  由於保護得當,生態良好,八斗臺吸引了大批遊客。當地村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劉玉蘭就是其中一位。“以前在家看孩子、喂豬、種玉米,日子過得緊緊巴巴。搞起農家樂後,收入高出一大截,去年,僅靠經營農家樂,年純收入就有五六萬元。”

  村裏還探索出村民用土地、林地入股,組建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模式。村支部書記、合作社理事長馮宗祥告訴記者,2009年合作社剛成立時,只有12戶農民參加,現在已發展壯大到153戶共265股。去年合作社進賬了80多萬元,經營額每年都在節節攀升,直接或間接帶動了全村202戶375人增收。

  八斗臺景區只是忠縣加快打造的生態旅遊景區之一。目前,聞名遐邇的“江上盆景石寶寨”、“橘海人家”、“中國柑橘城”等新舊景區正在提檔升級,過境遊向休閒觀光體驗遊轉變。依託長江旅遊,以“萬里長江·烽煙三國”為主題,薈萃長江沿線三國文化“珍珠”,融合本土忠義文化,通過長江三峽上第一個主題山水實景演出,借助長江、三峽、三國品牌疊加效應,集生態觀光、休閒度假、文化娛樂、水上樂園、參與體驗等於一體的“三峽港灣”綜合大型旅遊度假景區、長江三峽文化旅遊示範區正在加速建設和崛起,引領忠縣邁入“強旅富”的新時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