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麥當錢存 賣糧有“利息”

  • 發佈時間:2014-08-01 05:31:1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 記者雷漢發、通訊員徐哲普報道:因家裏急需用錢,河北趙縣西陽臺村農民劉芹輝急著將小麥變成現錢。7月28日,他來到鎮裏的“糧食銀行”,將糧食收儲單換成出庫單後,6000多斤小麥賣出了好價錢,還收到了680元的“利息”。

  劉芹輝存糧的“糧食銀行”,是當地“80後”大學生范立濤創辦的新式糧庫。2011年底,受一系列國家惠農政策的鼓舞,范立濤毅然辭去天津的工作,回到河北家鄉自主創業。“按照近年來糧食價格走勢,新糧上市的半年裏,價格會有一個漸進走高的過程,不少農戶都選擇在家存糧,待價而沽。”范立濤説,這樣做的話,糧食儲存保管成了難題,糧食收割後裝袋、運輸等也很麻煩。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成立“糧食銀行”,幫助農戶解決儲糧難問題。

  今年6月,“糧食銀行”開始試著經營。按照利益共用、風險共擔的原則,以每斤1.15元的價格收購小麥,將來售價若高於此價,銀行與農戶按2:8的比例分成;反之,則按7:3的比例進行風險劃分。史家莊村農民白平輝種著20畝地,今年小麥喜獲豐收。“這麼多糧食存在家裏空間不夠,又擔心生蟲或發黴,現在好了,把糧食存到‘糧食銀行’,省事兒又省心!”

  范立濤説,“糧食銀行”的經營方式多樣,農戶可自由選擇,將糧食在地頭直接銷售給“銀行”,或者每斤交1分錢代管費存入“銀行”。趙縣富鑫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著500多畝小麥,但因為剛成立不久,一直沒有建立糧倉,於是將所産的10萬斤糧食代儲在“糧食銀行”,“這10萬斤糧食,一斤貴出一分錢就了不得。”合作社負責人張海舟説,目前糧價有點低,他希望等等再出手。

  在“糧食銀行”寬敞的糧食儲存庫內,記者看到,這裡不但地面、墻壁都做了防潮、防水措施,倉庫還建了通風設施,並進行了二次加固。范立濤告訴記者,“糧食銀行”成立以來,已擁有包括兩家大型種植合作社在內的“儲戶”50多戶,存儲小麥40萬斤。“將來,農戶不僅可以把糧食存在‘糧食銀行’,還可以等價交換麵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只要打一個電話,就能送到家裏。”范立濤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