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型農民,渴望用知識“種田”

  • 發佈時間:2014-08-01 07:35:39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開奧迪車,使用最新款的蘋果手機,穿著得體的襯衫,交換聯繫方式時首先問微信號……將這些符號疊加,您會得出“農民”的形象嗎?

  7月29日至31日,一場針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在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舉行,這是我省首次為家庭農場主量身定做的培訓,內容涵蓋家庭農場發展、土地承包政策、農産品市場行銷等。

  省農業産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玉慶介紹,未來誰來種地,困擾著農業的發展。參加這次免費培訓的,是全省各地農業部門推薦的93名家庭農場主。記者粗略統計,93名學員中,有一半以上都是40歲以下、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中青年農場主,其中80後農場主33位,大多具有本科學歷。在這些年輕人臉上,充滿了對土地、對農業的熱愛。

  和過去以農業生産技術為主的簡單培訓不同,這次培訓既請來了省農委副主任蔡恒講授“三農”發展戰略,又有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等高校專家講授農作物生産和市場拓展的相關知識,還安排了到家庭農場現場參觀。

  東海縣白塔埠鎮翠綠家庭農場負責人南德標承包了165畝地種植蔬菜,他告訴記者,相比於以往他接觸過的職業技能培訓,這次的培訓更全面,“既有技術指導,又讓我看到了未來農業和家庭農場的發展趨勢。比如南京農業大學黃保健教授講,設施蔬菜種植要適度規模,不能一味求大。我有深切的體會,流轉的土地太多,種出來的菜賣不掉,最後還是虧本。這次來看到有些人經營得就非常好,我也有了幹好的信心。”

  三天的培訓,學員們不願放過每一個學習的機會。

  “我們不要課間休息,請多講一會。”7月29日下午,省農委計財處副處長黃挺就培育家庭農場發展的政策措施和大家進行交流,90分鐘很快過去了,為了不影響下一場講座,黃挺準備結束交流,沒想到學員們齊聲要求取消課間休息,要聽他多講幾分鐘。

  7月30日下午,學員們來到姜堰漢土家庭農場,這是家以稻田養魚為特色的家庭農場。80後農場主王宇靜介紹,水稻畝産1000斤,生産品牌大米700斤,每斤按10元計算,畝産值約7000元;每畝投放鯰魚魚苗330尾,畝産鯰魚750斤,每斤按3元計算,畝産值2250元。去掉成本,稻田養魚每畝收益4250元。“我正愁怎麼提高種水稻的效益呢,一定要好好學學!”聽完介紹,同為80後的邳州華瑞糧食種植家庭農場農場主賈強主動向王宇靜請教。不顧三伏天烈日直射,兩位年輕人在田邊討論起來。

  海門春野家庭農場農場主姜麗春2010年大學畢業後曾在上海工作一段時間,“走過不少彎路,覺得幹這個也挺好,幹那個也挺好,不過最終還是拐回來種哈密瓜了。”回鄉創業當農場主,姜麗春吃了不少苦,吃住都在瓜棚邊,不懂的就多方請教專家,或是買書看、上網查。很快,他成了遠近聞名的種田能手,掌握了技術後,他時常給當地農民上課,邀請種植戶們實地參觀。“我有信心幹好,也希望能帶動家鄉更多人致富!”

  年輕的農場主們不再滿足於父輩傳統的門店零售模式,他們渴望觸網,用全新的方式進行農産品經營。“請加微信公眾號‘果郡王的果園’,我們為大家提供專業化的鮮果配送服務。”徐州賈汪區西貝樂生態農業家庭農場農場主袁起一直在忙著向大家推薦他的電子商務平臺,許多以果蔬經營為主的農場主們紛紛向他諮詢如何進行農産品配送和網上銷售。

  採訪中記者發現,蔬菜種植戶普遍反映的困難是“找銷路”;而部分種糧大戶則飽受糧食烘乾設備和場地缺乏的苦惱;用工難則是所有農場主共同面臨的問題。對此,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常務副校長吳建坤建議,農場主們要做出特色,走差異化競爭之路,同時通過購買農機具,用機械化取代高昂的人工成本,“而像建烘乾場這種高投入的、短期很難回本的基礎建設,就需要政府出手幫助了”。

  “這三天的培訓只是第一步,為了加強互動,接下來我們將根據學員的具體情況,提供長期跟蹤服務。”張玉慶説,扶植家庭農場發展,不光要“扶開工”,更要“送一程”。

  記者注意到,三天裏,沒有人請假,也沒有人遲到早退。臨別時,大家提議建一個QQ群,方便每天交流,取長補短。

  本報記者 吳 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