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德國能源市場化後電價一定上漲

  • 發佈時間:2014-08-01 11:31:10  來源:中國電力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德國“能源轉型”無疑是成功的。通過“能源轉型”,德國的可再生能源得到了飛躍式發展。有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十多年裏,德國包括風能、生物能、太陽能在內的新能源電力所佔份額達到了25%,太陽能發電成本下降幅度高達90%。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當下中國的能源體制改革正面臨諸多困難,在此背景下,冷靜審視德國在“能源轉型”過程中的得與失,或許能為我國未來的能源發展尋求一些借鑒和參考。

  複雜的轉型

  德國的能源轉型之路可以追溯到1991年,當時,德國頒布了第一部可再生能源法——《電力入網法》,該法案規定,電網經營者可優先購買風電,這極大地促進了德國風電産業的發展,也奠定了德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基礎。

  2011年,時隔20年之後,德國“能源轉型”迎來歷史性突破。當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給德國敲響了警鐘。隨後,德國總理默克爾決定在2022年前關閉境內所有17座核電站,德國也成為第一個明確去核化國家,由此還催生出了德國可再生能源史上的一個歷史性計劃——2022年前,將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到35%左右。這就是如今被世界各國反覆借鑒思考的德國“能源轉型”計劃。

  當然,寥寥數語的目標計劃不是德國“能源轉型”的精髓,因為轉型過程中的每個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在昨天(7月31日)舉辦的財新-無所不能“德國能源轉型沙龍”上,德國華人新能源協會會長廖宇為與會者分享了很多關於德國“能源轉型”的智慧和經驗。在他看來,“德國的能源轉型是一個超大型的、全社會動員的項目,轉型目標複雜到互相匹配、互相綜合設計。”

  據廖宇介紹,德國已經實行了廠網分開、輸配分開、配售分開和電力交易,四位一體的100%的電力市場自由化。“不光是電力,還包括天然氣、石油、英特網、水,這些所有的公共服務事業都是屬於管道化運營的方式,這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首創的虛擬運營商和管道化分開是一樣的,他們的思維邏輯也是一樣互相配合。”

  財新-無所不能“德國能源轉型沙龍”上的另一位嘉賓,來自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的陶光遠主任也認為,“不能把能源轉型想得那麼簡單,能源轉型非常複雜”。陶光遠強調,探討德國能源轉型問題千萬不能顧頭不顧尾,要有很好的系統性。“比如説我們可再生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人),電網是電網的人,節能是節能的人,現在就因為大量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並網,使所有這些事情連成一體,甚至使得德國能源界在去年開能效大會的時候提出一點,説對工業生産的工藝提出了新的要求”。

  陶光遠認為,“能源轉型”對德國全社會,甚至是發電、供電、電力存儲,乃至整個的工業生産工藝都産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影響,“這個才是最深刻的,很可惜國內對這一部分了解得不是很清楚”。

  用富人的錢“補貼”轉型

  德國在發展可再生能源過程當中需要大筆資金來支撐,有數據顯示,2014年,德國對綠色能源的補貼總額將可能超過236億歐元,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政府財政的沉重包袱。

  為了順利“轉型”,支援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德國各州政府可謂是絞盡腦汁。據廖宇介紹,德國萊比錫州政府缺少資金來源,但為了投資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展,該州政府就在高速路上每隔幾公里安裝一個錄影機,專門拍超速的人,一罰就是100歐元。

  除了萊比錫州之外,位於德國東南部的紐倫堡也採取了類似的措施。紐倫堡把電力配網和水廠、交通運輸捆綁在一塊兒,為什麼將這三個在業務上看起來毫無關聯的機構放在一塊兒?陶光遠解釋道,那都是因為它們在“錢上有關係”。

  紐倫堡的水廠是多少錢就收多少錢,但是交通運輸方面是需要補貼的,而一般乘坐公共交通的都是當地貧窮的老百姓,老百姓不想從稅收裏出,怎麼辦?“和電網公司配在一塊兒,把配電的錢加了幾分錢在上面去,所以德國的電費高,好多錢是當地市政府給加上去的。加上去的錢補給公交了,因為用電用得越多的人,一定是有錢人,坐公交坐得多的一定是沒錢的人”。

  “放開市場電價一定上升”

  德國的能源轉型並非是“皆大歡喜”,由於鉅額的可再生能源補貼導致電價上漲,這已經成為德國民眾“吐槽”的焦點。據了解,在德國可再生能源法出臺後,當時光伏每度電補貼40歐分,與現在德國每度電30歐分的電價相比,補貼力度之大難以想像。而在過去三四年間,德國家庭電費平均上漲了1/4,高出歐盟平均水準40%-50%。

  “德國能源轉型,15年來電價翻了一倍”,在廖宇看來,“對能源這個行業做改革,你指望自由化的市場競爭去降低價格,那是不可能的。”

  多年來,德國的用電、燃氣和燃油價格的漲幅一直遠高於工資漲幅。2013年的能源價格較2002年上漲了43%,但同一時期的工資水準僅上漲17%。而據德國《明鏡》週刊的報道,德國的能源價格不斷上漲,導致民眾電費、暖氣費等方面的負擔在不斷加劇:2011年,德國有690萬家庭在能源方面的支出超過總收入的1/10,而這一數字在2008年僅為550萬。

  廖宇表示,只要放開市場,電價一定會上升。“電價不上升沒有人節能,電價不上升你作為消費者只是買電,如果你的角色複雜了,你同時屋頂上也有光伏,你也是生産者,當你成為一個生産者的時候,你就不是希望電費越便宜越好,你希望電價越貴越好,這麼多投資商、這麼多風投進來,他們都是無利不起早,不聞魚腥味不來的貓,他怎麼可能不賺錢,他要賺錢就要電價上漲,電價不上漲整個行業就不可能蓬勃”。

  對於電價上漲的問題,廖宇認為,在觀念上要有所轉換。“以前冰棍賣5分錢,現在大家就算再給你賣5塊錢的冰棍,你也不會去吃了,你要吃35塊錢的哈根達斯,為什麼?價格上漲不一定是所有人最終的追求,而是更好的服務和更適宜私人定制需求的靈活的服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