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擔當探路先鋒職責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 發佈時間:2014-08-01 03:31:3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7月1日,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經驗交流會在黑龍江省舉行,153個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參加。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各示範區著眼發揮引領作用,堅持因地制宜,突出各自特色,積極探索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發展模式。培訓交流期間,代表們紛紛表示,要借此機會,學習借鑒其他省市發展現代農業的經驗,全面深化綜合配套改革,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本報記者隨機採訪了其中16位代表,請他們談談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擔當起現代農業探路先鋒的職責,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敬請關注。

  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服務

  四川省成都市副市長謝瑞武

  四川成都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也是全國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中唯一整市推進的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先後制定出臺了成都市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規劃、成都市農産品加工産業佈局規劃、促進糧食適度規模化經營、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等政策措施,全面加大了耕地保護、農田水利、道路、設施裝備、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建設投入,在構建城鄉生産要素自由流動機制、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創新農業農村投入機制、推動農業經營方式轉變、健全農業公共服務體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農村産權確權登記頒證、耕地保護基金、政策性蔬菜價格指數保險等創新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黑龍江省規模化的糧食生産基地、先進的農業資訊化、一流的農機設施裝備和創新的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等都處於全國領先水準,發展現代農業的經驗很值得學習。

  下一步,主要工作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深化産權制度改革。加快農村承包地經營權確權頒證,完善農村産權交易體系、收儲體系、風險分擔體系和處置體系,逐步消除農村資産變資本的障礙。

  二是加快園區基地建設。以實施“千斤糧、萬元錢”糧經複合産村相融示範基地和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為抓手,強化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力爭到2017年形成全域灌溉的水利渠係,使全市高標準農田佔比率達到65%。

  三是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強化政策扶持和資源整合,大力支援新型市場主體,著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鼓勵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加強標準化建設和品牌打造,充分發揮帶動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兩個帶動”作用。

  四是提升專業配套服務。完善農業公共服務體系,推進標準化基層農業綜合服務站規範化建設。探索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培育發展農村新型合作金融服務機構,積極面向農村開展産權抵押融資、小額貸款等金融服務。完善農業政策性保險,拓展保險品種範圍,加大財政補貼力度,進一步支援保險機構提升服務水準。強化農業科技服務,制定優勢特色産業發展技術路線圖,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的整合應用,積極發展産學研聯盟。

  五是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結合大城市帶大農村的實際,通過規劃把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崇尚人文、適度規模、突出特色、生態環保等理唸有機結合。堅持把新農村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的綜合性載體,按照“小規模、組團式、生態化”和“全域、全程、全面小康”要求,推動“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新村建設。

  先行先試問路綠色發展

  湖北省荊門市市長肖菊華

  荊門市是湖北省唯一整市推進的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也是“中國農谷”、“柴湖振興”發展雙省級戰略實施地。我們將以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業改革與建設培訓班的舉辦為契機,勇於改革創新,奮力先行先試,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把荊門建設成為中部地區現代農業先行區。

  搶機遇之先,實施全地域規劃。堅持“三區”示範,引領全市現代農業發展。即建設以科技、文化服務業為重點的屈家嶺“中國農谷”核心區;以“兩型”農業為重點的“荊三角”四化協調發展先行區;以生態産業、生態田園、生態民居、生態人文為主要內容的楊竹流域生態文明新農村示範區。辦好“示範點”。創建鐘祥生豬産業、沙洋迴圈農業、漳河新區生態農業等13個現代農業示範點,確保可看、可學、可推廣。打造“示範帶”。按照“連片種植、標準統一、配套完善”的要求,沿武荊高速、207國道、漢宜線等主要交通幹線,打造經濟和生態效益好的現代農業示範帶。

  搶發展之先,加快全産業建設。緊扣“一高三新”,發展高效農業。以保障糧食安全、穩固農業基礎性地位為目標,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全面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圍繞“四個一批”,壯大産業集群。以農産品加工業2013年在全市率先成為“千億産業”為新起點,圍繞“四個一批”工程(一批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一批有影響力的知名品牌、一批50億元的加工園區、一批農産品加工100億元的縣市區),實施“千億産業提升、百億企業培育、十億品牌創建”計劃,夯實産業支撐,做大産業集群。突出“一調一牌”,拓展農業功能。圍繞唱響農耕文化調、打好休閒農業牌,重點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農耕文化園(館),抓好休閒觀光農業板塊基地建設,辦好“荊門油菜花節”和“屈家嶺桃花節”等農業旅遊節會,促進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

  搶政策之先,推進全方位改革。創新土地流轉機制。建立市、縣(市區)、鎮、村四級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完善土地流轉機制,堅持“三同步四集中”(土地整理與土地流轉同步推進、遷村騰地與農民轉移同步實施、項目建設與政策整合同步安排,推進農産品加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業生産向規模經營集中、農民居住向城鎮和農村新型社區集中、農村商貿向市場集中),率先在“中國農谷”核心區實現土地全域流轉。創新産品産銷模式。大力推進農社對接、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企對接,建立“訂單生産、定向供給”模式,構建高效順暢的農産品産銷鏈條。創新金融保險服務。引導金融資源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保障金融機構農村新增存款主要用於現代農業發展。鼓勵保險機構開展特色優勢農産品保險,探索建立財政支援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

  産業優化生態優先

  北京市順義區區長盧映川

  在參加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經驗交流會期間,實地領略了以“大水利、大農機、大科技、大合作”為特徵的黑龍江現代化大農業,並在示範區組織管理、設施裝備、體制機制、科技推廣、投融資方式等方面學習了黑龍江有關市縣的好做法、好經驗,深感收穫很大,受益匪淺。

  下一步,總的思路是,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功能定位,堅持“量水發展、基礎保障、生態優先”原則,大力推進都市現代農業功能提升和轉型升級,推動順義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在更高起點上又好又快發展。

  立足首都功能定位,積極調整農業産業結構。一是大力促進農業節水,調整種植業結構。有序退出高耗水作物,全面推廣節水措施,積極應用微灌、噴灌等先進節水技術,強化灌溉用水標準管理,全區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75以上。二是堅決控制農業污染,發展生態農業。建立重點水源保護地及人口集中區域畜禽養殖業逐步退出機制。糧田全面實現保護性耕作,增加生物覆蓋,減少冬季揚塵,降低水分蒸發。三是積極調整農産品加工産業結構。對污染嚴重、規模小、效益低的農産品加工企業逐步轉産退出。重點發展以農産品精細加工、配送為主,資源消耗低的高技術含量産業。

  以“新三起來”為抓手,推動農村改革縱深發展。一是強化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5年內全面完成區內60萬畝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做好北京市鄉鎮統籌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試點工作,以高麗營鎮為試點,做好規劃調整、組織騰退、開發利用等工作。二是深化農村集體經濟産權制度改革。繼續加大農村基層幹部技能培訓,提升鎮、村幹部能力;建立順義區農村産權交易平臺,與全市産權交易平臺對接,全面推廣村級資産線上交易,通過競價提高交易價格。三是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結構。大力發展旅遊觀光、農機服務和農産品産銷等專業合作社;以龍頭企業帶動為重點,構建農産品産銷新體系,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

  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展示首都農業示範效應。一是以都市型現代農業萬畝示範區為引領,發展規模經營。創新經營模式,促進糧食規模化生産、機械化作業、標準化建設、社會化服務,提高土地産出率、勞動生産率和資源利用率。二是提升“菜籃子”應急保障功能。積極落實全市菜田補貼政策;規範設施農業發展,逐步完成全區剩餘1.8萬畝老舊設施改造;全區農産品加工企業年銷售收入力爭突破200億元;做好農業保險保單質押貸款推進工作。三是完善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體系。積極創建北京市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示範區、示範鎮和“菜籃子”工程優級標準化生産基地,引導生産單位開展“三品一標”申報認定和標準化生産,完善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保證農産品品質安全。

  田園之美在於可持續

  北京市房山區區長祁紅

  房山區地處北京西南,山區、丘陵、平原各佔三分之一,是典型的特大型城市周邊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示範區。近年來,房山區統籌城鄉發展,以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為目標,確定了“平原建園區、淺山聚酒莊、深山抓溝域”的農業産業發展佈局,努力打造與世界城市建設和首都發展相適應的都市型現代農業。

  高端園區建設帶動農業産業高效發展。著力打造中國北京農業生態谷、高端葡萄酒産業園、食用菌産業園、景觀農業産業園等特色農業産業園區。中國北京農業生態谷佔地總面積1.72萬畝,遵循基本農田不減少、農民全部上樓、勞動力充分就業、農業産業集聚發展的原則,建設國際一流農業産業園區。高端葡萄酒産業園以房山區青龍湖鎮為核心起步區,帶動10個淺山區鄉鎮發展高端葡萄酒産業,按照原産地、標準化、高品質、品牌化酒莊酒發展原則,將房山打造成中國高水準、大規模的世界級葡萄酒莊集群,國內最具市場競爭力的酒莊會展和貿易中心,北京低碳企業總部和休閒度假區。借助“磨盤柿、食用菌”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品牌,發揮區域優勢産業特色,促進優勢産業提檔升級。食用菌産業著力打造全區食用菌産業統一品牌,建立“二商首誠健康産業園”,開發食用菌及蟲草系列健康食品,促進食用菌産業發展。

  打造“四季房山·大美田園”凸顯農業生態服務功能。把生態環境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突出位置,通過養育綠色森林,改善河流水系,植補生態景觀,創建美麗鄉村,建設“四季房山·大美田園”,實現城在林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沿重點交通路線和鄉村旅遊黃金線,發展景觀農業,著力構建“三線五區”和“五田六園”的景觀農業佈局模式。韓村河“天開花海”、長溝“水岸花田”、琉璃河“古橋荷苑”等景觀農業園區,形成鄉村旅遊黃金線,生態休閒功能凸顯,備受市民青睞。實施農業基礎建設及綜合開發工程,集中打造一批標準園、精品園和示範園,將主要農田建成“安全美麗田園”。

  嚴把農産品品質安全關,叫響房山農業品牌。加速農業由數量增長型向品質安全型轉變。嚴格投入品管理,擴大檢測範圍,建立監測溯源資訊系統,確保“舌尖上的安全”。落實鄉鎮屬地責任,以京之源公司為試點,以生産基地為基礎,強化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檢測體系建設。組織區內知名企業參展農産品博覽會、展洽會、訂貨會,走出房山打造區域品牌,培育新增北京著名、全國馳名商標。此外,調整優化全區農業産業結構,優化糧食種植,穩定蔬菜生産,控制畜禽養殖,增加林水面積,著力打造綠色可持續發展現代農業體系。加強京冀協作發展,推動農業産業轉型。在籽種農業、休閒農業、加工農業等方面,深化合作,探索實踐“區外建基地、區內精加工”等合作模式,實現區域合作、共贏發展。

  科技做支撐豐收有保障

  天津市武清區區長羅福來

  全面深化農業改革、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業現代化,有不同的實施路徑可以選擇,有眾多的發展模式需要探索。武清作為天津的傳統農業大區,是全國21個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中、唯一一個以都市型現代農業為特色的創建單位。自2012年啟動示範區建設以來,我們按照“三提升、兩帶動、兩培育”的思路,著力提升農業抵抗風險能力、發展效益和服務生態環境能力,不斷強化科技帶動、項目帶動,走出了一條具有武清特色的都市型農業發展路子。

  抓結構調整,培育壯大農業主導産業。把調整産業結構、做大做強“一個基礎産業、兩個新興主導産業”作為增實力、上水準的關鍵。在繼續擴大規模的同時,加快調整種植養殖品種、推廣依標生産,著力提升主導産業核心競爭力。今年內完成6萬畝種植業結構調整工程,三年完成20萬畝調整任務,確保到2015年高標準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糧食單産達到525公斤、超出全國平均水準40%。

  抓高效農業,提升都市型農業經濟效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要抓住三個重點:一是設施農業,進一步強化政策扶持、優化設施佈局,集中打造沿河沿路設施農業帶和一批示範園區,確保每年新增設施面積1萬畝以上。二是休閒農業,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建成中草藥園等一批休閒體驗節點項目,每年新發展農家樂、漁家樂100家以上。三是生態農業,在積極推廣迴圈農業、節水農業技術、嚴控農業污染的同時,進一步加大水綠生態建設投入,每年新增林地5萬畝以上,建成津北森林公園、大黃堡濕地等生態景觀亮點,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高度統一。

  抓新型經營體系培育,激發都市型農業發展活力。圍繞深化農業改革,突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組織化,大力發展農業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每年新增農業合作社、龍頭企業100家以上,到2015年確保全部農戶進入産業化經營體系。二是市場化,進一步創新農産品流通新機制,以農産品直供直銷為重點,年內對接京津企業、院校和超市總量達到4000家,全面樹立“京津鮮菜園”品牌。三是規模化,大力推進農業土地承包經營權改革,積極探索土地規模流轉的模式和途徑,確保到2015年全區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到70%以上。

  抓綜合要素支撐,為都市型農業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強化科技支撐,全面完成全國農業資訊化示範基地建設,確保每年新培育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100項以上,確保到2015年農業産出科技貢獻率達到65%。二是強化設施支撐,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確保投入3億元以上,每年新增高標準農田5萬畝、新建改造橋閘涵30座以上。三是強化現代農民支撐,積極推進新型農民培訓工程,每年培訓新型農民2萬人次,為都市型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

  種好責任田建設噸糧市

  江蘇省泰州市市長陸志鵬

  參加這次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經驗交流會,我們不僅領略了北國糧倉的千里沃野風光,而且親身感受了“大規模、大機械、大合作、大産業”的現代農業恢宏氣勢。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的泰州市,我們將認真貫徹這次會議精神,種好責任田,打好泰州糧,在糧食優質高産高效和體制機制創新上探索出一條東部沿海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路子。

  以“噸糧市”建設為目標,夯實現代農業新基礎。一是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按照灌排設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間道路暢通、生産方式先進、産出效益較高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求,到2016年,全市高標準農田比重70%以上,農田水利現代化水準95%以上。二是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以主要糧食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高效設施農業主要環節機械化、秸稈還田機械化、農機服務社會化為重點,發展農機作業、維修、租賃等社會化服務。三是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加強耕地保護和地力建設,全面推行農作物秸稈、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程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大力發展迴圈農業。

  以園區建設為載體,引領農業發展新方向。重點打造城北現代農業走廊,加快建設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園區試點項目,將永久性高産創建示範基地打造成糧食産業園區,國家産糧大縣興化市建成百萬畝糧食高産增效示範區。推進産業集聚,打造糧食加工集中區,高起點配套建設興化稻米加工集中區、泰興麵粉加工集中區、興化主食食品加工集中區和靖江糧食物流園區。

  以現代技術為支撐,推進農業科技新水準。強化技術整合,遵循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高産高效同步、主産主業協調原則,重點推廣稻麥精確定量栽培等10大配套技術,創建糧食萬畝示範片100個。全市建立萬畝以上稻麥良種繁育基地5~6個,農作物區試站4個,積極培育江蘇紅旗種業集團,到2016年主要農作物種子年加工量8000萬公斤以上。

  以規模經營為方向,構建農業經營新體系。一是加快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與改革試點的姜堰區整體推進,其他市(區)不低於50%的鄉鎮整建制推進。二是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一批主體有資質、經營有規模、作業有裝備、生産有標準、産出有效益、風險有保障、管理有規範、社會有信譽的“八有”示範性“家庭農場”。三是加快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突出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以改革創新為突破,創新農業投融資新機制。整合資源,加大財政、金融、保險支援力度,市財政每年安排5000萬元,各市(區)財政都安排一定資金支援示範區建設。創新體制機制,大力推廣陽光信貸,繼續實行糧食保險財政兜底政策,並逐步提高保險額度。

  借勢突破打造丘區樣板

  四川省南充市委常委楊建華

  現代農業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發展現代農業,對於增強農業國際競爭力、應對農村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迫切需求。我深切體會到園區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基本載體。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可以有效集聚土地、資金、科技、人才等資源要素,推動農業大規模、成體系、全鏈條發展,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更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有效載體。我深切體會到提質增效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核心要義。以規模化提高産量、以標準化提高品質、以品牌化提高聲譽、以市場化提高效益,這是黑龍江等地在農業發展中探索出來的寶貴經驗,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我深切體會到深化改革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動力源泉。現代農業發展到今天,取得了巨大成就,也遇到了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必須依靠深入推進農業農村改革來有效破解,以改革促發展,靠改革增活力。

  下一步,我們要圍繞打造“西部領先、國內一流”的丘陵地區現代農業發展樣板的目標,重點在“五區”建設上再下功夫、再求突破。

  在建設丘陵地區特色産業示範區上再下功夫、再求突破。遵循“夯基礎、擴範圍、提品質、創品牌”的要求,大力推進示範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示範區綜合生産能力。以發展優質糧油、畜禽、果蔬三大特色産業為重點,全域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積極推進標準化生産,全面推進示範區現代特色産業發展。

  在建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區上再下功夫、再求突破。進一步完善農業龍頭企業扶持獎補、種糧大戶再補貼、涉農項目由合作社承擔等政策措施,扶持發展真正有實力、真心搞農業、真情帶農民的新型經營主體,大力培育職業農民和農業職業經理人。

  在建設産銷一體發展先行區上再下功夫、再求突破。不斷完善示範區市場體系發展規劃,全面啟動規模化種養基地的産地商品化處理和倉儲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農超對接”和農産品電子商務,形成産銷銜接、一體發展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

  在建設資源要素投入集中區上再下功夫、再求突破。積極探索涉農項目整合機制,確保涉農項目資金80%以上整合到示範區。積極做大市農業融資擔保公司規模,大力發展村鎮銀行、資金互助社等金融服務機構,全面開展以農村産權、生産設施設備、訂單等抵質押貸款為主要內容的金融改革,積極開展特色農業保險試點。

  在建設農村全面小康樣板區上再下功夫、再求突破。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思路,堅持規劃引領、産業先行、因地制宜、農民主體,科學佈局新農村綜合體和新村聚居點,配套推進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發展。

  示範引領讓農業更加智慧

  江蘇省無錫市副市長劉霞

  無錫地處江蘇省南部,長三角中部,面積4687平方公里,現有基本農田1108平方公里。無錫將結合實際,進一步改革創新,示範先行,奮力建設生態智慧型現代都市農業。

  創新農業園區管理機制,在特色産業園建設上示範先行。強化規劃優化。重點規劃建設規模化水稻生産基地、永久性蔬菜生産基地、高效園藝基地、現代漁業基地、有機農業基地。強化高標準農田建設。繼續加強高標準農田水利建設,以構建物聯網技術支撐的“旱能澆、澇能排”農田排灌體系為重點,不斷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水準。強化農産品品質監測。完善多層次農業綜合檢測體系,推廣農業物聯網技術,健全農産品品質安全追溯體系。強化園區績效考評。對全市128家重點園區進行綜合評價,作為項目支援、導向激勵的重要依據,應用物聯網技術對全市園區實行實時監測、動態管理,建立公開考評競爭機制。

  創新農業經營機制,在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上示範先行。加快適度規模經營。深化土地承包經營權改革,加快推進農村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創新經營主體。努力形成以家庭農場、合作社為骨幹,龍頭企業為引領,以社會化服務為保障的農業經營體系。創新職業農民培育。依託高等院校與園區合作,重點加強農業經營人才、農業職業技能培訓、農業科技創新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普及培訓,培養一批現代職業農民。創新社會化服務體系。積極構建以農業需求為導向,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以經濟合作組織和家庭農場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業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創新農業科技支撐機制,在生物農業智慧農業上示範先行。做大生物農業。重點實施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工程、現代種業科技創新工程和“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培育工程。加快農用生物製品研發,在動植物生物反應器、生物食品、生物農藥、生物獸藥、生物飼料和生物肥料研發上取得新突破。做特智慧農業。以全國農業農村資訊化示範基地建設為契機,發揮無錫國家物聯網創新示範區優勢,以優勢特色農業産業為重點,推廣智慧農業示範應用。

  創新農業生態保障機制,在可持續發展上示範先行。加強生態保護。乙太湖水治理為核心,推進濕地修復、林業修復、水體修復,構建全方位、立體式的生態保護體系,加快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小區建設,實施控制性種養水生植物工程,加強森林培育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嚴格環境治理。推進土壤測土配方改良,推廣配方肥、有機肥、生物農藥等環保型投入品,加強養殖場環境綜合整治、氮磷生態攔截、池塘迴圈水養殖工程建設,促進太湖水環境持續改善。推廣迴圈農業。積極推廣“豬-沼-菜”等迴圈經濟模式,延長迴圈農業産業鏈。

  改革創新為農業提質增效

  山東省平度市市長楊釗賢

  作為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和副省級城市中唯一入選的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單位,我們將緊緊圍繞保障糧食和主要農産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目標,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撬動資本、整合技術等現代要素投入為抓手,以健全産業體系、擴大經營規模、提高綜合效益為主攻方向。

  一是做好改革這篇文章。以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為核心,紮實推進經營主體、農村産權、金融保險制度改革,激發現代農業發展活力。

  狠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做好職業農民培育,借助農民培訓下鄉工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做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探索採取土地經營權信託、帶地入社、股權化等方式實現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做優農民合作社,通過重點培育、典型示範、規範發展。

  狠抓農村産權制度改革,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今年內全部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居民房屋所有權權屬確認、登記頒證,為農村土地流轉奠定堅實基礎。穩妥推進“三置換”産權改革試點,選定12個群眾基礎好、“兩委”班子強、經營性資産規模達到1000萬元的村莊(社區),率先開展集體産權股份制改革。

  狠抓農業金融保險服務創新,提供有效資金保險保障。在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實現破題基礎上,組建成立註冊資本2億元的國有獨資融資性擔保公司,探索建立村級融資擔保基金。拓展農業保險承保範圍,將蔬菜、果品等經濟作物和蔬菜大棚等農業設施納入保險範圍,並適當提高賠付率,實現政策性保險100%全覆蓋。

  二是做好建設這篇文章。以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為核心,突出抓好物質裝備、特色園區和重點項目建設,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

  狠抓設施裝備提升,強化農業發展基礎保障。整合涉農資金,每年集中5~8億元資金投向水利設施建設維護,全面改善農田水利條件,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加大農機具購置補貼力度,構建從深耕、播種到收儲一條龍式農機服務,力爭2015年全市農業機械化綜合水準達到92%以上。

  狠抓糧經作物發展,確保農産品有效供給。鞏固提升傳統糧油,實施糧油高産創建,整合推廣小麥—玉米—花生兩年三作增産模式,加快建設20萬畝糧食高産創建大片和30個糧食高産創建萬畝示範方,穩固噸糧市水準。

  狠抓重大項目建設。加快農産品專業批發市場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積極構建國際化農産品展示展銷平臺,推動農産品埠外境外展示展銷常態化。著力抓好投資50億元的大澤山生態休閒旅遊小鎮等重點項目,打造全國現代農業發展示範亮點,提升現代農業發展質效。

  “三大通道”激活農業潛能

  浙江省平湖市委書記翁建榮

  近年來,平湖結合自身産業特點和發展基礎,以流轉土地擴大經營規模,以強化服務提高效益,走出了一條具有平湖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近幾年的探索和實踐,也讓我們形成了幾點體會和共識。

  一是思路求“活”——打通規模土地流轉通道。平湖積極探索創新整村流轉等土地流轉機制,使土地等農業資源合法向有能力的經營大戶集中,為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經營創造了條件。創新組織機制,2007年平湖成立了浙江省內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渡船橋土地股份合作社,使土地流轉有了自己的業主單位。目前,全市已經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14家。創新規模流轉機制,在穩定土地承包關係、維護農民“三權”(即土地承包權、流轉收益權、農業用工優先權)、跟農民算好“三賬”(即土地即期收益賬、整體産出效益賬和長期發展得益賬)的基礎上,全村487戶農戶全部自願簽訂整戶土地流轉合同,流轉面積達到2801.8畝。在姚浜整村流轉試點成功帶動下,全市已有11個村實現整村流轉,土地流轉總面積達到15.8萬畝,流轉率達49.6%。

  二是資源挖“潛”——打通“三位一體”服務通道。近年來,平湖通過大膽實踐,強化資源整合,完善服務體系,拓展服務功能,為現代農業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創新發展“新倉經驗”,推進生産合作、供銷合作和信用合作融合發展,建立“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利益聯結機制,發揮引領示範作用。不斷創新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創立了“金土地”、豐收小額貸款等涉農金融産品,成立平湖市新當湖資金互助專業合作社,首創土地流轉風險防範服務機制,政策性農業貸款擔保服務機構累計擔保貸款4億多元,有力地支援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構建全方位服務體系,建成市鎮村三級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市級設立綜合農技推廣中心,各鎮街道設置農業公共服務中心,各村建立村級農業綜合服務站。創建浙江省內首家“12316”為農服務中心,健全“全過程”服務機制。

  三是定位瞄“準”——打通特色産業發展通道。特色規劃引領,圍繞加快生態高效都市型現代農業建設目標,全面實施“238”現代農業園區發展戰略(2個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3個省級主導産業示範區,8個特色農業精品園)。目前已建成糧食生産功能區107個、面積10.05萬畝;現代農業綜合區1個、主導産業示範區4個、特色農業精品園8個。特色産業支撐。平湖自2003年起開始探索“稻草—蘑菇—蘆筍”迴圈産業新模式,不僅有效解決了蘑菇廢料的污染問題,也催生了種植新産業蘆筍的發展。同時在27個産業園和100戶規模大戶中大力開展農業迴圈經濟試驗園區建設,重點培育迴圈産業鏈,包括糧經結合“萬元千斤”、內塘蝦、鱉、草、鵝等水産生態高效養殖模式,單位産出率比同類産出增效5%以上。

  立足資源優勢叫響地域品牌

  黑龍江省慶安縣委書記孫景山

  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的代表,有幸參加了在黑龍江召開的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經驗交流會,對現代農業發展有了更高層面的認識,同時也更加堅定了慶安縣建設一流現代化大農業的信心和決心。今後,緊緊圍繞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堅持“五化”並進,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水準。

  一是大力推進以精深加工為主導的産業化建設,進一步提升農業核心競爭力。發揮慶安生態優勢、資源優勢,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加工業,叫響“中國綠色食品之鄉”品牌。實行“基地+企業+市場”的産業化發展模式,重點打造國家和省級産業化龍頭企業為重點的水稻産業鏈,大豆産業鏈,玉米、紅高粱産業鏈。特別是突出打造綠色水稻産業,利用“慶安大米”被評為區域地理標誌産品保護品牌的機遇,進一步健全農産品品質安全追溯體系,擴大高標準種植基地,提升大米品質,拓展綠色有機高端米銷售渠道,擦亮“慶安大米”品牌,提升農業核心競爭力。

  二是大力推進以新型經營主體建設為核心的規模化建設,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産水準。通過産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機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大力發展規模經營,建立縣鄉村屯四級土地流轉服務平臺,有序推進土地向新型經營主體集中。

  三是大力推進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的水利化建設,進一步提升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圍繞“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政策性項目。整合財政、農業開發、水利、國土、農委等部門項目資金6億元,集中打造20萬畝高標準水田,推進小池變大方,增強土壤培肥地力水準。謀劃實施十六道崗水庫大型水利控制工程,解決季節性洪澇乾旱成災問題,增加100萬畝自流水灌溉面積。深入推進呼蘭河大灌區配套建設,使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5個百分點。

  四是大力推進以農機合作社為載體的機械化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産效率。加強已建成的12個千萬元大型農機合作社和4個500萬元農機合作社管理,爭取已經申報的10個水田農機合作社儘快建設,增加大馬力機械和高科技機械數量,推廣深松整地、玉米收穫、水稻機擺、精量播種等機械作業,提高農業作業標準。

  五是大力推進以技術創新為支撐的科技化建設,進一步提升農業成果轉化應用水準。不斷完善農業科技研發、推廣、服務體系,建立選育、引進、繁殖、推廣緊密銜接的現代種業體系,不斷改良水稻、玉米當家品種,提升産品品質。推廣水田節水灌溉、超早缽育、智慧催芽、工廠育秧和玉米大壟通透栽培等種植新技術,增加糧食産量。擴大飛機航化作業面積,實行病蟲害統防統治。

  加快體制機制變革突破

  四川省蒼溪縣委書記何海生

  蒼溪縣地處四川盆地北緣、秦巴山脈南麓、嘉陵江中游,耕地面積55萬畝,總人口80萬,其中農業人口66萬,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經驗交流會精神,蒼溪縣將緊扣“四化同步”戰略,立足實際探索兩個“四位一體”路徑,建設産業適度規模經營、供給保障安全、綜合效益高效的現代農業示範區。

  構建“四位一體”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結合山丘區現代農業發展實際,探索出農業特色産業園、新型農村社區、鄉村生態景區、農村改革試驗區“四位一體”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一是做大特色産業園,構建適度規模化經營平臺。以現代農業綜合園區建設為抓手,把現代農業産業園建成農業産業綜合體,構建起山區農業産業適度規模化經營平臺。到2018年,連片建成現代農業園區20個、現代農業産業綜合體10個,農業特色産業種植面積達到50萬畝。二是做強新型農村社區,構建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平臺。把農業特色産業園作為一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統籌推進路網、水網、電網建設,配套完善社區公共服務中心,讓農村社區居民享受與城鎮居民同質化的服務,使社區具備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功能。三是做美鄉村生態景區,構建農業經營方式轉變平臺。堅持一個園區就是一個生態景區,把民俗鄉情文化、田園農耕體驗文化、生態庭院文化與産業有機融合,發展“農業+生態+文化+旅遊”的特色鄉村旅遊,促進田園變公園、産區變景區。四是做實農村改革試驗區,構建現代農業發展創新平臺。成立農村産權交易中心,配套建立縣、鄉、村三級土地交易平臺,推進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的資産化、資本化,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

  構建“四位一體”現代農業發展新機制。探索統籌規劃、資金整合、社會服務、安全生産“四位一體”的現代農業發展推進機制。一是創新統籌規劃機制。編制《蒼溪縣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規劃》,實現城鎮與農村、産業與新村、農業與工業相融互動。二是創新資金整合機制。出臺《蒼溪縣深化和規範涉農資金整合工作辦法》,建立“財政項目+業主投入、農戶投入、社會投入、金融支援”相配套的“1+4”農業融資體系,確保每年現代農業發展項目投入2億元以上,農民自主投入2億元以上,社會投入1.5億元以上。三是創新社會化服務機制。大力發展農産品行銷、保險、金融、農業融資擔保等服務機構和專業合作組織。建設江南現代物流園區、獼猴桃工業園區、四川省獼猴桃出口檢疫示範區,大力推廣訂單農業。四是創新安全生産保障機制。完善農産品生産技術規程,構建縣、鄉、村三級質檢體系,建立農産品質檢測中心、鄉鎮建立農産品質檢測站、村社建立農産品質檢測點,構建品質可追溯體系。

  揚優勢顯特色走新路

  山東省滕州市市長遠義彬

  近期,我參加了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經驗交流會,參觀了黑龍江省克山縣仁發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等現場,與一些先進示範區進行了探討交流。通過這次培訓,解放了思想,開闊了視野,看到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進一步激發了滕州加快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的動力和熱情。

  農業生産規模不能複製,體制機制可以學習借鑒。滕州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將認真學習借鑒黑龍江省發展現代農業的經驗,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努力建設一流的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一是學習主導産業發展模式,培植壯大優勢主導産業。滕州市作為主導産業帶動型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將綜合利用財政、金融、保險等多種手段,規模發展糧食、蔬菜、畜牧三大優勢主導産業,提升農業綜合産能,圍繞西南部優質糧食産業帶,建設40萬畝糧食高産示範區;圍繞北部精細蔬菜産業帶,建設20萬畝設施農業高效示範區;圍繞東部畜牧林果産業帶,建設10萬畝農牧迴圈示範區。

  二是借鑒糧食主産區建設經驗,強化物質技術基礎建設。黑龍江省作為國家糧食主産區和重要商品糧基地,紮實推進規模化、水利化、機械化、科技化建設,糧食總産量、商品量等指標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滕州將以創新“田園場”建設機制為重點,加快打造現代農業建設主平臺,統籌整合現有農業重點項目,實行資金捆綁打包使用,集中用於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打造一批高標準農田、高效特色産業園、標準化規模養殖場。

  三是推動新型合作經營,探索現代農業經營方式。滕州將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推動土地、資金、勞務等股份合作,推廣“生産在家、服務在社”統分結合經營模式,以家庭農戶為生産主體,合作社作為提供“産前團購農資、産中技術指導、産後直接購銷”綜合服務的主體,推進“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生産經營模式,探索以農戶為主體、規模適度、服務配套的農業規模經營新路子。

  四是強化服務職能,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保障。創新管理體制機制,整合部門職能,形成示範區建設合力;優化主體培育機制,採取以獎代補、直接補貼、貸款貼息等方式加大農業投入,解決農業發展資金難題。健全農業金融服務體系,引導金融機構開發“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抵押、農機具抵押貸款,訂單、保單等質押貸款,規範發展“民辦、民管、民受益、民擔風險”的農民資金互助合作。

  “六型農業”築起優質糧倉

  吉林省榆樹市市長李洪亮

  榆樹市地處松遼平原腹地,位於長春、哈爾濱、吉林三大城市構成的三角區中心,被譽為“天下第一糧倉”。近年來,榆樹市以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為核心,統籌推進農業各項工作,現代農業不斷躍上新臺階。榆樹市將緊緊圍繞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加快發展“六型農業”,構建支撐體系,突出改革創新,全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

  發展規模農業。每年計劃拿出1000萬元,扶持土地託管經營、“企業+合作社+農民”等七种經營模式發展,提高規模經營發展水準。發展設施農業。發揮涉農項目整合效應,統籌配套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抵禦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能力。發展科技農業。以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為研發轉化中心,以各鄉鎮試驗、示範、高産攻關田為示範載體,在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等增産措施上進行重點攻關。發展品牌農業。以玉米化工、畜禽加工、白酒釀造等主導産業為基礎,推進優質糧食、綠色食品、特色産品生産,加強品牌建設,促進農産品加工業集約發展。發展安全農業。規範農資産品入戶終端管理,健全農産品溯源制度,推進聯合執法常態化。建立農産品品質日常檢測機制,提高對品質安全的監控能力。發展智慧農業。投資1045萬元,建設5個農業生産資訊監測點,適時獲取農作物自身要素和環境要素資訊,實現資訊自動採集、動態監測、定向指導,推進農業生産及管理智慧化。

  構建支撐體系,激發農業發展動力。構建現代農業産業新體系。重點在生産經營、技術服務、産銷銜接、農産品加工等方面,建設新體系,推進橫向合作、縱向延伸,把農業産業做大做強。構建現代農業政策新體系。堅持“試點先行、政策跟進”原則,探索財政、金融支農新方式,完善各項政策機制。嚴守耕地紅線,多措並舉保護黑土地資源。構建現代農業保障新體系。重點探索新型融資機制,破解新型經營主體發展中遇到的資金瓶頸。按照“政府補貼、農民參與”的辦法,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由“保成本”向“保收益”轉變,降低規模經營風險。

  突出改革創新,破解農業發展難題。提升農業裝備技術水準。拓寬社會化服務領域,讓新型經營主體承擔更多的服務職能,實現良種良法直接到田,科技人員直接入戶。加快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向新型經營主體傾斜,堅持先建後補,提高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能力。完善農業補貼政策,新增農業補貼資金重點向種糧實體傾斜,做到多種多補,不種不補。推進財政支農方式改革。通過項目打捆、資金打包等方式,支援重點項目、重點區域、重點環節的工程建設。拓寬“三農”投融資渠道。探索實施林權、蔬菜大棚、畜禽産品抵押等貸款品種試點,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土地流轉平臺建設、集體土地入市“三項試點”,盤活農村資源資産。

  讓示範區成為改革“試驗田”

  江蘇省太倉市市長杜小剛

  此次參加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經驗交流會,考察學習典型單位的先進做法,座談交流各地發展經驗,系統領會農業部對示範區建設的要求精神與目標任務,對我們在更高起點上,把示範區打造成現代農業發展的先行區、深化農業改革的“試驗田”意義重大。就下一步太倉市示範區建設工作思考如下:

  圍繞協調好“政府、集體、企業、農民”關係,抓機制創新。市鎮兩級政府作為示範區農業現代化的組織者和推動者,要在目標定位、規劃設計、任務落實等方面進一步下功夫,細化工作方案。村集體要切實負起推進土地規範有序流轉、按照産業規劃佈局落實生産等責任。企業(合作社)作為經營主體,按照現代農業發展理念和內在規律,自主開展農業生産經營活動。農民一方面需要通過培訓教育,提高從事現代農業工作的技能,同時,通過發展産業、完善利益分配製度,增加他們在土地承包權上的資産收益。

  圍繞協調好“産業、資源、生態、效益”關係,抓規劃落地。太倉“四加一”(16萬畝永久性水稻、10萬畝蔬菜、8萬畝林果綠化、6萬畝水産,加休閒農業)的現代農業主導産業規劃已經定位,但是産業發展與資源環境的匹配度、産業之間生態鏈和增值鏈的建立、産業經濟效益與生態保護要求等方面,還是停留在定性分析上。今後示範區農業主導産業的規劃落地,將細化考量生態迴圈配套産業佈置,在特定規劃區域內,以實現種植業秸稈全量綜合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利用與農田土壤培肥耦合等條件為標準,細化一主多副的區域産業佈局,把太倉建成現代化的魚米之鄉、田園城市。

  圍繞協調好“裝備、技術、管理、服務”關係,抓實現途徑。今後一段時間,每年推進一批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提升農業基礎設施水準;全面實施高性能農機補貼獎勵政策,提高農機化作業效率;建設農機維修保養、農民教育培訓和技能鑒定、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展示基地等公共服務平臺;提高農業資訊化技術在生産、管理、對接市場等方面的運用和服務水準。

  圍繞協調好“園區、基地、農場、市場”關係,抓示範推廣。圍繞主導産業建園區,扶持農場(合作社)在園區內建專業化基地,搭建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引領農場(合作社)採用先進生産管理方式,創造園區對接市場的良好條件,並輻射惠及周邊地區,從而形成以點帶面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格局。近階段,將以扶持合作農場發展為重點,示範推廣集體經濟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生産管理模式;以3萬畝現代水稻産業園區為重點,示範推廣糧食全程機械化與“種養結合”發展模式;以省級“菜籃子”基地和各鎮特色産業園區建設為重點,示範推廣經濟作物高效生産模式等。

  農民增收是核心任務

  浙江省慈溪市市長施惠芳

  這次參與經驗交流,收穫頗多:零距離地學習到中央有關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頂層設計,切實感受到農業現代化的改革創新力度。既使我們準確把握到了中央的新政策和新部署,又使我們深入領悟到了現代農業建設的新問題和新對策;培訓班安排現場參觀廣袤的黑土地上崛起的現代農業,同時全國不同類型的現代農業發展先進地區作了典型發言和相互交流,儘管由於地域差異,其發展模式不可能簡單複製,但他們在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形成的建設經驗、創新體制、試點改革,為慈溪市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提供了很好的理念。

  慈溪作為工業化和城市化水準相對較高的東部沿海地區新興城市,近年來在發展效益農業、拓展創匯農業、培育家庭農場等方面創造出許多“慈溪經驗”。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一核心任務,重點做好“三二一”文章,全力推動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取得更大實效。

  堅持以“三化推進”為主方向,在扶持現代農業發展中實現農民增收。一是以工業化成果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在穩定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基礎上,充分拉動工商資本投入現代農業,實現農業企業化管理、規模化生産和集約化經營,延長農業産業鏈。二是以城鎮化需求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提高農業集聚集約發展水準,拓展和豐富農業的經濟、生態、休閒、文化等多種功能,促進農産品全面流通。

  堅持以“兩區建設”為主載體,在提升現代農業層次中實現農民增收。以現代農業産業集聚、土地集中、科技整合為重點,穩步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和糧食生産功能區建設。一是全面提升産業層次。市財政每年安排6億元支農資金,全力打造佔地10萬畝的現代農業開發區,高標準建設楊梅、葡萄、蜜梨、水蜜桃四大區域特色基地。二是全面提升服務層次。探索種苗供應、技術培訓、技術服務、産品銷售等“4S”農業專業服務模式,大力開展農業政策性保險和農戶小額信用擔保為主的金融服務。

  堅持以“一大改革”為主動力,在創新現代農業體制中實現農民增收。以列入省農村改革試驗區為契機,加快推進以“一體系、四合作”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合作經濟體制創新改革。“一體系”即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四合作”即土地、産銷、資金保險互助和集體經濟股份合作。以整村整組整畈土地長期流轉為方向,鼓勵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組建資金互助社、保險互助(聯)社和資金互助會;深入推進農村經濟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進一步明晰集體經濟産權,讓農民成為股東,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

  本報記者本報記者馮克馮克策劃策劃攝影攝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