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真通了,才不痛

  • 發佈時間:2014-08-01 05:32:2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忽如一夜春風來,價值投資理念陡然綻放。伴隨著滬港通推出日期敲定的傳聞,擺開了一場大盤藍籌的饕餮盛宴:這邊,以銀行股、有色金屬等為代表的大盤藍籌股終於“在沉默中爆發”了,如火如荼的行情下,雪藏七八年的“萬點論”再現江湖;那邊,出現了140多億資金搶購南方A50ETF的熱鬧場面,以往折價的安碩A50中國ETF也變為溢價。

  估值是硬道理。在本輪行情啟動前,恒生AH股溢價指數創下了90.59點的8年新低,相當於A股這邊全場九折促銷。行情的領頭羊交通銀行每股凈資産5.66元,啟動前H股價格僅為5.8元,而A股價格還不到4元。

  資金如水。閘門打開,自然是水往低處流、價往高處走。如同香港居民過羅湖橋買菜、內地居民到銅鑼灣買化粧品,只要交易成本足夠低,誰家便宜就買誰的。

  此次滬港通的消息,給了陷於小盤股炒作騎虎難下的A股市場一個熱點切換的機會。但這用來短期炒作的“價值投資概念”,確實與靠股息、紅利等長期獲利的價值投資理念無關。

  作為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設計,滬港通的最基本功能必然是通過資金和標的的雙向流通,方便投資者在兩個市場間“撿漏”,體現為價差的逐漸弭平。但“價差紅利”很快就會享用完畢之後,行情又該如何演繹?

  縱觀諸多股票分析師提出的針對滬港通的套利策略,基本可以歸納為“兩步走”:第一步,搶同樣標的裏價差大的,比如那些對H股負溢價率超過20%的A股,漲幅明顯高於大盤;第二步,買“A股有港股無”的特色股,比如白酒、中藥、軍工、電力設備等。

  這個投資策略有點像旅遊購物指南——要不就撿點“買到就是賺到”的便宜貨,要不就捎點別處買不到的土特産。只是,如果旅遊景點的商人也都按照這個思路囤積居奇,遊客就只剩下挨宰的份了。

  滬港通在制度設計上,不僅糾正了此前“港股直通車”資金單邊流動的弊端,還特意在額度上向滬市有所傾斜。但在交易規則、資訊披露制度、投資者保護等方面A股市場顯然難以與港抗衡,“價格便宜量又足”,幾乎是目前滬市吸引外部資金的最大賣點。按照掘地三尺的“價值發現”的進度,滬港通正式開通之日,就是資金流出之時。

  即使就估值而言,經過數年低迷,除了大盤藍籌股外,A股其實不存在大片明顯的“價值洼地”。不提已靠著“結構性行情”雞犬升天的中小盤股,在69隻A+H股中,A股股價低於H股為35隻。而這其中大多數股票的A股流通盤遠超H股,折價有一定合理性。

  對待市場的態度,也許説明瞭行情能走多遠。當初在開通直通車的消息刺激下,恒指一度飆升至30000點大關,但沖天的牛勁反倒引發了香港市場方面擔憂,直通車未能成行。

  誠如大部分分析人士所言,滬港通的意義遠不止于帶來增量資金,長遠之計是要通過這個窗口,將國際市場成熟的投資理念導入內地資本市場。

  投資理念上的固本培元,制度建設上的強筋壯骨,才是資本市場一脈通、百脈通的關鍵。否則,即使借著外力帶來的一時的“通”,暫時排解了股價低迷的抑鬱,但總還是有痛的時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